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
“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只有经过大量的阅读实践学生才能形成较高的语文水平。教师可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在作业布置中适当地渗透阅读任务,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拓展阅读空间,让学生走进自己的读书世界,在阅读中欣赏美景,体味不同情感,感悟人生。如二年级学完《识字学词学句》认识了8种树木后,可选择《木棉树的种子》《迎客松》《圣诞树的来历》给学生读。另外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把《格林童话》《中国民间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推荐给他们。这些文学作品都是课文的原著或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优美的散文、诗歌,学生因为有了学习课文的经验。阅读兴趣也更加浓厚。通过这样的阅读欣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而且为学生建立了审美标准,提升了审美情趣。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长此以往,对语文学习的厌倦就在所难免,语文教学当然就难于逃脱费时低效的窘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位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许多作业练习。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的预习,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时常出现在我的课堂中。学了《让我们荡起双桨》后,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跳起了舞;学习《秋天》之前,让学生们去找秋天,并练习说一句优美的话:学了《奴隶英雄》、《草船借箭》等故事性强的课文,让学生们排演课本剧;学了《世纪宝鼎》,让学生为2008年奥运会设计吉祥物并附解说……课后,他们写起了剧本,开展了比赛;做起了《乌鸦喝水》的实验;讲起了《穷人》后来发生的故事……应该说,比起常规的抄写练习,难度是较大的,可是完成的情况却比想象的好许多,学生不但不把它们看成是负担,能按时完成,而且还花了很多时间,把他们自己的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可以说以作业为乐。将学习从单一的抄抄写写中解放出来,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想象,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独立性是创造者的必备品质,但在具有独立性的同时,创造者还应具有合作精神。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如学了《院子里的悄悄话》后,我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进一步了解年轮的三个作用;学了《火烧云》一课后,让学生利用傍晚时间观察火烧云的变化,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学会了有关蔬菜的词语后,让他们跟爸爸妈妈学着去菜场买菜;在学习了课文《四季》之后,让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在作业评讲课上介绍自己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学了《黄河象》、《琥珀》等科普文章后让学生选定一种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后去查阅资料,把探究到的知识写成小论文介绍给大家……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内容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作业是学生学习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教师对低层次学生应实行“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的方针;对中层次学生应实行“有变化,多思考,小步走,多反馈”的方针;对高层次学生应实行“多变化,有综合,主动走,促能力”的方针。总之,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变化,恰如其分地实施情感教育,使学生既具有“安全感”,又同时具有“荣誉感”,这样,会使其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教学完《鲸》一文后,我设计了套餐作业:首先,要求学生仿写一段小动物的特性。其次,要求学生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最后,要求学生画一幅鲸的生活习性图。结果,学生的作业各具特色,就连平时不爱做作业的学生也画了一幅鲸睡觉的图。学生画的图看似简单,但这都是他们经过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后画出来的,教师应予以肯定。
我们设计的语文作业中,除去少数识记积累性的题目外,其他的大都应该注重启发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并解答,突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过程。同时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小组合作完成某些作业,鼓励合作学习,通过同学间的交互作用在同伴间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智能,促进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
另外还要结合语文学习内容和学生具体的生活环境,确立视点设计作业,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总之,作业设计体现出的新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能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只有经过大量的阅读实践学生才能形成较高的语文水平。教师可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在作业布置中适当地渗透阅读任务,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拓展阅读空间,让学生走进自己的读书世界,在阅读中欣赏美景,体味不同情感,感悟人生。如二年级学完《识字学词学句》认识了8种树木后,可选择《木棉树的种子》《迎客松》《圣诞树的来历》给学生读。另外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把《格林童话》《中国民间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推荐给他们。这些文学作品都是课文的原著或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优美的散文、诗歌,学生因为有了学习课文的经验。阅读兴趣也更加浓厚。通过这样的阅读欣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而且为学生建立了审美标准,提升了审美情趣。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长此以往,对语文学习的厌倦就在所难免,语文教学当然就难于逃脱费时低效的窘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位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许多作业练习。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的预习,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时常出现在我的课堂中。学了《让我们荡起双桨》后,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跳起了舞;学习《秋天》之前,让学生们去找秋天,并练习说一句优美的话:学了《奴隶英雄》、《草船借箭》等故事性强的课文,让学生们排演课本剧;学了《世纪宝鼎》,让学生为2008年奥运会设计吉祥物并附解说……课后,他们写起了剧本,开展了比赛;做起了《乌鸦喝水》的实验;讲起了《穷人》后来发生的故事……应该说,比起常规的抄写练习,难度是较大的,可是完成的情况却比想象的好许多,学生不但不把它们看成是负担,能按时完成,而且还花了很多时间,把他们自己的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可以说以作业为乐。将学习从单一的抄抄写写中解放出来,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想象,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独立性是创造者的必备品质,但在具有独立性的同时,创造者还应具有合作精神。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如学了《院子里的悄悄话》后,我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进一步了解年轮的三个作用;学了《火烧云》一课后,让学生利用傍晚时间观察火烧云的变化,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学会了有关蔬菜的词语后,让他们跟爸爸妈妈学着去菜场买菜;在学习了课文《四季》之后,让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在作业评讲课上介绍自己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学了《黄河象》、《琥珀》等科普文章后让学生选定一种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后去查阅资料,把探究到的知识写成小论文介绍给大家……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内容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作业是学生学习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教师对低层次学生应实行“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的方针;对中层次学生应实行“有变化,多思考,小步走,多反馈”的方针;对高层次学生应实行“多变化,有综合,主动走,促能力”的方针。总之,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变化,恰如其分地实施情感教育,使学生既具有“安全感”,又同时具有“荣誉感”,这样,会使其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教学完《鲸》一文后,我设计了套餐作业:首先,要求学生仿写一段小动物的特性。其次,要求学生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最后,要求学生画一幅鲸的生活习性图。结果,学生的作业各具特色,就连平时不爱做作业的学生也画了一幅鲸睡觉的图。学生画的图看似简单,但这都是他们经过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后画出来的,教师应予以肯定。
我们设计的语文作业中,除去少数识记积累性的题目外,其他的大都应该注重启发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并解答,突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过程。同时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小组合作完成某些作业,鼓励合作学习,通过同学间的交互作用在同伴间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智能,促进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
另外还要结合语文学习内容和学生具体的生活环境,确立视点设计作业,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总之,作业设计体现出的新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能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