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羊拱海 重走长征路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8232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若尔盖县包座乡到黑水县德石窝村。横跨若尔盖、松潘、红原、黑水四县,前后历时10天,行程300多公里,有近200公里无人区,几乎覆盖了原始森林、高原草甸、冰川雪山、湖泊湿地、溪流峡谷的全地形。
  此行最大的亮点和惊喜是穿越几乎无人涉足的高原湖泊羊拱海,填补了线路数据和图片的空白。羊拱海一直是一个神秘的高原湖泊,几乎搜索不到关于它的信息,极少有牧民以外的游客闯入,我们第一次以探险队伍的形式穿越,揭开了羊拱海神秘面纱,比想象的还要壮美震撼。
  2016年恰好是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爬雪山,过草地,趟冰河,重走了一次浓缩版的长征路。沿途经过了当年红军走过的路线节点:若尔盖草原、巴西会议遗址、红军三大主力汇合点、包座战役遗址、屈锦桥、毛儿盖会议遗址、沙窝会议遗址、昌德雪山、达古冰川、雅克夏雪山、芦花会议遗址……
  这条“红色线路”的颜色其实是色彩斑斓的,有绿色的包座原始森林,有彩色的九寨风情山谷,有蓝色的高原湖泊,有白色的巍峨雪山,蓝天白云将这些色彩串联起来,成了—条充满红色人文色彩之路。
  我们是唯——个以团队名义青梅会(清华EMBA媒体户外运动协会)组队的探路小组。三人小組分工明确,我负责总体协调统筹、采写和摄影,方丹负责后勤保障和协助采访,王焕友从其他队伍抽调过来负责线路规划和信息采集。三人小组高效运行,成为最快完成勘线任务的队伍。
  2016年10月底完成探路,至今有很多场景仍历历在目,恍如昨日:草原狗追着跑的狼狈,赤脚趟过冰河的刺骨,陷入水草泥淖中的恐怖,面对一望无际石头阵和沼泽地的绝望,还有翻越昌德雪山和初见羊拱海的惊喜……
  从包座的原始森林到马蹄子的九寨风情,从尕里台的草原牧歌到羊拱海的湖光山色,从达古冰川的雪白巍峨到奶子沟的绚丽多彩,视觉盛宴一场接着一场。散发原始味道的包座乡
  我们线路的起点在包座乡,这里有著名包座战役遗址。包座乡的几个村子分为上包座和下包座,被原始森林包围,分布在包座河谷的开阔地中。包座为藏语“务柯”的译音,意为包座沟笔直像“枪膛”,包座战役在这里打响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们驱车从若尔盖进入包座,这条路是以前的林场修的,现在封山育林也让林场失去了生产功能,留守人员只负责山林防火。没了伐木经济活动,这条乡镇级的公路也年久失修,路上能看到一位藏族妇女徒手在填土养路,养护水平可见一斑。到达巴西乡的路况还好,但在一个岔路往南折向包座后路况越来越差,沿途有不少塌方点,而通往包座的路仅此一条,只能硬着头皮往前挪,十几公里路程花了两个多小时。
  进入包座境内,原始森林映入眼帘,以针叶林为主,海拔大概在2500米左右。乡里最大的建筑是乡政府和学校,村民如厕也都在这里,牦牛若无其事地在街道上漫步,跟放学的孩子一起成为这条街道的主角。沿途也有几户商店,但只有一个能住宿的客栈,这是一个三层建筑,一层是商店,二层是乡上唯一的KTV茶室,是乡里的娱乐中心,三层才是客栈,几乎谈不上隔音,在震撼的音乐声中很难入眠,到了后半夜歌声才渐渐散去。这里能吃饭的地方也不多,有两三家藏餐,乡政府对面有一个小川菜馆,老板是当年修路工人的后代,乡政府、学校和林场留守人员是这家小菜馆的主要客源。
  我们从俄若村出发,沿着包座河,在原始森林和高山草甸中穿行,大概5公里就到了达金村,也是达金寺和包座战役遗址所在地。很多村民也是走这条路去达金寺朝拜,出了达金寺往南就没有村子了,要穿越60公里无人区直到213国道才能看到散落的民居。因为已经到了枯草期,河谷草原上散落的几户牧民也都准备回家过冬了。横断山因“横断”东西间交通而得名,而在包座河谷随处可见断裂带,很多地方都是五六十度以上的倾角,很好地诠释了横断山的名字。
  除了在乡镇政府驻地,全程几乎没有手机信号,牧场的牧民之间基本也是靠手台通讯。即使在奥维地图上标注的地名,大多是地理上的名称,只要不带“村”字样的,都是没有人家的,认为有地名的地方就会有人就大错特错了。
  这段路上遇到的唯一一个算得上房子的就是一处林业检查站,距离包座乡大概25公里,一般有一个人值守,可以借宿,沿途也有不少牧民荒废的牛棚可以露营。
  一样的九寨风情
  过了检查站再走十几公里就到了马蹄子,这只是个地理标示,没有具体地点也没有村落,这里基本处在九寨沟纬度平行的位置,直线距离五六十公里,所以这里展现了特有的九寨风情,湿地和彩林风光几乎可以跟九寨沟媲美。
  翻越一座3900米的垭口后,我们开始沿着另外一条山谷穿行,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趟冰河和被牧狗追。因为都是无人区,一路的溪流都是没有桥的,好在不是汛期,基本都在膝盖以下,就是河水大都是山上的雪水融化,冰冷刺骨,脱鞋袜、趟水、擦干、穿鞋袜,重复十几次都快吐了。
  听牧民讲,虽然现在狼很少了,但还是时有出没。穿越草原倒是没见到传说中的狼,但却看到不少大型梅花型兽印。我们的危险不是来自狼而是牧狗,每个牧民家里都至少养着一只牧狗看家护院。如果到牧民家问路或者歇脚,最好在远处呼喊牧民出来再近前。大部分的牧狗都被牧民拴在桩上,也有散养的,我们就遇到了一家牧民散养的牧狗,而且是三条,直接挡住了我们的去路,绕路都不行,最后不得不跳河,狼狈至极。
  正是因为这段路有着绝美的九寨风情,有不少人开着越野车进入到溪谷腹地,遍地的垃圾和酒瓶成为他们到此一游的“罪证”。人很多时候忽略了跟自然的关系。人在风景中行走,你是风景的—部分,只是路过,什么都别留下。
  游人能到的地方离公路也就越来越近了,已能在路上偶遇放牧的牧民了,213国道的尕里台大桥,是一个重要节点,终于又见到车流和人流了,桥边就有小卖店和草原饭店,可以进行补给。
  下一个节点就是屈锦桥,也是当年的红军长征路上的节点,原以为会有村子,其实就是个三岔路口,桥的旁边只有一户人家,一个可能是检查站之类的二层建筑已经荒废。之所以称为节点,因为到了这里就从无人区走出来了,路边已经开始陆续有村落,开始进入毛儿盖镇草原乡。百废待兴的毛儿盖镇   毛儿盖镇其实不是一个传统的乡镇,2016年5月才刚刚成立。询问当地村民才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上八寨乡原来驻地在克臧村,成立了毛儿盖镇后克臧村成了全镇的中心,下辖原来的上八寨乡和下八寨乡、草原乡。
  毛儿盖镇除了特有藏乡风情,看起来跟内地的普通集镇别无二致,政府大楼、学校、中国移动营业厅、乡镇卫生院和在建的加油站,就是人气不足,沿街几乎看不到人,路边的很多二层小楼也是空的,明显很久没有人居住了。跟当地村民攀谈后才解开了心中的疑团,村民都去山上采药了,到傍晚才能回来,放牧和采药是当地村民的最主要收入来源。而毛儿盖离松潘县城距离160多公里,周边大都是无人区,除了重走长征路的游客,很少有人来,他们也希望能打通横断山国家步道,让更多的人来这里旅游,生意也能好起来。
  跟一位熟络汉语的村民泥西攀谈起来,他开着一个商店一家旅店,这些经常跟外边打交道的藏族村民跟内地的生活方式基本一致,能说一口流利汉语。他告诉我们,这里的村民出去打工放牧,孩子们到红原和松潘上中学,虽然藏区不实行计划生育,但大多数家庭也是生一两个孩子。按照他的规划,他的两个孩子一个去读普通高校,让他到外边去闯闯,而另外一个孩子主修藏语,扎根本地。其实这也是藏民的一个传统,之前大多数藏民都会留一个孩子在身边,其他的孩子要么送到寺庙当喇嘛,要么就是送出去读书。
  在镇上跟村民和寺院喇嘛接触中,无意间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虽然当地经济落后,但很多人用的都是苹果手机,而是都是最新款pIus。最开始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跟一位相熟的藏民问起此事,他解释完才恍然大悟,原来之前只有苹果手机有藏文输入法。神秘而醉人的羊拱海
  从毛儿盖镇出发再往前十几公里就可以到达羊拱沟,一座大型水电站正在修建,电站旁边就是沙窝会议遗址,据说下游的很多村落都要搬迁。我们经过的毛儿盖镇最后一个村子是血洛村,可以在这里找向导和借宿。
  羊拱海像—块无瑕的碧玉镶嵌在雪山群中,虽属松潘县辖区,整个线路却横跨松潘、红原、黑水三县,属于三县交界地。除了每年春季挖虫草和夏季有牧民放牧,其余时间几乎就是无人区。我们在行进路线中也从未看到过—个人。
  羊拱海也是我们此次探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这段路程大概70公里,如果按照常规徒步至少需要三天时间,沿途都是无人区,没有补给,需要全程重装前行。我们跟向导商定了一个最经济的策略,先开越野摩托进入到腹地30公里,然后再徒步到羊拱海,翻越昌德雪山,当天晚上可以穿越到302省道雅克夏雪山隧道。
  早上5点多,天还没亮就准备出发,为了赶在天黑之前能抵达预定地点。因为前一天下了大雨,原有的近20公里土路变得泥泞不堪,只有越野摩托能开进去,每行进一段就要陷进烂泥中,向导说这是他进沟最艰难的一次,如果是冬天路反倒会好走,可以直接开到海子边上。这段路比原计划也多走了两个小时。
  早晨的羊拱沟被一片雾气笼罩,仿如进入仙境。天慢慢放亮,雾气才慢慢消散,雪山也从雾气中显露出来,羊拱沟被四五千米的雪山环抱,白色的雪山、绿色森林跟彩色灌木、蓝色溪水交相辉映。
  过了一处牧民简易房之后就基本没有路了,除了沼泽地就是冰山遗迹大石头,走得都反胃了。因为道路泥泞,溅了一身泥,几乎都成了“泥人”。
  昌德雪山就在眼前,就是一直走不到头,除了沼澤就是冰山遗迹大石头。向导和队友踩着草墩子走过去,我却因为160多斤的自重太大,一脚踩上去就下陷,我不得不一次次沿着山脊往上走寻找能跨越的路,因为沿途都是一条一条顺着山势的溪流沟渠,沟里虽然没有水,但一脚踩下去可能就拔不出来了。有好几次都是把脚踝都陷进去了,靠着手杖脱离了险境,身处其中才能感受到当年红军过草地陷入泥泞沼泽的恐怖。
  终于到了湖边,两个海子清澈透底,能清晰地看到底下的石头,水里看不到水草和鱼类的生命迹象,湖底几乎都是石头,有的地方还能看到沙滩,也是难得的—景。
  之前试图查询一些关于羊拱海的资料,几乎一片空白,据向导介绍说,羊拱海分大小两个海子,海拔在约4050米,小海子长400米宽300米,大海子长2000米宽300米左右,两个海子之间大概五公里,向导说附近一共有八个海子,羊拱海占地600多亩,是最大的一个。
  快走到大海子尽头可以看到一条通往昌德雪山垭口的小路,到了半山腰可以看到对面的达古冰川,几乎和昌德雪山紧挨着,大小海子也尽收眼底,4200米已经到了雪线,这段路也就5公里,但爬升异常艰难,每前进一步都得喘口气,花了三个多小时登顶,我们终于把最难啃的骨头啃下来了。
  走过羊拱海,翻越昌德雪山,有震撼也有绝望,有惊喜也有愤懑,一根手杖和一双越野鞋报废,在漫无边际冰川遗迹大石头面前,在随时可能下陷的泥泞沼泽面前,是对肉体和精神的双重考验。但能欣赏拍摄到羊拱海的纯美,感觉一切都值了!
  多彩绚丽的奶子沟
  走出羊拱海,穿过雅克夏雪山隧道就到了奶子沟,感觉又回到人间,而且是彩色的童话世界,八十里彩林移步异景,这也许是对经历爬雪山过草地生死考验之后的奖赏。当地藏民介绍,如果站在高处向下看,奶子沟很像女人乳房中间的沟,因此得名。
  奶子沟树种主要由桦树、松树、柏树、枫树和各种乔木组成,还有不同色彩的针叶林、阔叶林、次生林、灌木丛点缀其间,沿途彩林风光像打翻了的调色板,感觉到了一个涂满油彩的童话世界。从奶子沟到达古冰川302省道之间都是漫山遍野的彩林,我们正好赶上了一年一度的黑水彩林节,每年的9月和10月正是彩林最美的季节。
  当地村子都是由几个自然村组成,我们造访其中一个自然村。不巧的是十几户村民无一户在家,这里的村民一般都是冬季才会回到家里,平时都是在山上放牧,有的牧民也搬迁到山下新居。
  达古冰川是我们沿途路过的唯一的一个正式旅游景点,冰川、雪山、彩林、藏寨、湖泊相映成趣,跟九寨沟和黄龙一起成为阿坝州三大景区。路边时不时会有珍稀野生金丝猴蹿出来跟人要食物,也是一大景观。   从达古冰川南侧的二古鲁(轱辘)村可以到达三奥雪山,为了跟下一段探路路线打通,我们从二古鲁穿越到德石窝村,沿途可以从不同侧面看到三奥雪山。
  看过风景勿忘风景里的人
  很多时候,在我们行进的道路上只有风景,没有人。从无人区出来,看到人倍感亲切,这是社会人的自然反应。而我们看到的风景中的人也不例外,他们也渴望探知外边的世界。在我们遇到的为数不多的人中,他们也都希望跟这个世界连接,对外界未知的一切都充满着渴望,由于客觀条件限制,他们却无法实现。
  除了记录包座和黑水的步道线上的风景,我也试着为在这条线上生活着的人描绘出一幅整体画像:包座乡的如措小姑娘是一个标准的藏区“留守儿童”,父母在牧场放牧,爷爷奶奶照顾他们生活,从她的笑容和银铃般的笑声感觉到她童年的快乐,也能感觉她对外边未知世界的渴望;在牧区碰上的泽让足则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的孩子从小也是在“留守儿童”状态中成长,现在都已经在红原和若尔盖上中学,他的几百头牦牛足够养家糊口;达娃和姐妹们在牧场还背着刚生下来的孩子,等他们断奶,也会成为下—拨“留守儿童”。
  几乎每个乡镇都有一座寺庙,我们造访了两座寺院,一座是紧邻包座战役遗址的达金寺(大金寺),—座是著名的毛儿盖会议会址的毛儿盖寺,又都跟长征有关。负责达金寺教学的达钦,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毛儿盖寺的央珠从10岁就开始进、寺院生活,并打算在此终老,从他带着酒窝的纯真笑容中可以看到他的纯净与智慧:草原乡的旅店店主仁真拉久在每个说话的间歇都在念经,而跟他紧隔几百米的—个餐馆老板卓玛则—直在转经轮。
  阿色村的扎西东周和二古鲁村的兰卡则是这条线上好人的代表,搭扎西车还耽误了他半小时时间,毫无怨言还分文不取;兰卡热情为我们指路,还硬塞给我们自己亲自采的蘑菇,我们还是留了点钱给他的孙女。当然,我们也遇到了几个不断“加钱”的向导,这也许是他们学习融入现代社会的开始。这是我们看到另外一个世界的另外一面。
  我们接触的藏民中,有些受过高等教育或者做生意的人已经跟外部世界融为一体。但也有不少人,尤其是一些中老年妇女和孩子,他们在这个世界当中可能更多的是在自己的小世界,他们不懂外界的语言或者没有机会接触外边的世界,一声声“你好”表达了他们的友好善意,我们也从孩子的眼中和言语中看到了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渴望。
  国家步道的使命就是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拍摄到的这些风景,也能让风景里的人能够跟外边的世界连接,因为他们也想看到外边的风景,其实我们和他们都是风景里的人和看风景的人,因为你在他们眼中也是一道风景,能带来新世界的风景!
其他文献
第5个小时,在茶馆里品一品京华神韵;第12小时,在王府井感受历史积淀与现代商业的交互辉映;第23小时,端上餐桌的正宗烤鸭让人垂涎欲滴;第34小时,798艺术区的当代艺术品传递 “北京设计”活力;52小时,走进北京寻常百姓家,团圆的饺子宴已经端上了桌;65小时,请穿上传统服饰,体验古老建筑中北京的前世今生……当地时间4月19日17时,北京市旅游委在法兰克福宫向德国民众端出了“玩转北京”北京高端旅游资
看地图,贴着北京中轴线,西城区范围内的街巷胡同,还真没几条是正南正北的。有名的烟袋斜街,竟看着还是比较正的,大金丝、前海西沿前海南沿北沿、后海南沿北沿鸦儿胡同鼓楼西大街无一不斜,斜得还挺邪乎。这是因为水的缘故,谁让它们贴着前海后海呢。贴海的斜街都有逛头,太有文化内涵,有嚼头;经过了多次整修,整洁又漂亮,还有时尚新潮之风猛往里钻,熏染得你不想跟着新潮都不行。那就可着心地逛吧!  烟袋斜街的味道  我
每年腊八期间,潭柘寺都会举办腊八舍粥活动。潭柘寺腊八粥选用大米、黑糯米、大玉米渣、红小豆、芸豆、姜豆、红枣、栗子、花生、莲子等10余种配料于臘月初七夜起用文火熬制近10个小时。届时,潭柘寺院内为游客搭起了舍粥棚,支起了舍粥锅,备上了白糖和八宝菜,游客来寺随时可以盛上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坐下来安心品尝,享受过大年的节日气氛。  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是由中国佛教徒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而形成的风俗。佛教
北京弘医堂中医医院自成立伊始即十分重视发挥中医专科特色和优势,打造专科专家平台和学术团队,在多年的发展中重点建设了一批有中医特色的优势专科和研究中心,每个专科在几名学科带头人的指导下,开展体现中医特色和优势的临床诊疗、科研和教学活动。  这些专科和研究中心包括:肝胆病专科、脾胃病专科、儿科、妇科研究中心、男科研究中心、皮肤病专科、肾病专科、糖尿病专科、风湿免疫专科、眼病治疗中心、肿瘤专科、传统疗法
栾川豆腐  栾川当地山清水秀,清泉穿城而过,在豆腐制作之初,栾川人用山泉水对原材料黄豆进行泡制,而栾川优质的山泉水中蕴藏着大量特有的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正是这一特点使得栾川豆腐更加鲜美,同时营养更加丰富。在对泡制完成的黄豆进行下一步加工时,栾川豆腐仍有其独特之处。同样是因栾川山地以及泉水较多,使得栾川各地优质的水磨石较多,栾川人将这种水磨石支撑碾磨豆子的石磨,由于石磨的温度较低,在碾磨
吴丽丽就职于北京中国国际旅行社。她从事导游工作十几年,始终坚持勤勤恳恳服务,任劳任怨工作,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热情对待每一位游客。  吴丽丽刚做导游员的时候,带一个外国旅行团去游览黄花岭水长城。当时景区建设还不完备,途中要步行通过一座二十多米高的吊桥。她有恐高症,一时犯了难。作为导游员,自己都害怕,游客怎么办?她咬咬牙壮壮胆,无论怎么害怕,必须勇敢面对。吴丽丽最终克服了恐惧,顺利地带领游客通过了吊
走进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小堡北街101号的张辉美术院,你会感受到一种超乎想象的意境。他的画直白中富含深情,写意中注重写心,与其说是在看画不如说是在读人,是在解读他对于自然景致不一样的感悟。只有家乡才能给我灵感  美术院非常安静,只能听见参观者在作品之间移动的脚步声。张辉是个不健谈的东北汉子,安静也是他最喜爱的生活方式之一,这样他才可以让参观者用心去看画,让画来说话。有人说张辉是田园画家,因为他创作
前往菲律宾旅行的动因,最初源于对巴拉望这个神秘岛屿的向往。在打开菲律宾地图搜索巴拉望岛的时候,才发现我国南海上遥远的领土黄岩岛,就在巴拉望岛的旁边,距离竟然是那么近,巴拉望这个被誉为菲律宾最后一块生态处女地的遥远而神秘的地方突然变得具体而亲近起来,去看看我国这个海上近邻的欲望值瞬间满格。薄荷岛 巴里卡萨的海底世界  在菲律宾这个群岛国家,与大海的亲密接触自然是当仁不让的主题。来到菲律宾的第一站,我
西城优质服务供应商是指为西城区的旅客提供优质接待服务的供应商。选拔优质服务供应商是为了形成旅游服务的良性循环,达到旅游服务提质增效的目的。西城区旅游委通过对优质供应商的测评和认定,使广大商家明确优秀供应商的测评标准,促进自身进行整改和发展。  历代帝王庙  坐落在北京西城区阜成门的历代帝王庙极为奇特,这里既不供奉佛像菩萨,也不供奉道教三清,而是供奉着自三皇五帝以来的百余位帝王及青史留名的文臣武将。
清明,是一个诗意的日子。“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料峭春寒渐行渐远,明山秀水一路走来,天高云淡,风温和得像鸟羽拂过脸颊,连阳光也有了色彩。草木葳蕤,花儿们次第开放,早莺新燕忙碌起来,清明了!  清明两个字,从人们的嘴巴里一遍遍蹦出来,仿佛美丽的讯息在口口相传。有时候真佩服古人的造字,清明两个字,简直是妙手偶得:写出来,舒阔明净;读出来,清朗明澈;回味一下,如诗如画。恐怕只有我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