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x66c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的课堂才能够培养出有效率的学生。高效率的教学可以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打造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呢?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教学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课程,对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的培养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学生大都很喜欢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因为操作性的东西比较多,可以满足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是却有不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实践技能掌握得不够,找其原因,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和课堂教学效果有相当大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几点自己的方法。
  一、端正学习态度,认识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这门科目虽然不是主科,但是它对于促进学生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信息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学生认为信息技术是一门副科,没有语文数学重要,了解了解就好,从而在学习这门科目上对自己就没有了要求。还有学生早早地接触到了计算机,比较钟情于聊天工具、网络视频、动画片、游戏等娱乐性质的内容,在信息技术上机课上偷偷玩上一把,忽略了信息技术的知识学习。面对学生的这一状况,首先就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才能使学生树立学习意识。如何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呢,只听老师说学生可能还无法更深体会到,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或者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比如学生在看一个视频时,怎样让视频网页的窗口放大和缩小,通过实际演示,让学生看到信息技术的生活应用性是非常强的。还可以通过辩论赛的形式,以“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很重要”和“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没那么重要”两个观点,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和小组之间就此话题进行辩论。在比赛的准备和进行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产生的影响,从而认识到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贪玩、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是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这些都会导致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不集中,直接影响课堂学习的效率,也影響老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打造高效课堂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做呢?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大部分是由于环境造成的,比如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东西、课堂纪律太差跟着分心、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等等,所以打造高效的课堂必须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成长。在课程开始前,老师要选择新颖的课程导人,不能直接进入课程学习,长期下去容易造成学生听课“疲劳”,思绪就会四处神游。比如在学习《有趣的纸牌》第二课开始时,老师问学生怎样才能找到纸牌游戏,即巩固了上节课的内容,而且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信心。老师还要维护好课堂秩序,对于在课堂上玩小游戏的学生要及时提醒,针对屡次提醒不改的学生,老师可以通过课外谈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是不对的,还可以成立课堂监督小组,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另外,老师和学生之间也要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适当严厉但是又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关心学生的学习成长、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等,让学生把老师既当朋友又当作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师生关系搞好了,课堂氛围才会更加和谐。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
  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既可以提升教师的主导效果,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可以发挥课堂内容的构建性。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老师要控制好课堂中的各个环节,首先老师要为学生布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知道自己具体需要做什么,只有明确了目标学习才会有方向。可以将任务放在情境之中,让学生对任务产生好奇和探究欲望。然后带领学生设立具体方案,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此外,学生之间的探究、合作、小组分析、经验分享等环节使任务驱动教学更加完整,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习的兴趣,锻炼了自己的学习能力。比如在《我的空间》这一课的学习中,为了使学生初步学会正确建立文件夹,先以一个情景导人:小明妈妈为小明搜集了神舟七号发射成功的新闻资料,为了便于小明找到这些资料,小明妈妈要用到一种可以分组存放文件的工具,然后提出任务,你能帮小明妈妈在桌面上建立一个以“神舟七号”为名字的文件夹吗?通过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使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成功、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2.分组合作学习模式
  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归类为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一种,但是它在教学中又常常被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单独使用。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有利有弊,弊端是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有限,遇到问题自己可能无法独立解决,需要别人的帮助来完成,而且学生的自制力差,独立学习容易开小差,注意力无法长久专注。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弥补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这一弊端,使学生可以在合作探究中开发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那么老师在教学中也要多使用这种学习模式,比如在学习了《申请电子邮件》后,老师要教学生《收发邮件》,请同学们发一封问候邮件给小组的成员,注意是否成功。可以和同学一起操作,让学生互动探索新知,会操作的同学可以当小老师教不懂的同学。操作完成后,老师要求学生把小组内出现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并尝试合作解决其他小组列出的问题,相互之间协作解决问题。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能够协同合作、探索新知。
  打造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一定是有方法的,但是又没有固定的方法,难得的是可以找到适合的方法。方法不在于多少,而在于要适用,适合老师教学和学生发展,在高效的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他文献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职业能力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在英语运用方面一个具体体现,在高职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学生英语职业能
人文科学中的诸多命题都可以归结到一点,即如何构造“良好社会”。每个领域的学者都有自己的答案,他们有的主张继续深化金融民主,有的提倡让“良法”取代“恶法”,而李普曼从传媒学角度出发,指出在一个良好的社会中,媒体对公众意识的良性引导功不可没。他的这种思想体系庞大,几乎贯穿其所有著述。  《幻影公众》(The Phantom Public,下称《幻》)和《公众舆论》(又称《舆论学》,Public Opi
一、注重诗歌的积累  在上《春天在哪里》这课时,我注重了诗歌的积累。课中有一个活动是唱春天,用歌声激发孩子们去探究春天,学唱了一首歌《春天在哪里》,要求学生边唱边做动作,而且举办了一次唱春天“小百灵歌会”,并评出“最佳小百灵”。回忆了两首古诗《春雨》和《春晓》这是我们语文课上学习的第一课有关春天的古诗,在诗中让学生体会春光的美好。  二、注重作品的积累  在上《春天的种植》这课时,我注重了学生作品
本文意在借助个人有限的观察来介绍史学界一年来的相关动态,并非是要做出全面盘点。现今的学院化与学术生产体制已使得全面搜集学术信息变得愈加困难,故而这种观察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处,敬请学界同行谅解。  辛亥百年回望  史学研究并不能完全脱离现实,正如克罗齐所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正是现实的社会状况激发我们对历史的思考。某些历史性事件往往成为我们思考当下社会问题的催化剂。  回顾2011年的中国史学界,
中国为什么没有想象力?这看起来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想象力”是不是可以属于一个国家?它不是个人才华的专属名词之一吗?  可是,今日中国正在大兴“寄生性文化”创造。动漫产业仿制日本、电影产业仿制好莱坞、电视节目仿制所谓“欧美模式”、轻小说仿制欧洲和日本、儿童教育读物大量引自韩国,就连一位资深的出版创意人向我约书稿的时候,不忘记叮嘱我一句,记得看看最近欧洲市场流行什么题目……从《超级女声》到《中国好声
《财智生活》采访我,话题是“你如何看待正在发生的未来”,这立刻使我茫然:就我个人的未来而言,一眼看到老,几乎没什么可说的;就文化研究和文学理论的发展来说,前景模糊,一如北京雾里看花;而就我所在的中国的大学而言,未来更是一件可以多种可能的事情。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日益丧失着想象未来的能力。压力巨大的生活,令理想主义变成了可笑而遥不可及的话题;而我们想象另一种生活方式的能力也正在慢慢消失掉。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解决学生阅读量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我们一直在追问,一直在寻觅,走过了柳暗花明,经历了峰回路转,蓦然回首间,我们明白:文本是素质的本源;对话是不变的主题;民主是永远的旋律。  文本,素质生成之源  [案例]  某节公开课《碧螺春》,课堂设计如下:  环节一:播放音乐《鲁冰花》,由“家乡的茶园开满花……”一句导入家乡江苏的名茶——碧螺春。  环节二:组成学习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