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吕凤子爱国精神在绘画中的体现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ddsteve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吕凤子作为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发轫者和新金陵画派的先驱人物,不仅在艺术绘画和教育领域有卓著的成就,他的人格魅力以及对爱国精神的传承的体现也影响了许多人,培育了大量优秀的美术人才。
  关键词:吕凤子;爱国精神;美育
  一、 爱国精神渗透于吕凤子的绘画思想
  吕凤子有着浓厚的爱国情结,他一生投入到办学任教事业当中,最核心的意义在于救国,同时在他艺术生涯中,也处处蕴含着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在吕凤子早期的艺术世界中,红花、荷花、仕女以及青松是最为重要的元素,后由于战争吕凤子被迫带领学校老师与家眷,辗转重庆避难。这位以“教育兴国”为己任的爱国画家对今后人生路途的迷茫与当时动荡的时局一样,他将经历最为黑暗的旅程,创作出《逃荒图》系列作品,分别由《流亡图》《敌机又来也》以及《备迁》所组成。这与以往风格不同,纪实作为一个全新的元素从此成了他创作中的又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在吕凤子看来,自己的思想情感、胸襟抱负、政治理想和辛弃疾有着很大的相似,在国势飘摇的动荡时局之中,正是辛弃疾的词句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表现了热烈壮阔的爱国情怀。因此在吕凤子的画作中,宋词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宋词作为蓝本,从而营造画境进行创作的作品,“引词入画”占据相当的分量,而引用宋朝辛弃疾的词则成为了众多作品中最大的亮点。在《忆江南》中一位清秀而端庄的仕女,夺目远眺南方遥远的故乡,思念的情怀突破空间的限制,随着滚滚长江水流向远方的净土,“勿忘我,只是未忘情。一念永怀人可爱,遂教苦绝世间心,剩有淚如倾。”吕凤子写下这样的词句,心中日思夜盼的“江南”,早已不仅仅是儿时记忆中的故土,它还是心里最初的愿望,那个最为纯粹理想。
  二、 对《四阿罗汉》的解读体现其爱国精神
  因深感国事凌乱时局昏暗,以1942年在战火的洗礼中,中国受到日军侵略的局势下,吕凤子的《四阿罗汉》孕育而生,画中四个形象各异的罗汉体现着吕凤子对侵略者恶行深深悲愤之感,画作中所出现的人物,健壮威武,气势蓬勃一扫过去常见的纤柔、萎靡和颓废的人物形象,通过罗汉的喜、笑、怒、骂,来映射当时的社会,许多人把《四阿罗汉》的问世看作是吕凤子在战火中得以蜕变的映射,从那以后,吕凤子的艺术世界里,以佛育人,佛成了一个全新而重要的元素,哲学在他的思想中开始升华,他借用济度众生的使者抒发自身的情怀,在佛的意境之中超度现实中的痛苦深化了美育的传播,寻找着人生价值的永恒。
  《四阿罗汉》曾一度被看作是吕凤子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作品,从他描绘的四个表情形态各异的罗汉和奇怪的肢体语言当中,似乎很难看出吕凤子想要表达的意境,然而,画作真正的玄机则隐藏在左上角的题词之中:“近来闻见弥触悲怀天乎人乎狮子吼何在有声出鸡足山不期竟大笑”。这段题词的前两句意指当时的时局,令人悲愤绝望,随后则是诘问,这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狮子吼其实是作者对在十八罗汉排位第一的宾头卢的代称,在佛经故事里,宾头卢出身婆罗门贵族曾是皇族的王公大臣,虽然后来出家征得阿罗汉果但他却始终爱在世人面前展现自己的神通,卖弄本事,故被佛拒入涅槃,并最终派遣他率一千罗汉常驻人间,造福世人,他也是所有罗汉中,救济人间苦难最为积极的一个。所以,题词中“狮子吼何在”其实是吕凤子对像宾头卢这样能够造福人间的人到底在哪里发出提问,吕凤子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暗指中国真正的希望并不是位于重庆的国民党政府而是另有别处,他坚信迟早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上会有一个响亮的回答,吕凤子时时牵挂着当时的中国,受着苦难的中国。“时局图”作为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对于十九世纪初叶的学子们并不陌生。图中熊代表沙皇俄国,老虎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肠代表德国,它将甲午战争之后的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局势生动而形象地展现出来,这幅看似调侃的漫画,其所暗蕴的危机与耻辱深深地刺痛了那个时候的国人,同时也刺痛了青年时期的吕凤子。辛亥革命的爆发如石击湖激起千浪,中国最为动荡的时局开始了,二次革命、五四运动,每一次激昂的爱国运动总让吕凤子心灵震撼。面对自己日益成熟的画风却丝毫没有感到欣慰,一场场失败的战争,一行行耻辱的条约,不断沦丧的家园,一次又一次刺伤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三、 结语
  吕凤子的爱国精神不仅在他的诗词作品中,还反映在实践上,教育兴国是他一生追求的人生理想。救国之路迷茫,自己所从事的绘画事业如何救国,另一方面又无法与自己的艺术世界相割舍,这样强烈的矛盾时常伴随着青年时期的吕凤子,直至找到答案,教育救国成为吕凤子的人生信念,办学也成为人生事业,也为吕凤子美术教育思想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永青.吕凤子先生的创作道路及其艺术特色[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03).
  [2]郑雨.人生制作即艺术制作——记特立特行的艺术家吕凤子[J].唯实,1995(07).
  [3]刘赦.绘画名师吕凤子先生[J].东南文化,2003(02).
  作者简介:
  宋欣欣,河南省新乡市,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利用边界层函数法研究了一类非线性三阶微分方程的奇摄动边值问题。证明了该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并给出了解及其导函数的一致有效渐近展开。
摘 要:现阶段,“工匠精神”的提出为中职校园教育带来了最新的发展方向,其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成绩和技能的提升,更能够使其树立良好的品德,因此本文也就中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路径,希望能够为中职学生进步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职学生;“工匠精神”;有效路径  一、 前言  在最新的教学方式引导下,“工匠精神”的培养成为现阶段中职校园实现教育内涵和最新发展的关键内容,这一精神的
提出了利用腔QED来实现CNOT门隐形传输的方案.该方案中,腔场频率与原子跃迁频率大失谐,腔场只是虚拟激发,腔场与原子之间没有能量交换,从而大大降低了对腔品质的要求.
采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研究了结构无序对磁性薄膜磁特性的影响,其中交换耦合常数J通过Monte Carlo随机发生器使其具有一定的涨落δJ,并遵从一定的概率分布.模拟结果表明,随
摘 要:《马桑树儿搭灯台》是承载着坚贞爱情故事的一首歌,有着非常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和唯美的艺术性特色。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桑植民歌及该歌曲的创作背景;第二部分将结合该歌曲的曲式结构、歌词特点和审美价值来分析其艺术特征;第三部分简单地谈谈歌曲的情感表达。笔者相信通过分析这类歌谣对民歌的传承和发扬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背景;艺术特征;情感表达  一、 桑植民歌及该歌曲的背景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