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件协同的遗传算法设计

来源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_qing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软件和硬件实现方式各自的优点及不足,提出了遗传算法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并且将这种方法在FPGA上进行了具体的实现.首先对遗传算法流程中的各个模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软硬件的不同特点以及设计实现的目标,对遗传算法的功能模块进行了软硬件划分,然后对硬件实现的部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模块之间的连接,模块的内部状态机,模块的端口,所有硬件模块的功能仿真.同时,为了保证软硬件之间的正常通讯,提出了一种新的软硬件交互通讯协议.最后将硬件实现部分做成通用IP核,方便其他设计者使用,并给出了软硬件协同的遗传算法在二进制问题和0-1背包问题两个实例中的具体应用数据.通过与纯软件实现方式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提升了算法运行时间50%的效率,且算法的收敛性保持一致,进一步验证了该算法的适用性及高效性.
其他文献
板式换热器板片型号多达上百种,每种型号的材质与结构也不尽相同,对不同亮暗不同纹理的区域进行定位,使用固定阈值的边缘检测方法难以保障检测结果。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anny的自适应板式换热器板片边缘检测方法。该方法根据不同型号的波纹板自动调整边缘检测参数,其中包括标准差、高低阈值,使其与所处理的波纹结构相适应,以达到最佳的边缘定位效果。通过数学模型推导出标准差与边缘宽度以及高低阈值与边缘高度之间
图像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人们可从图像中获取更多后期决策的依据。由于获取图像的条件不同,导致在进行多幅图像融合时采取的方法不尽相同。如何从同一场景的不同图像中获取更为丰富的信息成为图像融合的关键问题。首先,对各种类型的图像融合进行总结得出图像融合的具体概念。其次,概述图像融合的经典理论及方法,根据处理对象将融合方法分为基于变换域的方法和基于空间域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接着,分析表征融合图像质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