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简单到“读”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hjpa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同学们,今天陈老师要介绍一个大人物给大家认识,他可是陈老师最佩服的人之一哟!他的名字叫——周敦颐!
  生:老师,您上次不是说自己最佩服的人是诸葛亮吗?
  生:唉,你没听老师说是“之一”吗?当然就不止一个啦!
  生:这个人现在还在吗?多大年纪啦?
  师:嗯,他的肉身已经不在了,但他的——
  生:(齐声)精神在!
  师:对。你看看你们手上的这篇文章,在哪里可以找到“周敦颐”三个字?
  生:哦,第二行。周敦颐。这篇《爱莲说》就是他写的呀!
  师:是的。不认识“周敦颐”三个字的,请给它们注上拼音。
  师:我先隆重地介绍一下我这位老乡——
  生:啊?周敦颐是您的老乡呀?!
  师:是的。在我出生的地方有一条河,叫濂溪河,离河不远处有个叫楼田堡的地方。公元1017年的5月5日,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周敦颐就出生于此地。后来,人们就以他家乡的这条河的名字称呼他为“濂溪先生”。我小时候经常听老人讲濂溪先生的故事。当地有个叫“月亮山”的地方。(课件出示月亮山的实景图)看,这座山非常奇怪,像个天然的大洞,四面围合,但山顶是空的,没有遮挡,站在山的中心,抬头就是天。周敦颐小时候家里贫穷,父亲去世得早,他经常在月亮山给人家放牛,放牛的报酬就是希望主人借书给他读。借来书后,他就边放牛边躺在岩石洞里看书。后来呀,这个月亮山给了周敦颐很多灵感,使他写出了一本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书,书名叫《太极图·易说》。(板书书名)
  生:我们今天读的这篇文章不是这个题目。
  师:对!这是大学问呐。要读周敦颐的这本书呀,必须先把中国最牛的一本书《易经》背诵得滚瓜烂熟才行。
  生:老师,那我要去背!
  师:当然,背诵《易经》可不简单,至少我们要先认识很多的汉字,大概要到五年级,你们才能背诵《易经》,现在还是先读读像《爱莲说》这种篇幅短小的美文吧。
  师:来,看着原文《爱莲说》,老师读,你们听。要快速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老师读两遍,第一遍来不及注音的字,第二遍要赶快跟上。
  (师范读,生听,并相应注音。)
  师:听了两遍后,你注了几个字音?把你注过音的字读三遍,并顺便把有这个字的句子读一遍。
  (生自由读)
  师:现在来跟我读——不是和我一起读,是我领读一句,你们跟读一句。
  (师领读,生跟读。)
  师:好,自己练习读一遍。我给你们四分钟的时间,如果能在我规定的时间里读两遍的,就是优秀朗读者。
  (生大声地自己读)
  师:找几个优秀朗读者来读一读看,水平究竟如何。
  (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师:我在每个大组里请两位,先比赛读,再接力读,把不通顺的句子读通顺。站着的同学读不流畅的地方,让坐着的同学示范读。
  (生读)
  师:好。刚才我们读的时候是不带任何特殊节奏要求读的。现在听陈老师的节奏,你们这样慢慢地逐字逐句读一遍,把你喜欢的词句圈画出来。我读译文,你们读原文,注意不可以对译出轨哟,要不然,翻译大车就真的翻车啦,会压伤我们的哟。
  (师读译文,生读原文,师适时纠正个别学生对译出错的地方。)
  师: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
  生: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师: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生:晋陶渊明独爱菊。
  师: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生: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师: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
  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师: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生:濯清涟而不妖。
  师: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生: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师:香气远播,更加清香。
  生:香远益清。
  师: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生:亭亭静植。
  师: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师: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师: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
  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师: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生:莲,花之君子者也。
  师: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师: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
  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师: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师:说说看,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生:我知道了莲花的很多优点,从污泥中长出来却没有被污染过。
  生:我知道陶渊明喜欢菊花。
  师: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是——
  生:《饮酒·二十》: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师生复习《饮酒·二十》)
  生:我知道唐朝的人都喜欢牡丹。
  师:周敦颐说只有唐朝的人喜欢牡丹吗?
  生:不对,是从唐朝以来,到宋朝都喜欢。
  师:哪里知道是“唐朝”呀?
  生:“李唐”。
  师:奇怪啦。“李唐”是什么意思呀?怎么不直接说唐朝,反而说“李唐”?
  (生沉默,望着老师无语。)
  生:因为唐朝的皇帝姓李。
  师:是的。在《三字经》里我们读过“夏传子,家天下”。古代的天下是某一个家族的,这个家族的姓氏往往就是一种皇权的象征。比如汉朝是“刘汉”,明朝呢?是朱家的天下,称为——
  生:朱明。
  师:是的。好,那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把文章读得十分流畅。
  (师生同读)
  师:古诗可以吟诵,像这样的美文也是可以吟诵的。来,我们也按照“平长仄短,依字行腔”的方式把这篇美文吟诵一下,感觉一下周敦颐赞美莲花的情感。
  (师生全体吟诵三五遍)
  师:看着提示,试着把这篇美文背诵下来吧——(练习背诵至下课)
  (课件出示:水陆……可爱者……晋陶渊明……自……世人……予独爱……濯……中通外直……香远益清……可远观……予……花……牡丹……莲……噫!……陶……莲之爱……牡丹之爱……)
  (作者单位:浙江省富阳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郝 波)
其他文献
一、融入文本,奠定思想基调  1.细读课文,品味文字  《月亮湾》是一篇写景散文,描写有序、详略得当、用词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语言简洁又不乏生动,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山水秀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田园风光。  文章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我捧书反复朗读直到对文章的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感悟、对书中的景物有所理解后才罢手。接着我闭眼冥想,让书中所描绘的景象在脑海里一遍一遍地复现,呈现出一幅完整的画面。那么,我
【评价指标】  一、阅读能力评价指标  1.能发现拟人体童话的特点。  2.能通过表演、分角色朗读读好人物的对话。  二、写作能力评价指标  1.能通过游戏表演创作拟人体童话故事。  2.能编写一个拟人体童话,并尝试写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过程】  内容介绍:“创作拟人体童话,尝试写好人物的对话”是三年级的一次训练主题,本单元选择的典型例文是苏教版教材中的一篇拟人体童话《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本
一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一位远道而来的老师,从富阳永兴学校二(1)班教室门口路过,里面传出低回婉转、悠扬清丽的歌唱般的声音,他以为是音乐老师在教唱歌。陪同他参观的老师告诉他,这是陈琴老师在教学生吟诵古诗。客人不禁驻足聆听,不觉陶醉其中。  这位陈琴,就是闻名遐迩的“素读”的倡导者。  陈者,久也。她的琴里储存着祖国几千年的文化典籍;她的琴弦弹拨出的
朱永新  苏州大学教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以阅读助推乡村教育发展  教育是文化创新、文明演进、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基本动因,教育改革可以成为社会转型、文化变迁的导向性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讲过,当一个边远地区的农村孩子能读到和城里孩子一样好的图书时,其实他们就已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短期內要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师资水平有一定难度,但让优秀的图书进入农村应该说容易得多。  要提升农村学
作业是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其个体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小学语文学科普遍存在作业量偏大、作业形式单一、自主选择性小等问题。针对这种现状,借鉴美国中小学的TIPS(交互式家庭作业)的有关做法,来研究我国小学语文的作业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量低效,现状堪忧  为了探求真正适合我们小学生的体验式作
在大多数家长的眼里,“游”即是玩,而玩与学是截然对立的。  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早已妇孺皆知,按理两者应当相辅相成,但我们往往推崇前者远胜于后者,还认定后者是无关紧要甚至是无用的。可如果说学习是一种获得与创造,其实那些被误解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反而往往带给人意想不到的收获。古人讲求“知行结合”似乎远胜于当代,其实质就是体验式学习的古代样本。  三年级上册课文《孔子拜师》讲述了孔子年轻时候不远
先前,我与武老师并不熟悉,属于“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那种。但是读完武老师的这本《武凤霞讲语文》,渐渐地,我被她感染,我被她感动!  真实:一朵野百合的春天  在不少小学语文教师的眼中,武凤霞可能是一位令人仰视的名师。可是读了她在本书中所写的“我的语文人生”章节,却带给我们一个真实的武凤霞。她成长的艰难与挣扎,似乎在经历着许多童话故事中“灰姑娘”的遭遇。幼年的贫困,童年求学的艰辛,成年后在濮阳实验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小河与青草之间的对话。  2.学会用课文中的句子练习说话。  3.体会课文的理趣,初步感知自然界许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从中领悟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小河与青草之间的对话。  2.学会用课文中的句子练习说话。  【教学设计】  一、展示目标,进入课
《雨港基隆》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8个自然段,多角度、多方位描写雨景,或唯美、或情趣、或神秘,似乎每一个部分都有驻足品味的价值。那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行走于文字之间,赏析景观之妙,感悟赞美之情呢?  一、揭题导入,激趣探寻“美”  1.在祖国宝岛台湾的最北  边,有一座港口城市——基隆,(出示地图,标示位置)“雨”是这个地方最大的特色。  2.出示第1自然段,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带
三年级是小学中年级的起始阶段,而习作教学是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学生从一、二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过渡到三、四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必须历经一个“从句到段、再到短篇”这样循序渐进的习作实践过程。对于这样的过渡,很多学生难以适应,甚至会产生畏难情绪,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写,更别提结构完整、有序表达了。  文章是由一个个段落构成的,要想写好篇,必须先要写好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