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活动成为初中数学课堂的主要教学方法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cha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扎根于生活,不能脱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一、活动教学要便于激发学生兴趣
  要把初中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活动教学的内容,要用精彩的引导语吸引学生参与的热情。比方说学习二次函数最大、最小值时可以举这样的例子,如果我们去开一家服装店,服装的定价过高或过低都不行,那么怎么去选择一个适当的价格,可以使得店里的总利润最高呢?这样的活动安排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二、活动教学要便于学生操作
  初中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差,知识面比较狭窄,学生个体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数学教学实践活动课的内容的选择,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y=ax2(a≠0)的图像与性质时,先让学生回顾“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回顾画函数图像的三个步骤:①列表;②描点;③连线。在教学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小组活动,学生自己画出图像后在小组进行讨论,对图像从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增减性等方面进行探究。教师到各小组中分别点拨并纠错,通过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品,要求学生观察并小结。对学生而言,因为图像是自己画的,首先就有获得成功的喜悦,结合教师所给的几个问题,图像性质也不难得出,并且容易记住。
  三、活动教学要体现学生的参与性
  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独立地进行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并通过付出努力、经受挫折、克服困难、反复实践从而获得成功。教师在学生活动时要加强对探究活动过程的指导,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必须要以学生为主,并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在自己亲身实践、亲悟道理的基础上进行发言交流。因为,经过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在合作探究中才有话可说,才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摆脱那种“少数人说话,多数人旁听”的低效教学活动。因此,教学中要先指导学生独立分析、思考,然后开展合作探究。如:在教学“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时,引导学生开展如下活动:①在本子上任意画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l1、l2、l3。②任意画两条直线a、b被l1、l2、l3所截,直线a与l1、l2、l3的交点为A、B、C,直线b与l1、l2、l3的交点为D、E、F。③测量AB、BC、AC的长度,测量DE、EF、DF的长度。④计算■、■、■的值,计算■、■、■的值。⑤让学生思考发现了什么。这样的活动起点低,学生的参与率高,自然很容易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活动将成为未来数学课堂的主要形式,学生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容易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从而易于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把握数学原理的规律和数学定律的本质,并能对之灵活运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县枫叶国际学校
其他文献
通过对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识,对公路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
介绍公路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三个环节中的政府监督。从政府监督的概念、性质入手,阐述了质量监督的实施、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的职责以及程序,并对现行政府监督制度的不足和改进作了
自1936年考古发现起,良渚古城遗址80年来受到了良好的保护。2013年开始,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委员会按照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要求开始了良渚古城遗址监测工作,于2018年顺利通过了
文章结合当下数据时代与建筑遗产保护的大背景,提出建筑遗产大数据的概念和内容,分析大数据在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建筑遗产大数据的技术体系,并以古木建筑为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