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畫画这事儿,只是下功夫能吃苦还不够,最终还是要用好的作品来说话。那么绘画作品的“好”到底是什么?只是画得熟练还不行,还要高,这种“高”就不单单限于手头功夫,笔墨画得多么熟练,造型多么准确,这还不够。真正好的作品,是建立在作者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上。认识高了,再加上手头功夫过硬,能把自己的想法和认识表现出来,能达到这两点,就能出好的作品。如果说自己有好的想法表现不出来,那就属于眼高手低了;手上的功夫也不差,画一根线有变化,墨色也很生动,但认识不高,这就属于手高眼低了,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到画家的发展。我觉得更主要的是认识,认识上去了,再具备一定的手头功夫,我相信只要不憨不傻不属于有智力障碍的人,下功夫都能做到。在认识上有一个先天与后天的问题,先天聪慧就不说了,后天的问题你可以通过多读书、多观察、多体验来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要善于动脑筋,善于发现一些美的事物。生活之中的闪光点我们能及时地把它捕捉到,不要视而不见,不要光低着头画画儿,要多去体味一下山水景物,体味一下人和事。发现了生活中的闪光点,就能辨别出哪些东西是崇高的、美好的?哪些东西是低俗的?
 
现在反省我自己,限于当时农村的条件,一个很大的遗憾就是从小没有书看,家里拿钱给我买的唯一的一本书就是《毛主席语录》,其他的课外读物很难摸得着。我喜欢书,在幼年时曾经拿一些旧报纸做过一本本“厚书”,把报纸裁好,用针和棉线装订成册,虽然文字内容被裁割得支离破碎,但是很像一本书的样子,板板正正的,看着感觉好,现在回头想想有多么好笑。特殊时期读书少造成了后天“营养”不足,现在看来想补上这一课是很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我讲的这些事情是想说明你们的后天条件比我好得多,一定要珍惜好时光,不断地充实自己,开拓视野,勤动脑善思考。画画作为艺术术科,像其它术科一样,需要练功,需要刻苦,认真琢磨思考艺术表现的基本规律。你的画面里的一笔一画、一招一式实际上就是造型艺术表现的基本规律,它体现在经营画面所涉及到的造型、笔墨、构图,对比关系、虚实处理等方方面面。这是一种感觉,不仅是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和发现,更是对要所要表现的物象精神内涵的体悟和认识,是起码具备的画里画外基本功。总结起来这就是学问,就是修养。这些问题是作为从事“术科”研修的你我都应该想到的。
二
多年前,我就在课堂上提出过,不要太在意每一张画面的完整性,不要满足于你今天画成了一张画,明天又画成了一张画,即使画得很完整,无可挑剔。不要以这个作为标准。如果太在意每一张画面的完整性,你只能是一个画画儿的,而成不了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家不会局限于画的是什么,我们所认知的山水画涉及到很多的物象,山石树木,流云飞瀑,桥梁建筑,人物动物……这些内容都属于山水画经常涉及到的内容。真正把这些东西都画好了,能拼凑到一起了,才有了创作的基础。如果只是画得很完整,有山有水有太阳,有桥有亭有瀑布,自己认为很好看,大家看了没感觉,在观者的脑子里就像水过鸭背,不留一点痕迹,那么这个只是感觉好看的作品,并不是真正的艺术品,那你也就不是艺术家了。艺术家是依托物象,来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看法和认识。在作品中说透了,说明白了,说得感人肺腑,说得动人心弦,使观看者从感情上产生了共鸣,心灵和你沟通了,我认为那才是艺术品,那才是一个艺术家应该做的事,是一个艺术家应该达到的层次。艺术家对事物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不同于常人的认识层次。 社会上还有一些画家倒是满脑子想法,满腔的激情,画了许多似是而非的东西,自己觉得把心都掏出来了,可观众看了莫名其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画的东西别人都没看懂,你说这能算好作品吗?艺术是提倡表现自我、张扬自我的,并且用獨特的艺术语言去表现个性,这没有错。但有一点就是你的认识是不是“很另类”的一种认识,你有没有把心里的认识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说清楚、说彻底,或者别人都感觉非常丑陋的事情,你却觉得很美,这个时候你还说你是艺术家,你的作品是真正的艺术品,是如何如何有学术性,如何如何有品位,这就不对了。我总是说,好与劣让观众去品评,一幅作品的高度指的是你的努力,你的作为有没有对中国绘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哪怕是一点点。
 
艺术从生活中来,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既然从生活中来,由于观察角度、认识层面的不同,这种认识张三、李四、王五应该是有区别的,但总有一个大的方向认同,总会使得相当一部分人都能够认识得到,那么就会与要表现的审美对象产生共鸣。我们从事山水画创作的人常到山里去采风写生,对山水景物不仅需要认真的观察,更要用心去体味,与大山“对话”,去触摸大山的脉搏,去倾听一坡衰草的微声低吟,这些都是要靠心灵去沟通的。这些方面你做得好、悟得透,作品才有生命力,才能感动人。如还存在这方面或那方面的欠缺,比如画树还组织不好,树的自然生长规律和表现规律还没有结合好,山石的大兼小、小兼大等对比关系还一时理解不透,这都是以后的问题,是小问题,是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通过刻苦努力都能够解决得很好,关键的问题是在认识层面上。好的作品不在于他选择了哪种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表现形式也不能讲具象的好或抽象的好,这些形式都能出好的作品,所谓玫瑰好丁香也好。问题在于你所选择的这种表现形式和你要表达的这个事物是否贴切,是否恰如其分。如果形式内容不统一了,比如表现江南杏花春雨的意境,你用北方山水干裂秋风的笔触线条,或用苍茫而厚重的积墨办法显然不搭调,你就是画上几天几夜,想画出江南明快、清新、烟雨迷蒙的感觉也是画不出来的。表现的内容和选择的表现形式要高度统一,这个统一首先自己要认识到,写实或写意表现的基本能力要具备。经过长期不断的实践,毛笔墨汁、加水加色在纸上出什么效果做到心中有数,想恰如其分地表述你心里要说的话,要达到你所要表现的那个精神境界也就会觉得很容易。
 
 
我虽从事山水画教学多年,创作题材多以太行山为主,作为老师,不满足习惯了的表现方法,我也希望我自己走出的这条小路越走越宽。同时希望你们也能尽快提高认识,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表现语言,那你们就进步了,发展了。根据我多年的教学与创作实践,把我对艺术造型的基本规律的理解尽可能多的讲给你们。我们的教与学好比带着学步,开始时可能你们拉着我的衣襟走,走着走着能走稳了,试着松松手,自己走。走过去这一个阶段,你们面前会有很多路,虽然山重水复,但总会有柳暗花明。走着走着,你们会突然感觉,原来是这样的美好!这样的风光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