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和2017年7月昆明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来源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8231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和多种加密观测资料,对2013年7月18~19日和2017年7月19~20日发生在昆明城区局地性大暴雨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昆明局地性强降水过程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有,两次过程的主要大尺度影响系统是青藏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之间的辐合区以及低层切变线。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洋面的水汽在辐合区交汇,产生强烈的水汽辐合,并在昆明地区附近形成深厚的水汽辐合层,是这两次局地大暴雨天气的主要水汽特征。两高辐合区对暖湿不稳定气流辐合抬升作用,触发昆明
其他文献
西部山区沟壑交错、山峦起伏,在此修建公路,深挖高填不可避免。伴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在西部地区的蓬勃发展,高填方路堤越建越多,横穿路堤下的埋设管涵数量随之日益增多,新型管涵结
本文从公立医院重点专科或中心发展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其发展模式探索的几种对策。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key specialties or centers in
本文以实例说明,花岗岩研究必须以地质填图为基础,并认为只填制1:20万地质图是不够的,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填制比例尺较大的地质图。花岗岩研究还必须与区域地质研究紧密结合。
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心房颤动(房颤)可引起快速心室反应,发展为心室颤动,使血流动力学恶化,危及生命,因此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WPW合并房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现对WPW并发房颤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工程的建筑技术和管理水平随之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热点话题。近几年来,已经逐渐应用到社会生产的各行各业中去。
建筑是通过形态来建构与表达的,建筑形态的生成及其适应性是由建筑环境形态来激发和评判的.建筑设计的创新不是追求标新立异,而是寻找源于基地特征并具有原创性的解答,以适宜
20世纪上半叶,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问题”: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而只在欧洲发展出来?此问题不仅在科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