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枪控”与“同控”之处境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ur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历史上的“安全控”
  美国人对于“安全控”实施的不同手段,与美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伊始,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就开始为生存而战。当今天的人们每每谈及北美自由贸易区、北美防空司令部的时候,都会羡慕美国在北美地缘政治中的优势地位。但翻开美国历史就会发现,当年武装干涉美国独立的英军主力的前进基地就是加拿大,而现在那个毒贩横行的墨西哥,当年却能公然入侵美国本土。自从19世纪以来,美国先后盛行门罗主义和孤立主义,二者一脉相承,核心思想就是将欧洲列强的势力拒之门外,用距离来换取美国的绝对安全。但是 了20世纪,随着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以及新型远程海空打击力量的组建,美国原来的那种靠空间换取安全的战略思想也随之发生变化。
  美国从二战以后的安全战略核心就是在多领域的控制。在经济领域,美国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将美元与黄金挂钩,建立起对全球经济的掌控;在军事领域,美国利用以北约为代表的军事同盟,将战略防御线直接推到了前苏联的门口,控制了“冷战”中的战略优势;政治领域,美国充分利用联合国这一国际平台,巧妙地整合各种政治力量,始终牢牢控制着一个较为稳定的“反苏”政治同盟。当克林姆林宫的红旗黯然落地,失去了对手的美国,其原有的安全控制体系,瞬间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随着后冷战时代的来临,美国目前面临两个新的安全挑战。其一,是以恐怖主义和新兴区域大国为代表的外部新威胁。对于外部威胁,美国除了在传统安全领域加大投入力度以外,还充分利用自己在互联网及电子信息领域的技术优势,在全球展开了一张无形的监控大网,斯诺登叛逃事件,为大众揭开了冰山一角。其二,美国的国内安全形势也面临着多样化的挑战。除了恐怖威胁外,在全美经济疲软的大前提下,各种原来不是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开始激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枪击案频发。较之处理外部威胁的游刃有余,美国政府在控制本土安全,特别是枪械安全的问题上,处于一种进退维谷、投鼠忌器的尴尬局面。
  “枪控”与“网控”的局面
  “枪”到底控不控,对于冷战后的每一届美国政府而言都是一个相当头痛的问题。
  首先,美国政府“控枪”本身就是一件严重的“违宪”行为。美国宪法规定,任何条文可以根据将来的情况加以修改,但百姓自由持枪这一条绝对不能改。它被写入美国宪法第二条修正案:“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在美国,宪法是检验政府合法性的惟一标准。任何一个敢于挑战宪法权威的美国总统,都会毫无例外地被“请”出白宫,所以要想“控枪”,宪法是一道绕不过去的障碍。
  其次,阻碍美国控枪的现实势力就是所谓的“全美步枪协会”(缩写NRA)。NRA的起源可以追溯至美国内战时期。由于对内战时期士兵们普遍表现出来的射击水平感到不满,威廉·丘奇和乔治·温盖特在美国纽约创立了NRA。第一任理事长是美国南北战争中北方著名将领罗斯·伯恩赛德将军。最早创立的时候,NRA的目标是:“科学地提高射击的技巧”。NRA在成立以后,组队参加了许多与射击竞技类相关的竞赛并且打败了一些非常著名的欧洲队,由此在美国拥有很大的名望。目前,NRA主要致力于主办武器安全训练课程,组织各种射击活动、比赛以及开展青少年射击运动与妇女射击项目。
  随着NRA影响力的增大,其开始进入政治领域。1934年,为了回应当时全国枪支法的相关讨论,NRA成立了立法事务司,其政治方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历史上,有8位美国总统都是NRA的会员。同时,作为一支不可忽略的政治力量,NRA在选举、政治运动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控枪法案,NRA始终坚持反对态度。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曾经成功绞杀1 982年加州控枪公投,并使克林顿政府的控枪法案被修改得面目全非后无疾而终。2013年4月11日,又是一个值得NRA欢呼的日子,因为奥巴马总统有关“要求国会重新立法禁止攻击性武器和大容量弹匣销售”的法案再次被美国参众两院否决。
  这次成功的“狙击”行动,NRA主要有三招“杀手锏”。
  第一招,宪法不允许。这是每一次美国控枪法案胎死腹中的最重要历史原因。
  第二招,NRA充分调动了民意的力量。NRA在2012年12月奥巴马提出史上最严控枪法案后,立刻展开了全国性民意调查。此次民调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如果奥巴马控枪新政得以通过,那将极大地损害公民的自由权利。NRA声称,在最近几个月中,有超过60万民众为了保护自己持枪的权利而争相加入该组织。此外,NRA认为,目前美国枪支持有人数逐年上升的根本动力是民众的需求,他们认为很多美国公民都喜欢把渔猎作为自己的假日休闲方式,那么相应的,枪械便是必不可少的。在过去几年中,美国的打猎人群已经上升到总人口的9%。同时,随着女权意识的进一步发展,美国女性对于枪械的需求也在逐年上升。2005年至今,美国女性的持枪人口比率,已经从原来的13%上升到目前的23%。
  第三招,NRA指出,奥巴马政府将公民持枪与暴力犯罪相联系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NRA通过使用NICS(全美犯罪案底查询系统),对2237731名具有犯罪记录的人员进行考察,发现其中与枪械有关的案件比率并不很高。于是,NRA得出结论是:“枪的确卖出去了,但却不一定导致犯罪。”同时,NRA的统计数字也显示,美国步枪销售的高潮并不是出现在奥巴马2008年当选后第一次提出控枪法案之前。反而恰恰是在奥巴马提出控枪法案后,全美犯罪案攀升,据调查,全美有案底的犯罪人员,已经从2006年的100万上升到16073-——这一切都应该归罪于奥巴马失败的经济政策而不是可怜的步枪。
  NRA指出,大多数州政府都不去相信奥巴马的谎言,更不会去支持他的控枪政策。据该组织调查,从1980年代开始,已经有超过35个州的州政府通过了《公民隐形携带枪械法案》(核心内容是公民在获得相应的安全认证和政府登记后,可以在不告诉任何他人的情况下持有枪支),这些州的犯罪率也远远低于那些没有类似法案的联邦州。
  另一方面,面对NRA阻挠奥巴马政府“控枪”法案的通过,美国政府也提出一系列问题。
  首先,美国宪法在保障公民持枪权利的同时,也明确指出,要保护每一个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一贯以人权至上的美国,又怎么会把生命的价值看得比一支步枪还轻呢?其次,纵然有更过的美国男人需要打猎,有更多的美国女人需要宣示自己的权利,那么气枪、小口径手枪难道不够么?现代社会的步枪已经早已模糊了军民使用的界限,比如M16和AR10步枪都是斯通纳的经典小口径之作,M16是美国军队的标配步兵武器,是战争中的杀人利器;但它的亲兄弟AR10却可以堂而皇之地在枪店出售。再者,枪械与暴力犯罪的关系绝不是几个简单的统计数字就能说清的,就算是只有一个无辜的生命倒在民用枪械面前,那么“控枪”都应有着无可争辩的理由。
  通过以上论述,或许有些人就会“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的军火制造商不顾民众安全,为了一己私利而阻挠“控枪”,其实这种看法根本不能代表美国的实际情况。究其实,是民意导致美国政府控枪法案的流产,也就是说,是大多数美国人不愿意控枪。前文已经谈到过,美国在历史上长期奉行门罗主义和孤立主义,美国人从骨子里不相信集体安全理念,其中也包括国家对于公民的保护,他们更相信自己手中的枪,更准确地说是自己有枪的优势。
  那么,联系到最近的斯诺登事件,也就不难看出其中的玄机。网络的故乡其实就是美利坚合众国,美国人在用网络来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把它变成自己手中最为趁手的一支“步枪”。有了它,美国可以随时看到自己潜在对手的一举一动,可以让对手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中。美国人需要的是与潜在威胁之间的不对称优势。所以,“步枪”和“互联网”都是美利坚民族保护自己的利器,也是美国人“安全控”意识的产物,同时更是美国社会秩序的基石。
  编辑/郑双雁
其他文献
名列美国十大通缉要犯的恐怖组织首领本?拉登在2011年5月2日被美国特种作战部队击毙。当公众将荣耀的光环给予执行任务的海豹突击队之际,其实还有一位“功臣”却在开心地享受特种美食,对于殊荣也许它并不知晓,但称它是“英雄”决不为过——它是一只炸弹侦测犬,当天它与特种作战队员一起从黑鹰直升机垂降至本?拉登躲藏的大宅院执行任务。  在击毙本?拉登的行动中,执行任务的侦测犬是何种类型的犬未得而知,不过有可能
对于在2012年仍然挣扎在严峻经济形势重负之下的整个欧洲而言,如何应对不断减少的防务预算仍是其主题。  几大要闻越来越引人关注。北约“智能防御”和欧盟的集中共享计划作为试图阻止欧洲军事能力可能大幅下降的手段之一而引起各国关注;迫在眉睫地从阿富汗撤军也越来越引人关注,欧洲几个主要国家决定加快退出这场冲突。  西方与俄罗斯在弹道导弹防御上的对峙仍在僵持之中。与此同时,欧洲各国之间边境(包括叙利亚和纳戈
威摄就是维持敌对国家的一种平衡关系。双方均有威喝手段,彼此构成威慑,而为避兔两败俱伤,保持相安无事。新时代条件下,国家向网络空间的威慑宗旨正在与此——  威慑,在冷战时期的军事对峙中占据主导地位,被认为是防止世界大国之间爆发核战争的主要途径,历史上美苏之间没有出现直接的战争也证实了威慑的有效性。然而,随着新军事革命的兴起以及网络空间作为一个全新作战领域出现,不少威慑理论的支持者开始宣扬威慑在网络空
廓尔喀军刀是尼泊尔的国刀,是廓尔喀士兵的荣誉象征,获得战功的士兵将被赐予镌刻其名字的廓尔喀军刀,这是骁勇善战的体现。而美国安得格朗德·斯杠克沃克斯公司把自己的新枪命名为廓尔喀军刀狙击步枪也是要表明,这支精准的狙击步枪像廓尔喀军刀一样,将成为战士手中杀敌的利器——    小公司大志向  迈克·布什是美国安得格朗德·斯杠克沃克斯公司(Underground Skunkworks LLC)的创始人。他出
优良血统的传承    萨维奇公司的史蒂文斯350唧筒式霰弹枪并不是横空出世的一款新型霰弹枪,而是来源于一款曾经热卖的老式唧筒式霰弹枪——伊萨卡M37霰弹枪。  想当年,伊萨卡公司想要与温彻斯特公司及雷明顿公司竞争唧筒式霰弹枪市场,公司老板对约翰·勃朗宁与约翰·佩德森设计的霰弹枪情有独钟,但苦于不能与这两位轻武器设计大师合作。虽然伊萨卡公司在1933年推出了一款伊萨卡M33唧筒式霰弹枪,但这款霰弹枪
美国RAAC公司的全称为Russian American Armory Company,意为俄罗斯美国武器公司,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斯科茨堡,从事引进俄罗斯武器的贸易。该枪是俄罗斯SAIGA 12系列霰弹枪中枪管最短的,仅8英寸(203mm)长,12发的弹匣容弹量却是其中最大的,大容弹量弹匣装在枪上显得很长,弹匣由休·费尔武器公司生产。其机械瞄具改用HK公司的典型式样:带圆形护翼的准星及转鼓式表尺。
据美军士兵计划执行办公室称,AN/PSQ-20增强型夜视镜目前已装备美军第10山地师。  AN/PSQ-20增强型夜视镜是一种安装在头盔上的单兵夜视镜,它将像增强技术和红外热成像技术融为一体,包括头盔座,配线和4节AA电池在内的系统总质量只有0.9kg左右。  该夜视镜在功能和使用上进行了一些改进,将系统的质心调整为更贴近士兵面部,这样不仅提高了配戴的舒适性,使用时也更加稳固。系统的外形也更加紧凑
2006年6月12~16日,欧洲萨托利防务展在法国巴黎举行,来自47个国家的1000多家厂商展示了最新研制的尖端武器装备,涉及到的领域包括武器、弹药、车辆、后勤保障、训练、防护、指挥等。  该展会是世界上最大的防务展之一,每两年举办一次。此次展会展示的轻武器产品主要包括单兵武器,班组武器、无人化装备、反恐防暴武器等。    单兵武器    本次展会展示的单兵武器规模庞大、数量繁多,展品包括单兵综合
2009年8月以来,缅甸掸邦(相当于我国的自治区)第一特区果敢地方政府与缅甸军政府因矛盾持续激化,最终演变成第一特区地方武装——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与政府军的激烈冲突,造成大量平民死伤,数万难民逃离家园,这也使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缅甸这个被人遗忘的东南亚小国身上  对于军事爱好者来说,被称为“圣狮之国”的缅甸一直是个神秘的国度,西方世界长期以来对该国的成见与挤压,几乎隔绝了它与外界的联系,关于缅甸军
挪威国防部已选定由泰勒斯(挪威)公司提供“挪威模块北极网络化士兵”(NORMANS)系统,以提高士兵的作战效能及安全性。    “挪威模块北极网络化士兵”系统能够通过信息链完成士兵与战场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为士兵提供更高的态势感知能力和增强的导航能力。该系统已由挪威国防研究院(Norwegian Defence Research Establishment,FFI)进行了测试。    泰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