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值得反复品味的远行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chung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征记》,又译为《远征记》、《居鲁士上行记》。前两个译名最为常见。
  《长征记》共七卷,是色诺芬根据自己在公元前401年到公元前400年之间从小亚细亚到波斯,再从波斯返回小亚细亚希腊殖民地的行军经历写成的。
  《长征记》是一部回忆录,全书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卷和第二卷,记述了居鲁士的上行经历。公元前401年,波斯帝国发生内讧,国王阿尔塔泽西斯的弟弟小居鲁士在小亚细亚起兵,企图夺取王位,带领大批希腊雇佣军前往波斯。色诺芬也在友人的介绍下加入了这一队伍。他们虽击败了国王的军队,但小居鲁士却壮志未酬就战死沙场。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卷到第七卷,记述了色诺芬的下行。失去雇主的希腊雇佣军踏上了回程,在他们原来的将领克尔利库斯被杀后,推举雅典人色诺芬为首领,在色诺芬的带领下,历尽种种艰险,终于成功返回希腊。
  《长征记》记述的是作者色诺芬亲身经历的事,带有回忆录的性质,这就为这部书增添了独一无二的史学价值。
  《长征记》全书均以第三人称来叙述,这显得作者和读者一样,均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长征”的整个过程,有利于避免作者过多地将自己的主观色彩掺杂在其中,有效地保证了客观性。
  色诺芬只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对于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事,他一定会加上“据说”两个字。而且,他也绝不武断地做出什么结论。
  在《长征记》中,色诺芬集中阐述了自己的军事思想,提出了一些对今天仍很有意义的军事原则、战术战略思想。苏联的《军事百科全书》,把《长征记》称之为“希腊第一部军事理论专著”。19世纪美国军事史学家西奥多·埃拉特·道奇(Theodore Ayrault Dodge)甚至在其所著《自亚历山大至拿破仑的兵法史》一书中,评述《长征记》时夸张地写道:“《长征记》所给予我们的战术独创性胜过若干部其他任何书籍……经过了23个世纪,还没有比《长征记》更好的军事教程。”
  色诺芬很重視战士的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他认为在战争中,决定胜利的不是兵员的数量,而是要看哪一方的军队,具有更坚强的士气。
  色诺芬对将领在战争中的组织领导作用也很重视。他认为有了指挥官,士兵就有服从,而无指挥官,就会群龙无首,无纪律,就会毁灭。关于将领如何发挥作用,他提出将领除了制定战略战术之外,还要做士兵的表率和教育士兵。将官要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懂得谋略。并且遵循正义的规范和慷慨的原则。此外,他还很重视人性化带兵,尊重、关心、爱护每一个士兵。色诺芬经常性地教育士兵,并做到以理服人;作风民主,待人平等,常常就一项决议召开士兵大会,进行表决,多数人通过之后才执行;并号召军官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色诺芬在领导军事活动时,注意出敌不意、迷惑敌人、克己之短、布置后援、轻装前进等等,对如何组织夜行军、如何攻占山峰,如何偷袭、伏击和佯攻也有一套办法。
  色诺芬的“长征”途经215站,历时一年零三个月。他在记述自己带兵打仗的同时,用了许多笔墨来描述沿途的自然地理、风俗人情。
  他描绘过幼发拉底河的贫瘠及当地人民的艰苦生活,两河流域的水利灌溉工程、农作物、动植物;描述过埃西欧亚人的穴居、当时人们渡河用的皮筏子、麦叙诺基亚人的各种风俗等等。为读者展现了古代亚欧交界处的自然地理地貌及当地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长征记》从古至今都极富盛名。尽管近世以来,学术界中许多人否定了色诺芬作为一流史家、哲学家、文学家的称号,但《长征记》仍以其独特的品质受到推崇。
其他文献
这些年来,我们国家正在大力加强城市化建设,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林立在城市中,其中高层建筑中重要的工作是排水工程,它在高层建筑工程项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从事高层建筑行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资源得到了整合和优化配置,网络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党建工作当中,融入现代化网络技术能够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但是,从我国
本文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Argyle等编订的牛津幸福感量表,以188名打工子弟学校儿童作为被试,分别考察了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和社会支持状况.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镜子]rn青春正二八,生长在贫家.rn绿窗春寂静,空负貌如花.rn我记得这四句话是学唱京剧的花旦必先学的念白,是说陈妙常初怀的情思.
期刊
宗教作为一种世界观、社会意识形态、一种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民族区域自治治理方面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以藏传佛教为例,通过列举
期刊
期刊
期刊
胡奶奶今年72岁,她最近的状态很不好,先是半年前老伴心梗去世,留下她一人孤苦伶仃。可祸不单行,两个月前的一天晚上,胡奶奶起夜的时候摔了一跤,把左腿给摔折了。幸好那晚女儿在家,否则她这条老命可得交待了。   也亏得胡奶奶膝下儿孙满堂,出院后的一个多月来,每天都有小辈负责陪夜,都不带重样的。孝子顺女把她伺候得好好的,胡奶奶安心养伤,恢复得相当不错。眼见着她面色红润,气色越发精神,再躺一阵说不定就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