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大清帝国为何被揍得那么惨

来源 :文史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dg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鸦片战争,清军屡战屡败,英军长驱直入,炮舰直逼京师。在坚船利炮之下,晚清政府被迫签下了丧国辱权的《南京条约》。堂堂大清帝国怎会被揍得如此惨?看看下面的荒唐事例就可窥得一二。
  荒唐的武器:大炮可做鱼缸用
  鸦片战争时期,清军还在用刀、矛、弓箭等冷兵器,火器不过是用火绳点放的鸟枪、抬枪。而英军普遍用步枪,大炮则打霰弹、开花弹,杀伤力强。清军水师战船多为木船,吨位小,载炮少,加上偷工减料,与英舰自然不在一个重量级别上。
  清军炮台所用大炮有些还是明朝制造的,早就过了有效期。而其大炮制造技术也不甚过关,1835年关天培造了40门大炮,试放时,当场炸裂10个,大炮炮管布满蜂眼,最大的蜂眼能灌进去4碗水,与其说是大炮,不如说是鱼缸。
  清军大炮炮膛也似乎“毫无算学尺度”,装药多了就炸膛,装少了打不出去,即便有几门有瞄准镜的西式大炮,却没人会用。由此,德国传教士郭士立说:“清军的炮台即使是最蹩脚的军队也能攻破它,我确信有些炮对炮手们要比对敌人更危险。”英国海军上将义律说:“清国的这些炮台完全没有防御性能,就像欢迎我们回家的摆设。”
  荒唐的军制:像警察一样上下班
  英军训练有素,指挥统一,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各兵种协同作战,战斗力极强,而清朝军队看起来更像一群乌合之众。当时的大臣陈庆镛说:“清军骑兵往往没有马,水军素来不习水,演习时骑兵临时雇用马,水兵则找渔民顶替,武器生锈腐烂不堪,火药制造时克扣硝、硫磺,只要能打出声就行。战船用薄木板和旧钉子钉成,一中弹就漏水,火炮中的炮弹坚硬度如同松糕一样。”
  尤其可笑的是,清军与警察有点像,士兵不是24小时在军营,而是像现在的警察一样上下班,除了出征打仗,平时军营不管饭,经常是上午士兵操练,中午家属送饭,下午继续操练时家属在一旁一边观着,一边刷饭盒,如此军队如何作战?难怪俄国海军中将罗杰斯特文斯基说:“清军身上没有一点像军人。”
  美国弗雷德里克对清军的论述极为经典,也很真实,他说:“清军虽有陆军和水师,但却没有十足的兵力,花名册上弄虚作假,为应付点卯,就匆忙招募市场苦力,虽有定期军训,但重在观瞻而不讲究实战,他们练兵的动作就像戏剧舞蹈中的动作。每当发动战役时,互相猜忌的指挥官们常常对他所领导的军队的特点一无所知,指挥官往往连军人都不是,在实战中清军唯一的本事是抢劫农村,因此是本国人而不是敌人怕他们。”
  由于两军差距极大,英国人极其蔑视清军,英国人胡夏米说:“只要有50名意志坚定、训练有素的士兵,或比这人数更少,就可彻底消灭比500人更多的清军。”敌人带着蔑视来打我们,而我们却完全无视敌人的实力,想不败都难。
  荒唐的指挥:以邪术制敌
  清军军官不谙近代军事指挥,许多大臣对英国人几乎一无所知,全凭胡乱猜想来揣测敌人。琦善说:“夷人的土地土质坚硬,每天以牛羊肉磨粉为食,吃后不易消化,大便不通很快就会死,所以他们每天饭后就用茶叶和大黄来通便。只要我们不卖给英国人茶叶和大黄,英国人就都会被屎憋死。”
  大臣汪仲洋说:“英军眼睛怕光,因此到了中午就不能睁开,我们应在中午时与英军交战。”
  大臣吕基贤则提出一条妙计,说只要英军开炮我们就趴下,等他们一不开炮我们就进攻。
  前线将领的实战水平与这些出馊主意的大臣半斤八两。道光派自己的侄子奕山到广州与英军交战,奕山见英军火炮厉害,认为其中必有邪术,决定“以邪制邪”,他杀了几只老虎,把老虎的骨头扔进海里,想以此激怒龙王,掀翻英舰。
  除了奕山之外,道光把另一个侄子奕经也派到前线。奕经率3万人到浙江前线,一天夜里梦见洋人纷纷上船,窜入大洋,就认为这是吉兆,随行参赞也附和说自己也做了同样的梦,恰好此时来报洋人在上船,他更以为有神助。两个做梦的家伙决定在1842年农历正月二十九寅刻(虎年虎月虎日虎时)让一个属虎的总兵段永福当指挥,凑了个五虎,段永福率军向英军进攻,结果清军一触即溃。后来得知英军是在往船上运军火,他们撞枪口上了。
  在道光几位侄儿的“英明指挥”下,英军势如破竹打到大沽口。此时直隶总督讷尔经额仍不慌不忙,他上奏说:“1.天津城内井少,老百姓喝河水,要防备夷人趁涨潮在水里投毒,因此应该下令让百姓在退潮时取水。2.夷人的船上载着许多马匹,还有许多竹制的人,估计夷人用的是真马假人烧营之法,我们在沿海挖的坑足以对付这个办法,到时马一登陆就掉进坑里了。而且我们有藤牌兵,就算马没有掉进坑里,藤牌兵过去砍马腿,我们就赢了。3.在大沽口南岸的浅滩上多张旗帜,使夷人看见后就害怕,他们开船的一害怕,船就搁浅了。4.在炮台上垒土堆,外实中空,到时我们躲在中空的地方装填炮弹,夷人就伤不到我们了。5.在河底铺设渔网,入水五六尺,到时夷人的三板船一进来就被渔网缠住,动不了了。在浅滩上用木桩和鹿角叉来刺夷人的小船,当夷人被渔网和鹿角叉所困时,我军枪炮齐发,必胜。”
  那么道光皇帝如何想呢?《清宣宗成皇帝实录》记载,1842年农历六月道光下旨:“朕觉得在陆地跟夷人开战,以大炮为先,此外还需要鸟枪,短兵相接的时候,以防敌人的火炮为先。欲抵抗他们的火炮,我军每人应拿两层藤牌,两层藤牌之间夹牛皮,牛皮用水浸透,可以抵御火枪。我军一手拿着藤牌,另一只手拿着钩镰枪,到时蜂拥前进,用藤牌挡住敌人的火炮,等跟敌人近距离接触时,用钩镰枪勾断敌人的腿,将其砍倒,此时刀矛手再上,砍第二轮,最后马队冲上去,如此夷人必然全军覆没。”
  愚昧至此,鸦片战争自然是败局已定了,于是就该和谈了。大清国首席和谈代表耆英与英国首席和谈代表璞鼎查在南京谈判,耆英跟英国代表璞鼎查说自己没有儿子,要认璞鼎查的大儿子为养子,并带他到北京去。随后他与璞鼎查交换了老婆的照片。在谈判临结束时他给璞鼎查写信,“一年来我们在从事同一工作,且彼此了解对方都是一心为国的,在谈判时我们彼此心心相印,我们之间无事不可商量,将来人们会说我们身虽为二,心实为一,分别在即,不知何年何月还能再见,每念及此,令人心酸。”《剑桥中国晚清史》说这封信像一封情书。
  1842年8月29日,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大清惨败告终。但这场战争对大清朝没有任何触动。《清实录》记载道光在鸦片战争战败两年后,问群臣:“英国女皇(维多利亚二世)22岁,怎么能成为一国之君呢?婚否?她丈夫叫什么?哪的人?在英国当什么官?英国卖鸦片给中国,是为了图财还是另有所图?英国国土多大?英吉利距我国多远,与新疆有无旱路可通?与俄国是否接壤?”这些问题满朝文武无一人能答上来。
  (责任编辑/叶 筱)
  (电子邮箱:wind.0116@163.com)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最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生活动态。可见,班主任的工作是多么复杂和艰辛。为了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笔者使用了“班位通”来管理班级,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班位通”的制作  1.准备材料  “班位通”的制作材料包括磁性小白板一块、军棋两副、红色和蓝色打印纸各两张、透明胶两卷、磁性片若干、双面胶两卷。  2.制作方法  首先,喷绘一张和磁性白板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