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修补液

来源 :发明与创新·少儿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0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路因为长时间使用而经常损坏,我发现工人伯伯修补损坏的马路时,都要先挖开损坏的路段,然后再用搅拌好的混凝土浇灌打平,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硬化后才能使用。
  可见,工人伯伯修补马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修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因此,我想发明一种马路修补液。当马路损坏时,只需在损坏的路段倒上适量的马路修补液,使损坏的马路溶解、液化,然后再在上面添加少量水泥或混凝土便可。
  这些水泥或混凝土与溶解后的马路液体反应,可以瞬间硬化,修补好的马路便可快速投入使用。
  这样,只需半天或一天的时间就可以修补好一段马路,同时也不会产生建筑垃圾,非常环保实用。
  指导老师 全世红
其他文献
1  大二那年家教认识一位家境殷实的小朋友小谦,他当时是四年级的学生,成绩良好,谈不上优秀。  刚开始接触时,小谦十分礼貌,会主动帮我。他上课时虽然会走神,但是只要一指出问题就会认真改正。这样的小孩不仅懂事,而且还找不出一点毛病。  大概接触几天后,课间休息时间小谦和我吐槽说他好煩恼。  我问他烦恼什么。  小谦说自己不想报那么多兴趣班,学得累,如果自己能早点学会了那些技能,就不会有人逼迫他培养兴
迪凯拉是美国加州的一个农场主,每年他都会种植几百亩的西瓜,但是效益一直平平。怎样才能提高效益呢?迪凯拉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他曾想出了两个解决方案:第一,在原有种植规模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种植面积;第二,充分利用科技提高产量。  为此,他找到一个企划公司的朋友征求意见,但是最终都被否决了。朋友给的理由是:扩大种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销售总额,但是实际算下来成本并没有降低,反而由于西瓜属于季节性瓜果
新冠肺炎疫情在英国暴发以后,英国的博物馆、展览馆悉数关闭。虽然一些博物馆推出“云看展”,但互动性和趣味性仍显不足。不久前,英国约克郡博物馆灵光一闪,发起“策展人之战”网络比赛,获極高关注度。每周五,约克郡博物馆都会在推特上开启新一轮比赛。英国博物馆乃至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纷纷以跟帖形式发出最符合主题的图片,一决胜负。比赛主题内容不断翻新,网友们大呼过瘾。  “最炫运输工具”激发想象力  在一次投票中,
小年纪,大智慧,人称“生活百事通”的他是人见人爱的发明达人,“新一代计量储物盒”让食物取量“随意”变“标准”,给千家万户带来便利。  兴趣广,才艺多,以快乐为行动宗旨的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人气王”,不只是同学、老师对他赞不绝口,只要是跟他接触过的人都对他竖起大拇指。  他,就是长沙市枫树山鸿铭小学五年级的唐钰淇,一个古灵精怪、双眼清澈得没有一丝杂质的小男孩。  唐钰淇发明新一代计量储物盒的灵感,不是
混搭是一种时尚,在做发明时,我们也可以玩玩混搭,将某几种事物的优点混合在一起,说不定能制造出更有特色、更先进的物品呢。这种混搭优点的方法就是人们常用的集优混合法。  美味饮品混出来  牛奶的营养与美味,人尽皆知,大豆的美味与营养,你们也知道,如果将新鲜牛奶与优质大豆混在一起,味道如何?  维维集团就想到了这点,运用集优混合法,将新鲜牛奶的动物蛋白与优质大豆的植物蛋白混合,生产出了男女老少都爱喝的维
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才华出众,曾依附于袁绍。官渡之战前,袁绍让陈琳写讨伐曹操的檄文,这就是著名的《为袁绍檄豫州文》。这一历史名篇,在当时也是声威赫赫,可以说袁绍在舆论战上,因陈琳一人而完胜。  当时,曹操正在发头风病,病卧在床览读檄文,竟然惊出一身冷汗,把病都吓没了。可见其文之犀利尖刻,句句戳在曹操心上。这篇檄文历数曹操的罪恶,并问候了曹家祖先,所谓“极其丑诋”。可以想见曹操之恨,非同一般。 
高校副教授、餐饮公司董事长、快餐创始人、博士……多重角色在他身上得以兼容。在学校,他是倾囊相授、开着“网红餐厅”的传奇副教授;在商场,他是运筹帷幄、不惧挑战的商人。今年48岁的窦大海,兼职创业的故事已经书写到了第14个年头。  “我不喜欢按部就班”  1994年,刚刚本科毕业的窦大海被分配到山东财政学院(现为山东财经大学)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这是当年不少人眼里的“铁饭碗”。然而,他心里却有着“不安分
去年偶然认识了一位大学毕业不久的女孩,她在北京某国际星级度假村工作。她来自西北一所著名的外国语大学,学的是英语。  我问她怎么会来到北京工作,是不是和男朋友一起来的。  她说:“我还没有谈过恋爱呢。”  我说:“大学生没有谈过恋爱的人好像不多。”  她说:“第一,父母不希望我在学习期间谈恋爱。不过,如果我自己要谈,他们也管不了。第二,我们班上男生少女生多。第三,我认识的男生大多缺少男子汉气概。可能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这个“一”是什么,或者说孔子之道的核心和主线是什么,学界有不同说法。多数学者认为是“仁道”,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是“中庸之道”。本文以为他们各有其理,只不过立论角度不同,或说着眼点不同。了解仁道,读《论语》即可。了解中庸之道,亦需读《论语》,但还不够。孔子诸多话语背后有中庸思想支撑,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圣人哲思的高妙,不过相关记载并不充足。而且,全书明确提到中庸只有一处:“中庸之
搬来这个小区数年间,与邻居们见面最多,多是在早晨上班路上的电梯间里。特定的时间点上,很容易遇到。我生性不喜在公共场所说话,人多时,基本低头沉默;人少时,会点个头问候。日子久了,也渐渐记住了一些熟悉的面孔,对他们的生活细节,也略有所知。  楼上有位女士,黄昏时会出来遛狗。她牵着,尽量将绳子拉紧,靠近自己。有时我在电梯口遇到她,她会说,你先上,免得你不方便。推让之中,对她颇有几分好感。  一楼右手的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