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下中国粮食生产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drea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生产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稳定性的影响不容忽视.根据1987-2016年中国31个省域粮食总产、单产、播种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等粮食生产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及地理加权模型,对全国粮食生产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1987-2016年间我国省域粮食单产、粮食总产、播种面积及人均粮食产量均呈增长态势,然而不同粮食品种的增长有所波动.其中,玉米总产量增速明显,小麦、大豆播种面积不断下降.(2)粮食总产量、播种面积以及人均粮食产量均呈“中多西少”、“北多南少”的格局,粮食增产高值省份集中于“38°线”以北及“胡焕庸线”以东地区.(3)技术进步是推动省域粮食增产的首要因素,气候变化对省域粮食生产的负向影响更显著.(4)有效灌溉面积比重提高对于西部内蒙古、中部2省(晋豫)以及东部6省(京津冀鲁苏沪)粮食生产提升效应最明显,对西部的新藏2省提升微弱.年均温比重提高对于西部产区的新疆、西藏等省粮食生产提升效应最明显,对于东北3省及东部的苏沪浙等省粮食生产最为不利.
其他文献
河流是人类重要的用水来源,同时也是地球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河流监测方法大多采用水文站监测方式,但在恶劣环境下监测仪器易损坏,导致水文站测量数据的缺失.雷达技术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能力,不易受到环境干扰.本系统基于雷达高度计和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遥感技术,实现了河流宽度、水位及径流等参数的计算功能.本系统的推广应用能够为河流径流监测工作提供更好的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