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GF-C、TGF-β1、PD-L1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解放军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ang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L1)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5月收治的舌鳞状细胞癌118例,手术留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对比不同组织VEGF-C、TGF-β1、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VEGF-C、TGF-β1、PD-L1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影响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癌组织VEGF-C、TGF-β1、PD-L1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1).VEGF-C、PD-L1阳性表达患者组织分化程度低、TNM分期高、有淋巴结转移的概率大(P<0.05,P<0.01);TGF-β1阳性表达患者TNM分期高、有淋巴结转移的概率大(P<0.05,P<0.01).术后1年,死亡28例(23.73%).组织低中分化、淋巴结转移及VEGF-C、TGF-β1、PD-L1阳性是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VEGF-C、TGF-β1、PD-L1在舌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异常,且与舌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有关,临床可通过检测三者的表达来评估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肌电图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1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02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胰激肽原酶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帕司他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肌电图指标.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低于
网络文化盛行发展,“键盘侠”现象屡见不鲜.青少年是成长的关键期,该现象对消解青少年主流价值观、冲击网络道德风尚、扰乱正常网络空间秩序、助长青少年双重人格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究其思想政治教育原因,与价值观教育导航不力、媒介素养教育薄弱、理性认知辅导不足、教育衔接断层不无关系.奏响价值观教育的“主旋律”、贯通媒介素养教育的“主渠道”、打通情感理性教育的“交汇点”、勾画三方协同教育的“同心圆”等是应对“键盘侠”问题的可靠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