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中如何做好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2009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课改一线的教师,我在教学工作中,深刻地认识到在实施新课改时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是当前每位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就我校而言,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学科成绩低下.根据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的理论,认为只要提供合适的环境和足够的学习时间以及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好每一门功课,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学生智力上的差异不是造成大量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本文就数学学困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成因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一、造成数学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
  1.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许多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努力寻求最优解答的学习方法,另外解题后不能进行及时的归纳、总结和整理.不注重数学本质的理解只为做题而做,造成条件稍有变化,便无从下手.对于所学的知识,不善于归纳整理,知识松散零乱无法形成知识网络,加上理解不深,从而影响数学知识的掌握.
  2.意志薄弱,学习不能持之以恒
  有些学困生,一遇到计算题,特别是计算量大、计算步骤繁琐,或者是经过一次尝试失败时,甚至一看题目较长或一听是难题时就会产生畏惧心理,缺乏战胜自我、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信心.甚至由于贪玩好动,不能控制自己而把学习坚持下去.
  3.自卑感强,自暴自弃
  由于来自社会、家庭、教师和学生的影响,有些学困生在没有接触到某数学知识之前,就产生了畏难情绪.一旦接触到这些知识,就会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天生不会学数学,最终放弃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转化工作的实施
  1.阐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数学动力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好数学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阐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及目的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数学的基础性、工具性和实用性特点,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他学科与生产生活.因此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就更为重要了.在教学中,教师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充分显示数学和其他学科相关联,又突出数学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
  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和对象的一种态度与心理体验.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会促使学生爱学、好学、乐学,是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的强大动力.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应对每一位学生表现出足够的关切和尊重,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有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他在教师的心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期望,对于学困生而言,获得教师更多的关爱能让他们排除心理上巨大的焦虑、自卑、无助.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补差”除了查缺、补漏、改错外,还要培养和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只有使学困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相互联系,协调一致了,才能真正的学好数学.由于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虽能准确地掌握了基础的知识和基本理论,但新旧知识总是零乱的,孤立的贮存在头脑中,不能科学地形成知识网络.为了避免学困生进行过多的盲目的思考,消除学困生由于多次无效的思维所造成的倦怠情绪,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关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讲解,让学困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去推理判断.
  4.意志在学困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不容小看
  如果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就会在学习上狠下功夫,从而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定的困难,有意识地磨练学生的意志.设计的提问或练习,要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定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意志的制止功能排除不良情绪(如慌张、挫折感、悲观和失望等)的干扰,强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数学学习.
  5.个别辅导是对学困生进行教育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通过对学困生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深入观察,查漏补缺,因材施教,耐心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困生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6.表扬鼓励为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表扬和鼓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力量源泉,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对于缺乏毅力、暂时表现后进的学生,更应该在学习上多加关心,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教师的关心以及殷切的希望.此外,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还要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在教学形式上开展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方式,开展学生讲课和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每个数学教师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负责,转化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切实使新课改落到实处,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完善.
  [陕西省府谷中学 (719499) ]
其他文献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用名为陶知行,到底是先行后知还是先知后行,陶先生用改名这一方式告诉众人先行后知,也就是实践的重要性.殊不知,他的这一思想在新课改大行其道的今天,是设计导学案的重要理论基础.导学案,顾名思义,具有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为师者高水准的引导.下面笔者就自己对导学案的设计方面谈几点认识.  一、导学案上的设计理念  在新课改的感召下,新的课堂模式应为“先学后教,先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喜爱,如何让学生具备一种通过化学来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需要去关注的问题.笔者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而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笔者就以“依托课改 提升效率 发展能力”这一主题来浅谈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开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提升效率;发展能力  一、以学定教从而教学相长  “以学定教”的
摘要:探究教学作为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抓手,现已得到了广大物理教师的共同认可,但在践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探究性教学进入了似是而非的“误区”,本文就新课程下普通高中物理实施探究教学的几大常见误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教学;误区;分析  误区一:内容“失真”——探究形式化,没有摆正“未知的探究者角色”  有很多的探究教学是为探究而探究,把探究形式化:  1.把预期探究结果强加在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倍受关注,对话教学可以使师生在良好的氛围中,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追求人性化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理念,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有效运用对话原则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运用问题推动教学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如果我们不能结合实际设计一个有效的问题,那
摘要: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几乎贯穿了初中化学教学的始终.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与加强,同样是实施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化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化学新教材上将化学实验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实验、家庭小实验,实验内容比以前增多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正向纵深发展,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切实加强实验教学.作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