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多数中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花的力气不少,但成绩并不好,数学成了学习的负担。下面,我就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接近数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接近数学。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周围,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
2数学应用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许多人认为,学那么多数学有什么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事实上,数学的应用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从而热爱数学。
3数学实验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直观。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4攻克数学鼓励攻克数学,使其在发现和创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数学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拼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数学研究的过程中,充满了成功和欢乐。
二、加强中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以后,就要开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培养中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能力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培养:
1.培养中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
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为此作为中学生就必须学会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获取新知识,更新观念,才能形成新认识。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教学生会学。在不等式证明的教学中,我重点教学生遇到问题怎么分析,灵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三种基本证法。例如,己知点P(x,y)是圆(x-3)2+(y-4)2=1上的點,求y/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本题如用参数方程或直接利用点在圆上的性质,则解决较繁琐,若能打破常规,做恰当点拨,引导学生数形结合,设k=y/x,即求直线y=kx的斜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再进一步引导,求(y+1)/(x+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可把定点分圆上、圆内、圆外几种情况进行讨论,则对求y/x之类的数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的几何意义有更深的了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2.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非常必要。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例如:抛物线y2=2px的一条弦直线是y=2x+5,且弦的中点的横坐标是2,求此抛物线方程。某“答案”如下:
由y=2x+5,y2=2px得:4x2+(10-p)x+25=0…………①
由x1+x2=-(10-p)/4得p=2故所求抛物线方程为y2=4x
质疑:把p=2代入方程①,方程无实解,或方程①要有Δ=4p(p-20)>0,即p<0,或p>20,故p=2不合题意。本题无解。通过学生质疑思想的培养,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3.培养中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商家的打折促销活动;商品的买一赠一活动等等,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例如:若一商人进货价便宜8%,而售价保持不变,那么他的利润(按进货价而定)可由目前的x%增加到(x+10)%,x等于多少?
解本题若用直接元x列方程十分不易,可引入辅助元进货价M,则0.92M是打折扣的价格,x是利润,以百分比表示,那么写出售货价(固定不变)的等式,可得:
M(1+0.01x)=0.92M[1+0.01(x+10)]
约去M,得1+0.01x=0.92[1+01.1(x+10)]
解之,得 x=15
这类问题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大有益处。
4.培养中学生的团队精神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团队精神非常重要,团队精神就是一种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精神。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学生互相配合能解决的问题,增进学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通过学生合作解决的问题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一、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接近数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接近数学。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周围,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
2数学应用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许多人认为,学那么多数学有什么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事实上,数学的应用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从而热爱数学。
3数学实验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直观。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4攻克数学鼓励攻克数学,使其在发现和创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数学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拼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数学研究的过程中,充满了成功和欢乐。
二、加强中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以后,就要开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培养中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能力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培养:
1.培养中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
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为此作为中学生就必须学会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获取新知识,更新观念,才能形成新认识。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教学生会学。在不等式证明的教学中,我重点教学生遇到问题怎么分析,灵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三种基本证法。例如,己知点P(x,y)是圆(x-3)2+(y-4)2=1上的點,求y/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本题如用参数方程或直接利用点在圆上的性质,则解决较繁琐,若能打破常规,做恰当点拨,引导学生数形结合,设k=y/x,即求直线y=kx的斜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再进一步引导,求(y+1)/(x+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可把定点分圆上、圆内、圆外几种情况进行讨论,则对求y/x之类的数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的几何意义有更深的了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2.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非常必要。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例如:抛物线y2=2px的一条弦直线是y=2x+5,且弦的中点的横坐标是2,求此抛物线方程。某“答案”如下:
由y=2x+5,y2=2px得:4x2+(10-p)x+25=0…………①
由x1+x2=-(10-p)/4得p=2故所求抛物线方程为y2=4x
质疑:把p=2代入方程①,方程无实解,或方程①要有Δ=4p(p-20)>0,即p<0,或p>20,故p=2不合题意。本题无解。通过学生质疑思想的培养,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3.培养中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商家的打折促销活动;商品的买一赠一活动等等,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例如:若一商人进货价便宜8%,而售价保持不变,那么他的利润(按进货价而定)可由目前的x%增加到(x+10)%,x等于多少?
解本题若用直接元x列方程十分不易,可引入辅助元进货价M,则0.92M是打折扣的价格,x是利润,以百分比表示,那么写出售货价(固定不变)的等式,可得:
M(1+0.01x)=0.92M[1+0.01(x+10)]
约去M,得1+0.01x=0.92[1+01.1(x+10)]
解之,得 x=15
这类问题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大有益处。
4.培养中学生的团队精神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团队精神非常重要,团队精神就是一种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精神。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学生互相配合能解决的问题,增进学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通过学生合作解决的问题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