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述

来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ibi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日益突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越加显著,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仍持续增高.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6.66%,城市为43.81%.心血管病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强政府主导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刻不容缓.为响应“健康中国行动”,贯彻“以基层为重点,以预防为主”的国家方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以大样本横断面和队列人群流行病学调查、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大样本注册登记研究和社区防治典型案例等具有代表性的、已发表的、高质量的研究结果为材料,编写并发布了《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要点概括如下.
其他文献
分析调节功能综合性视觉训练在弱视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评估,本文报告1例5岁弱视且调节功能异常患儿,在遮盖疗法加精细作业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调节功能综合性视觉训练,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功能并显著提高其视力,分析本弱视患儿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旨在探讨评价调节功能综合性视觉训练在弱视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6~12岁儿童屈光参数的分布情况以及各屈光参数与等效球镜度的关系,评估各屈光参数对儿童屈光发育的监测作用.方法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武汉市4所小学2411名6~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睫状肌麻痹后验光记录等效球镜度,采用相干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AL)、水平和垂直角膜曲率(K1,K2),并计算角膜曲率半径(CR)和轴率比(AL/CR).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AL和AL/CR随年龄而递增,6岁儿童AL和AL/CR分别为22.853±0.884mm、2.935±0.10
随着对实验性弱视动物模型、电生理及神经生化等各方面的不断研究,人们对弱视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大量研究证明视觉敏感期或关键期以后“已终止”的视觉可塑性可以被重新激发.以此为理论基础,针对成年弱视,研究者尝试了许多新的疗法.主要包括行为治疗(双眼分视训练、知觉学习、视频游戏等)、药物治疗(左旋多巴、胞磷胆碱等)和物理治疗(经颅刺激).笔者汇总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成年弱视治疗的研究现状,以期对成年弱视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圆锥角膜是一种以进行性角膜扩张、角膜基质变薄、角膜隆起、高度不规则散光及视力下降为特征的疾病,是我国重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新的基于角膜生物力学变化的设备,如眼反应分析仪、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眼压分析仪等,能揭示疾病的本质,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体征的诊断模式.相应的,从疾病本质角度进行治疗的角膜胶原交联治疗,也在圆锥角膜的治疗上获得成功.并诞生了一系列的新的交联治疗方案.本文就近年来新出现的各项圆锥角膜的诊治技术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