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都能成为“家教专家”

来源 :独生子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tc_t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笔者有幸结实了两位在家庭教育方面颇有心得的父亲,看了他们的撰写的家教书籍,也听了其中一位父亲充满激情的演讲,再回过头来仔细辩辩他们倡导的两种家教理念:生态教育和成功教育,忽然有这样一种非常强烈的感觉——
  A、你的教育生态了吗
  生态教育,这是杭州家长吴一舟的首创。为了说清楚他的理念,吴先生叙述了一个“天鹅荡的故事”。
  天鹅荡是各种各样禽鸟的乐园,但曾经有过的一场来自人类的浩劫,使这里的天鹅消失了。有一位动物学博士“大叔”为了让天鹅荡重新变成天鹅的乐园,在天鹅荡边缘的一个山脚下建了一个“天鹅人工繁育场”,他把天鹅妈妈关在哺房里,创造了最好的条件,用最大的爱心和最科学精确的培育方法来繁育天鹅,期冀这些经过科学培养的天鹅能真正成为天鹅荡的主人。可一天一只野鸭妈妈的偶然拜访却彻底改变了大叔和天鹅妈妈的生活。大胆的野鸭妈妈指责大叔的教育方法不是“生态”的,无法给天鹅妈妈和她的孩子真正的生存能力。最终,野鸭妈妈带走了一只天鹅蛋,一场关于教育的“比较实验”开始了……
  发生在动物王国的这一切,似乎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惊人的相似。你看,动物学博士“大叔”多像我们中的许多家长,他们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给孩子创造尽可能好的条件,要孩子学这学那,结果呢,孩子撒谎、逃学、网恋、不爱读书,与父母们的期望和努力方向背道而驰。
  笔者: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吴一舟:在于家长的家教理念。教育也存在着“生态环境”,也讲究“生态平衡”,同样也需要“生态保护”,种种世俗的成才观、模式化的教育带来的孩子的心理问题、生存能力问题,还有创造力低下等等,都在提示我们教育的生态环境正在恶化。“生态教育”,必须有生态的教育环境。
  笔者:那怎样的教育环境才算是生态的?
  吴一舟:我在这儿所说的教育环境,除了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外,当然也包括家庭环境。家庭环境的设置家长最有主动权,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其次,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自成一体的有生命力的生态环境。如果,家长们有“因材施教,顺其自然”的家教理念,做到“无为在行,有为在心”,那也就离我所倡导的生态教育不远了。因为理念会时时刻刻影响行为,当然也会改变你对孩子的期望、你对孩子的态度、你教育孩子的方法等等。至于你家里有没有电脑,有没有参考书,有没有请家教,那是极次要的。培养孩子其实不需要什么特别的环境,只要普普通通的自然条件就可以了。
  笔者:真正的生态教育又是怎样?
  吴一舟:每个孩子的天赋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有不同的方法和目标,而在找到这种方法和目标之前,应该让他自由地成长,家长能做的就是充分地观察、了解孩子,顺应孩子成长的自然加以引导而不是急于要影响甚至改变他的发展。如果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学得不够,什么都想帮助他,什么都为他想到了,准备了。实践证明,这样做并没有把孩子的能力培养好,反而弱化了他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甚至他的心理素质也变得很差。
  B、和孩子一起成功
  两位父亲同时下岗了。A父亲在家里唉声叹气:“孩子啊,你看爸爸都没工作了,这下完了,生活没指望了。”B父亲则满怀信心地说:“孩子,爸爸虽然下岗了,但爸爸肯定能在半个月之内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同一境况,两种心情,最终出现的结果会不一样,其对孩子的影响更是截然相反。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倡导成功教育的郭中平先生肯定会建议你成为自信的B父亲。很简单,自信是成功的法宝。培养自信,是成功教子的重点工程,也是成功父母的重点工作。
  成功离家长并不遥远。在不少家长的心目中,成功似乎只有一个标准:当上某一级别的官,或赚到多少钱,或获得什么文凭、学位、大奖等等,才算成功。其实不然。郭先生有一个观点:人人都能成功。因为人人都可以进步。在原来的基础上,学习进步了,工作水平提高了,收入增加了,生活质量改善了,夫妻关系更好了,都是成功。
  与孩子一起成功,家长必须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传。要孩子走向成功,家长也应积极争取成功。郭先生认为,如果全家能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是多么大的鼓舞和带动啊!有的家长说:“我成功不成功,无所谓,关键是孩子一定要成功。”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家长完全把心思放在孩子的成功上,全心全意为孩子成功服务,不遗余力地为孩子成功开道。表面上看,对孩子的爱可谓深矣,“可怜天下父母心”,客观上却为孩子做出不成功的示范,并不利于孩子成功。
  与孩子一起从事一些与成功有关的活动,也很必要。比如:一起看成功类书籍;一起组织参与家庭成功故事会;一起看有成功色彩的动画片;一起做家庭成功游戏;一起探讨共同的问题。亲爱的家长,这下,你是否已有足够的信心,和孩子一起捕捉成功?
  吴一舟——学生物出身,儿子上初中二年级。自称“生态教育”的理念源于自身的生物学背景,是从他对“生态”二字的理解上悟出的。因而他的生活方式是“生态”的,教育儿子的方式自然也非常“生态”。但“生态教育”不等于放弃教育,顺其自然不等于放任自流。有例为证:1、“知子莫若父。”儿子两岁时,吴先生就发现儿子其实是一个性格内向、智力一般的普通小孩。于是,吴先生就有意识地时时处处鼓励儿子大胆:“不要紧,你去做好了。”结果到儿子上幼儿园时,就表现得非常活泼、调皮。吴先生强调:“矫正孩子性格时,家长得把握好一个‘度’。”所谓”恰如其分”,现在,吴先生调教出来的儿子兼具内向与外向的性格优点,为人处世如鱼得水。2、儿子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至于知识的学习,那他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随时可以进行。吴先生坚信“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即使儿子小学时成绩中等,吴先生也从没刻意给他请过家教,从不给儿子附加任何课外作业。吴先生认为:“中等成绩,符合我儿于的智力水平嘛。关键是孩子对学习的自我感觉如何。”他更注重的,倒是对儿子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拆装家用小电器什么的。
  郭中平——成功学专家,长期致力于成功学在教子方面的应用研究及演讲,融合了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创造学、行为科学等多种学科的最新成果,总结出“成功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演讲口才了得的郭先生目前是上海锦华亲子学堂的兼职教授,他首先将自己的这一套“秘诀”用在儿子身上,同样取得了成功。他嘴边常说的一句话是:反复成功铸造成功者,所以要给孩子自信。
  郭先生常给儿子创造成功机会。儿子上幼儿园时,有一天,他照常骑着自行车去接儿子。这天,郭先生故意逗儿子:“你已经长大了,自己可以上自行车了,爸爸不抱,自己上。”儿子果然试着往上攀,可连试几次都失败了,毕竟还小嘛。这时,郭先生灵机一动,冒出一个主意:把直立的自行车倾倒。这样,自行车大梁的高度马上降到了孩子的腰部,只见儿子稍一抬腿,毫不费力地坐上了车。父子俩高高兴兴回了家,一进门,儿子就十分得意地嚷开了:“妈妈,妈妈,我会自己上自行车了。”那种得意的成功的感觉,就像打了胜仗的小英雄。
  生态教育——主要包含3个层面的含义:a、教育的原则:尊重生命,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内心的发展要求;b、教育的方式: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家长必须在一种自然宽松的环境下让孩子自由成长,逐渐发现他的天赋,然后才有的放矢地“施肥灌溉”。所谓“无为在行,有为在心”,孩子感觉不到任何来自家长的成长压力,但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渗透着家长的引导;c、教育的目的: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提倡一种快乐的、符合自然天性的、充分展现自我的成才观。倡导者:吴一舟,杭州家长,已出版专著《你的教育生态了吗?》
  成功教育——将成功学原理运用于家庭教育领域,其核心主要为:多多关注孩子的优点,以正向引导为主,多用表扬、赞美、鼓励、赏识、激励等手段,让孩子时时体验成功的感觉,从而自信、自立、自强。
其他文献
执教山东美术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六年级《赶走烦恼》一课,我正在引导孩子学会换角度看问题,解决自己的烦恼时,一位女生站起身来,鼓足勇气说:“老师,我觉得换个角度看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就像在我家,爸爸工作忙时没时间陪我,我不怪他。可有很多时候,他或整天守着电视,或睡大觉,或彻夜打麻将,就是不愿意和我说话!我在爸爸眼里就是这么可有可无。我想不通!既然他不爱我,为什么要生下我?”她越说越激动,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