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怎样合理运用教材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132-01
  
  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有一种越教思路越不清晰的情况出现,感觉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很难见到实效。这其实也就是我们在对教材的处理上不够务实,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教改中人文性、工具性两个方面的侧重,矫枉过正。实际教学中,我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也做了一定思考,发现在我们手中的课本上就有解开疑惑的办法。
  
  一、合理运用教材,滋养学生的语文文化
  
  课本是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利用课本去通过名家名篇滋养学生的语文田园。我一直告诉学生我对课本的感受,课本上的内容就像是一幅幅画卷,我们通过欣赏、学习,到了最终还是要自己去实践,画出美丽的图画。就像我们学过的《竹影》,孩子们不是最终学会如何去欣赏中国画、西洋画。我们一直想给学生更多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来自于我们的教材。
  所谓“用教材”,首先要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学好,但最基本的一条经验就是认真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俗话说:课本,课本,一课之本,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好课本。如果学生连书本上最基本的都没有学会,联系实际又有什么用?不管课程怎样改革,教师都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吃透教材,这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
  另外,加强学习的连贯性,不要把语文看作一个隔离的零散的内容,要把一本教材当作一个整体对待,整合教学资源这很重要。
  教材中的内容如果仔细揣摩起来会发现,有很多可以去学习,这里就需要我们把文章提炼,有一些内容要讲,要长期的去讲,让学生有习惯知道我们要学什么,不是越难越好,初中教材要吃透,要连贯,要让学生从文章中进行探讨。从已学到未学,连贯起来,形成教材的整体性;不要学一课丢一课,要从不断的归纳中去温故而知新。
  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篇文章中每一个词语、句子,它们都是我们滋养学生的养料。温故而知新,我们的通过不断的反复引导学生去研读,让学生可以对古今中外的作品做到精读,让学生在不断的滋养中获益。
  
  二、合理运用教材,从模仿开始,夯实学生基础
  
  注意初中学生的认知的心理过程,回归学习基础形式,从模仿开始,做好对初中教材学习的引导。
  模仿是学生学习中的最有效最直接的过程,我们不难想到我们的学生是在不断的模仿中对学习有了深入,才会有思考,才有了自己的创造。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从模仿到熟练到创造,什么学习不是这样呢?
  落实到教学中,就是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务实的对待语文,不要拔得过高。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应该由此开始,从模仿文章的字词句段开始,到模仿成篇文章,这个过程不能少,这是对文本基础的模仿,也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对于初中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思想不够独立,接触面比较窄,不要让他们在学习中,一直去做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事情。我们一定要依托文本,善于运用文本,善于找寻、创作写作的机会,给孩子提供写作的模式,想象的起点,搭建一个写作的平台,激发学生创作的激情,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写的训练,享受习作带来的快乐。
  
  三、联系生活解读教材,还原生活中的语文
  
  生活中的语文才是真正的语文,离开生活的语文,只能是海市蜃楼,可望不可及。作家作品也来自生活的体验
  感悟,我们都清楚“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请注意,是来源于生活,离开生活就什么也不是。每本语文书的序言都在说生活处处有语文,可是实际教学中,我们总是矫枉过正,过多深入生活,文本还没有研读透,就大范围的拓展延伸。学生能接受这么多内容吗?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的学生从小就说汉语,耳濡目染,语文差吗?文本中我们对语文教学的拔高,使本来就来自于生活中的文本变得复杂,何必把学生带进云里雾里呢?还原它的本源还原到生活中去,让他们多点自信,多点自己的感受不好吗。
  同时,在实际语文教学中,也蔓延一个不好的趋势,对教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实例屡屡出现,我们总是对作家的满目崇拜,让学生陷入患得患失之中,没有怀疑、没有争论,无法建立自己的思想,无法得到真正的知识。我们应该检讨对教材的盲目崇拜,对教材的呆板运用,这只能让本来离学生很近的母语,渐渐远离,让学生厌恶。
  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该忽视,我们应该把我们的教材还原生活,找到生活的共通点,让我们的学生知道,原来语文就是生活,我们身边的生活,离我们很近。
  
  四、加强学生学习教材的参与,培养学生语文思维
  
  多借助学生的能力来学习,学生是需要老师去开发,他们不是单纯接受知识,让他参与进来,哪怕是简单的一个字词,只有他参与了,他才有自己的认知,他才可以进步。在学生学教材,老师教教材中,让他们建立自己的思维习惯,语文的思维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
  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学生参与的语文课堂,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会加深对语文的认识,学会思考。在很多课本的学习中,学生不是读不懂,是我们给他们的机会太少了,他们被我们过多的限制思想自由,逐渐丧失对语文的兴趣、信心。
  语文教学的确难,难就难在她是我们的母语,外行人会说我其它的科目不会教,可是语文我能教,虽然这只是一句玩笑,但是我看到的确实这个笑话背后的悲哀。用好教材是在教改中逐渐忽略的问题,我们要意识到,没有对学生文化的滋养;没有关注他们认知水平,夯实学生基础;让语文凌驾在生活之上,过高的期待学习中的学生;忽视学生的需要,忽视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建立。这些是我以后教学中都要注意的问题,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儿科收入并治疗的100例上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治疗对照组和治疗观察组,治
目的:探讨对内分泌失调患者实施中医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5例内分泌失调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开展随机分组研究,分别实施常规西医
摘 要: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兴趣 创新 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3-127-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化学实
2012年,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曾说,他得诺奖离不开翻译者的贡献.莫言说:“翻译的工作特别重要,我之所以获得诺奖,离不开各国翻译者的创造性工作.有时候,翻译比原创还要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3-129-01     语言教授弗里斯说“学生学会说英语的前提首先是听。”“听”是人们交际活动的基本形式。因此,提高中学生听的能力,是初中生英语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我们初中英语教师教学任务的关键,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加强系统的听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初中生的听力水平。     一、注重日常教学的基本听力训练 
目的:探讨清热化湿方配合西药治疗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门诊接诊的60例阴道炎患者,并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常
摘 要:高职学生都要求达到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或B级的水平,但调查发现尽管他们通过了AB级考试,也未必说明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符合教育部高教司规定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课程基本要求》。这是因为A、B级考试不能对写作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本文将通过分析高职学生写作能力的现状,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提出对策。  关键词:高职英语写作 英语教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