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当结合学生特点,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与人相处,引导学生弘扬社会的正能量,引导学生坚韧顽强拼搏奋进,争做积极向上的青少年。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4-0023-01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发生的学生因心理障碍、心理挫折而轻生的事件对人们敲响了警钟。应当结合学生特点,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要提前介入,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必要疏导,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快乐成长。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和理念多元化的社会,学生从小接触到很多信息,心理健康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手段,其重要性主要与以下四个方面有关。一是一些社会不良思潮对学生有较大影响。有的学生受父母拜金主义影响,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平时讲究吃穿,讲究物质享受,完全不是新时期青少年的该有状态。二是独生子女心理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乏与同龄人相处的经验,在几代人围着一个人转的氛围中,容易形成自私自利、主观武断的性格。如果不加以纠正,对未来融入社会、走上单位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三是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对学生有负面作用。随着网络普及,许多学生小小年纪就成了网民。当然,从网络中汲取科学知识进行学习是好的方面,但也有些学生浏览了一些不好的网站,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具有一些负面影响。四是培养健全的人格需要强化心理教育。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也指生理健康,有完整的人格,能够与人和谐相处,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调适能力,这是一个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求。对青少年而言,他们未来将要走上各行各业,从小培养健全的人格非常重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兴趣、陶冶品格。
二、紧扣学生身心特点,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小学阶段普遍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一系列活动,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个性化心理障碍进行疏导,教师重点要抓住以下四个方面。
(1)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自觉抵制社会拜金思潮。针对一些负面思潮,教师要鼓励学生以远大的理想作为自身奋斗的目标,以努力学习将来练好本领回报社会、建设国家等主旋律内容充实学生的内心,让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正确对待人生的价值,明白人活着为什么,人的价值体现在哪里。通过这样的正面教育引导,学生在心理上自觉摈弃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潮,正确认识拜金主义的片面性、局限性和危害性,才能够让学生从内心真正摈弃腐朽的理念,与各种消极思潮告别,以积极的正能量、主旋律引导自己认真学习与快乐生活。
(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与人相处,成功融入社会的大集体。今天的学生如果不能融入班集体,将来也就很难融入其他各种类型的群体,容易被边缘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强化宽容待人方面的教育,同时要对学生强化集体主义理念的熏陶,强化团结友爱的意识渗透,让学生能够明白与人相处应当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换位思考,多替他人着想,而且要准确定位自己是这个集体的一分子、一个成员,要主动承担相关的责任义务,从而为积极融入集体提供有效的教育引导。只有对学生强化与人相处方面的教育引导,才能保证学生从小开始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选准切入点,立足学生的年龄段身心特点,选取恰当的方式,在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内容进行疏导。
(3)引导学生弘扬社会的正能量,成为主旋律坚定拥护者。今天的小学生就是明天的大学生,就是后天的各行各业建设者。教师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将正能量、主旋律植入学生心头,让他们正确地对待社会上一些负面思潮,从心理上有效抵制。针对消极片面的思想和不正确的理念,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帮助学生解开认知的疙瘩和思维的困惑,让学生心里豁然开朗,从而让学生从小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理念。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修养,而且对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4)引导学生坚韧顽强拼搏奋进,争做积极向上的青少年。当今学生,很多时候更像温室中的花朵,吃不得苦,受不得累。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一一谈心,认真分析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巧妙进行引导渗透,达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标。在挑战自我的心理体验中,笔者鼓励学生为自己设定目标,向着目标坚定不移前进。这样的教育疏导对学生而言,既是要求更是鼓励。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要求他们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勇于向自身极限挑战,不向困难低头,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这样的心理暗示效应会伴随着学生的一生,成为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重要武器。
三、结束语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广大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并有效分析学生的身心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在润物细无声之中,促进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赵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甘肃教育,2011(03).
[2]吴从康.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23).
[3]任其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意蕴[J].教育研究,2007(10).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4-0023-01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发生的学生因心理障碍、心理挫折而轻生的事件对人们敲响了警钟。应当结合学生特点,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要提前介入,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必要疏导,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快乐成长。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和理念多元化的社会,学生从小接触到很多信息,心理健康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手段,其重要性主要与以下四个方面有关。一是一些社会不良思潮对学生有较大影响。有的学生受父母拜金主义影响,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平时讲究吃穿,讲究物质享受,完全不是新时期青少年的该有状态。二是独生子女心理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乏与同龄人相处的经验,在几代人围着一个人转的氛围中,容易形成自私自利、主观武断的性格。如果不加以纠正,对未来融入社会、走上单位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三是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对学生有负面作用。随着网络普及,许多学生小小年纪就成了网民。当然,从网络中汲取科学知识进行学习是好的方面,但也有些学生浏览了一些不好的网站,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具有一些负面影响。四是培养健全的人格需要强化心理教育。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也指生理健康,有完整的人格,能够与人和谐相处,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调适能力,这是一个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求。对青少年而言,他们未来将要走上各行各业,从小培养健全的人格非常重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兴趣、陶冶品格。
二、紧扣学生身心特点,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小学阶段普遍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一系列活动,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个性化心理障碍进行疏导,教师重点要抓住以下四个方面。
(1)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自觉抵制社会拜金思潮。针对一些负面思潮,教师要鼓励学生以远大的理想作为自身奋斗的目标,以努力学习将来练好本领回报社会、建设国家等主旋律内容充实学生的内心,让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正确对待人生的价值,明白人活着为什么,人的价值体现在哪里。通过这样的正面教育引导,学生在心理上自觉摈弃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潮,正确认识拜金主义的片面性、局限性和危害性,才能够让学生从内心真正摈弃腐朽的理念,与各种消极思潮告别,以积极的正能量、主旋律引导自己认真学习与快乐生活。
(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与人相处,成功融入社会的大集体。今天的学生如果不能融入班集体,将来也就很难融入其他各种类型的群体,容易被边缘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强化宽容待人方面的教育,同时要对学生强化集体主义理念的熏陶,强化团结友爱的意识渗透,让学生能够明白与人相处应当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换位思考,多替他人着想,而且要准确定位自己是这个集体的一分子、一个成员,要主动承担相关的责任义务,从而为积极融入集体提供有效的教育引导。只有对学生强化与人相处方面的教育引导,才能保证学生从小开始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选准切入点,立足学生的年龄段身心特点,选取恰当的方式,在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内容进行疏导。
(3)引导学生弘扬社会的正能量,成为主旋律坚定拥护者。今天的小学生就是明天的大学生,就是后天的各行各业建设者。教师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将正能量、主旋律植入学生心头,让他们正确地对待社会上一些负面思潮,从心理上有效抵制。针对消极片面的思想和不正确的理念,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帮助学生解开认知的疙瘩和思维的困惑,让学生心里豁然开朗,从而让学生从小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理念。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修养,而且对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4)引导学生坚韧顽强拼搏奋进,争做积极向上的青少年。当今学生,很多时候更像温室中的花朵,吃不得苦,受不得累。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一一谈心,认真分析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巧妙进行引导渗透,达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标。在挑战自我的心理体验中,笔者鼓励学生为自己设定目标,向着目标坚定不移前进。这样的教育疏导对学生而言,既是要求更是鼓励。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要求他们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勇于向自身极限挑战,不向困难低头,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这样的心理暗示效应会伴随着学生的一生,成为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重要武器。
三、结束语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广大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并有效分析学生的身心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在润物细无声之中,促进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赵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甘肃教育,2011(03).
[2]吴从康.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23).
[3]任其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意蕴[J].教育研究,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