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辩证唯物论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三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sahaochi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难点讲解】
  1.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2. 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 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2.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3. 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总之,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和总结,以至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总之,任何意识都根源于物质,其内容归根到底来自于客观事物,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3. 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分歧
  主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作世界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4. 物质和意识关系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第一、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脑这一物质器官特有的机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第二、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推动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事物的发展。
  5. 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 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6.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 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7. 规律的客观性
  一、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1)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联系。(2)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中的本质联系。(3)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
  二、规律是客观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还指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蔑视规律,违背规律,不仅办不好事情,而且必然失败。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就无能为力。
  8. 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表现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指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观能动性包括三个方面:(1)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和认识世界的活动——“想”;(2)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做”;(3)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的精神状态——决心、意志、干劲等。
  9. 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首先: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呢?
  (1)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
  (2)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
  (3)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这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决心、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其次: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从实际条件出发,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一定因素制约:(1)客观因素——受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的制约。(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因此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10. 尊重客观规律(条件)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规律(条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正视条件,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条件出发),实事求是;同时,人在规律(条件)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不利条件的破坏作用,甚至创造条件变害为利),为人类谋福利。
  方法论 既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正视条件,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解题方法指导】
  例1 下图为某著名画家的作品,从图中可以看出( )
  A. 意识是人脑进行的物质活动
  B. 人脑对客观世界进行了艺术加工
  C. 意识的内容来源于艺术家的创意
  D.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完全再现
  提示 本题易误选D,错把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等同于对物质的完全再现,故不能选D。A、C本身说法错误。只有B符合题意。
  分析 艺术作品属于意识范畴,解答此题须对意识的含义把握准确。
  答案 B
  例2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有( )
  ①人的认识受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③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④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提示 本题容易误选③,但此题未体现意识的反作用;虚、时体现了物质、实践的作用,故选①②。④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是发展的实质,题中并未反映。
  分析 诗词谚语是哲学考试中较常见的题型,关键是理解诗句的含义。
  答案 B
  【考题预测】
  1.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面临风险,但中国的老百姓忌讳谈及风险,认为不吉利。所以有些人很少主动购买保险。这说明( )
  A.客观事物对意识影响巨大
  B.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意识总是落后于客观实际
  2. 2010年7月22日上午,我国长江流域经历百年一遇的日全食天文奇观。天文现象不是人所能控制的,无法正常观测的情况在所难免,然而正是这种等待、遗憾才更加显示出天文现象的珍贵。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
  ①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④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3. 2010年11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当前价格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具体政策措施。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吉祥物名为“泰山童子”,此创意来源于充满文化、自然内涵和动人传说的“五岳之首”——泰山。这说明( )
  ①艺术作品是认识主体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艺术作品是认识主体对原型审美的直接再现 ③艺术创作来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意 ④艺术创作是艺术家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5. 近年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绿色GDP已经深入人心,其目的就是要减少资源消耗,加强资源有效回收利用,发展再生资源,为此,必须强化全民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这表明( )
  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②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③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6.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是清代阮元《吴兴杂诗》中的名句。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一名句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C.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7.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木、金、火、土、水五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着协调与平衡。这种观点( )
  ①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实质是唯心主义观点 ②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③用“相生相克”阐释世界,蕴涵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④不以自我意识、鬼神说明世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8. 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为鬼?”下列观点蕴涵的哲理与之不一致的是( )
  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B.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C.心之官则思
  D.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9. 材料一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依赖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合理、资源能源节约和环保意识不强,资源短缺、利用效率不高和环境问题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重要制约因素。2010年,我国在努力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目标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能源产品价格改革.这些措施是符合改革方向的,有利于促进资源的节约使用和环境的保护。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的哲学依据。
  
  10. 文化具有特有的教育和感化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坚定信念。正如毛泽东同志谈到:文艺工作者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肩负着很重要的任务和崇高的职责。我们的文艺创作,总的来说,是要促使人们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培养和陶冶人们的高尚情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当然,也要给我们在工作之余带来欢乐。
  结合材料,从意识作用的角度谈谈你对文化特有功能的认识。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