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托马斯·门罗的艺术类型学思想

来源 :美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cow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类型学思想是托马斯·门罗比较艺术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首先指出艺术的分类问题与艺术的定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接着从艺术形式的类型(艺术门类)和艺术风格的类型两个方面来加以探讨,提出了区分艺术类型的具体方法.门罗对艺术问题的思考不局限于抽象的哲学思辨,而是重点关注具体的艺术生产实践,通过对艺术现象的客观描述和相互比较来创建一种自下而上的美学研究范式.门罗突破了传统的艺术分类模式,提出独特的艺术分类方法,为艺术类型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他文献
20世纪初,为改造国民性,蔡元培从教育层面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该主张一经提出便走出单纯美学的领域,在多重层面引起强烈反响,时至今日依旧争论不断.然而,重思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百年历程,之所以引发各种争执,在于伴随着“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提出,“美育如何获得取代宗教的可能性”“美育如何获得取代宗教的必要性”以及“以何种方式来落实审美教育”三条不同思路的论争既由不同的视角所引发,又在本质上有着内在的相关性.剥离层层纠缠,揭示各自的源起,不仅消弭纷争,而且在三条思路的关联中呈现蔡元培美育思想的深层意旨:通过情感陶
以儒、道、墨、释(禅宗)诸家为主要根源的中华传统审美意识,虽然各自理路与特征相对有别,但在目的论意义上,其核心关切均指向理想人格修养与审美敏悟能力相融合的艺术化人生.儒家基于礼乐文化的传统,持守中和为美的原理.道家基于道法自然的理念,推崇自然为美的原理.墨家基于崇俭尚用的立场,力倡功用为美的原理.禅宗基于大乘空观的思想,标举空灵为美的原理.这四项原理因革相济,绵延至今.
美育是美学与教育学、艺术学、心理学等交叉应用与实践的学科,彼此间的互渗与融合生发于自然而然间.从实际应用方面看,美育与教育的结合中最容易见出实效;从引发兴趣与陶冶情操方面看,美育与艺术之间有天然关联;从学科的归属方面看,美育与美学最为密切或者说就是在同一学科结构之中.所以说美育与美学之间既存在学理上的渊源关系,又在互动互生中向前迈进、向外延展.如果说美学的学科发展可能产生多方面、多领域的影响,那么,美育则是一种走向应用而且最能见到实效的转化与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