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记忆的面纱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i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记忆规律;大脑加工模式;学习心理;小学四年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1-0036-03
  【活动背景】
  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学习要求进一步提高,学习难度加大,需要记诵的东西越来越多。如果能掌握一些有效的记忆规律和方法,学生对学习中的记忆任务会有不一样的认识,更能体会到乐趣。而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记忆过程背后的大脑加工模式并不十分了解,不懂得如何运用来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可能他们平时会使用一些簡单的记忆方法,但并不系统。本节课选取学生身边的学习素材,通过有效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记忆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利用好这些规律,记忆的过程也可以是很有趣很高效的。从而改变学生对记忆过程的认知,提高学生对记忆的信心,相信自己的记忆能力是可以通过练习不断提高的。同时,本课也充分体现了学习心理学对学习的服务作用。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记忆,体验记忆的过程以重复为基础。
  2.通过活动,感知记忆的几个规律,思考适合不同材料的记忆方法并加以运用,体验记忆规律和方法对学习的作用。
  3.引导学生体验记忆的乐趣,并有意识地将记忆规律和方法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中。
  【活动对象】
  四年级学生
  【活动过程】
  一,用心感受,体会心理课的约定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出示双歧图)想一想,这幅图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刚才的分享很精彩。老师想告诉大家的是,不论你的感受是什么,只要你的感受是真实的,就是对的。这就是咱们的心理课。希望在这节课上,同学们能够认真倾听,真诚表达,遵守保密原则。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看图的过程中逐步开放个人感受,由此自然过渡到心理课的约定:认真倾听,真诚表达,遵守保密原则。引导学生真正体会和理解心理课的约定。
  二、认识记忆,引入课题
  师: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出示一张白纸)请观察,现在我把它折一下,再展开。纸上留下了什么?
  师:这就像是我们的大脑,经历过的事情都会在这张纸上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那么,在我们的大脑中留下的是什么呢?
  生:记忆。
  师: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记忆,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记忆的面纱。(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折叠白纸,让学生体会大脑的记忆是怎样的过程,痕迹的深浅和重复的次数息息相关,为后面第一个记忆活动做好铺垫。
  三、活动探究,体会记忆的规律和方法
  活动1:食物大接龙
  师:说到记忆,老师先来考考你的记忆力。我们来玩个游戏。
  游戏的名字叫作“食物大接龙”,游戏规则是这样的:第一个同学说吃了1个某种食物;第二个同学在重复第一个同学的话的基础上,再加上2个这种食物;第三个同学先重复前两个同学的话,再增加3个这种食物,依次类推……
  我们先选一个同学开头,想接龙的同学举手示意往下接。
  学生进行2轮游戏。
  师:同学们刚才是怎么记住那么多食物的?
  总结:我们刚才要不断地重复前面的人说过的食物名称,这正是记忆的第一个规律:重复是记忆的基础。(板书:重复)没有重复就没有记忆。一般来说,一段材料我们重复6遍,就可以完全记住,再多记3遍效果更好。
  那记忆里面还有别的规律吗?我们接着看。
  设计意图:学生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到记忆是重复的过程,并且用心重复的次数越多,记得越牢固。教师顺势得出第一个记忆规律,并联系其应用,加深学生的感受。
  活动2 :听数记忆
  师:现在,老师来念几个数字,请你闭上眼睛用心记。做好准备了吗?开始:73、49、64、83、41、57、39、32。
  师:请把你记住的数字迅速写下来,顺序不限……答案揭晓,把你写对的数字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分享写对的数字。
  师:刚才同学们分享了记对的数字,我们来观察一下,你们记对的数字都在什么位置呢?
  思考:在开头和结尾的数字被记住的比较多,这说明了什么?
  师:对,这正是记忆的第二个规律:开头和结尾的材料最容易被记住。(板书)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反映的是“系列位置效应”,背后体现的正是大脑加工记忆模式。学生在听记中感受到,首尾位置的材料更容易被记住,对记忆规律的感受更加直观,也能够联想到,学习时要把重要内容放在首尾位置进行记忆,促进这一规律在实际学习中的运用。
  活动3:编故事记忆
  师:看来记忆里面规律还真不少,我们接着瞧。现在请你用20秒的时间,按顺序记住下面的词语。
  小狗、帽子、自行车、山脚、白云
  学生记忆并展示,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的。
  师:你把这些词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赋予它们意义,理解了,就都记住了。这是记忆的第三个规律:理解使记忆更容易。(板书)
  刚才同学们提到了编故事的方法,这个方法你觉得怎么样?
  引导运用:既然这么有意思,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们都来编一编,看谁的更有意思?
  火车、河流、大象、鸡蛋、苹果屋、今天
  学生记忆并说出自己编的故事。
  师:同学们刚才大胆想象,编的故事都很精彩。其实,这个规律不仅存在于汉语中,记忆英文单词的时候也经常用到。
  出示图片(图片上分别写着英文单词:fish、football、basketball),教师稍加解释。   师:现在,请你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3个英文单词。
  学生记忆并展示。
  设计意图: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使用编故事的方法进行记忆。学生兴趣较高,参与度深,体会编故事会使记忆更容易。同时提出,这一方法不仅在记忆中文时会用到,英文记忆中也常常用到。学生结合实际,也会自然联想到这一规律的应用。
  活动4:放松活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记了这么多东西,我们的大脑可能有点累了,现在我们来放松一下,这样它才能更高效地工作。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随着舒缓的音乐,深呼吸3次,每一次都会吸进新鲜的空气。想象一下,新的一天开始了,你走在美丽的校园里,温暖的阳光洒在你的身上,你闻着树叶清新的味道,听着小鸟欢快的声音,迈着愉快的步伐走进教室。你很快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来,此刻的你,精神抖擞,你告诉自己,我已经做好准备开始上课了。下面,我数3声,请同学们慢慢睁开眼睛。一,你听到了一些声音;二,有一些光线进入你的眼睛;三,睁开眼睛,回到现实。
  师:现在感觉怎么样?
  学生分享感受。
  师:状态不错。那么,就让我们回到课堂吧。
  设计意图:记忆是学习过程的第二个层次,需要学生调动较多的注意资源,因此在活动后设置放松环节,帮助学生放松身心,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样学生也能更有效率地完成后面运用规律的环节。
  活动5:运用规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发现了这么多记忆的规律和方法,不过仅仅发现规律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运用规律,让它们为我们的学习服务。
  提醒同学们先听清楚活动要求再行动。
  (1)每组小组长到前面选一组记忆材料,分发给组内同学。
  (2)拿到材料后,先想一想:記忆你手中的这段材料,会用到哪些记忆规律,还可以运用什么方法辅助记忆。然后进行记忆。
  (3)完成后分组展示。
  学生进行记忆,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刚才都记得很认真,老师要为你们乐于学习的精神点赞。现在我们来轮流展示你们的成果,展示后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记的,其他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要认真倾听和学习。我们记忆的所有材料都是后续学习中会遇到的内容,有四年级的还有五年级的,你在听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有用的记忆方法,相信后面学习时,一定会事半功倍。
  学生展示,教师适时总结学生使用的记忆规律和方法,并予以鼓励。
  师:同学们刚才的表现非常精彩,学到了规律,还真正应用了规律。相信在以后学习的过程中,你一定会比以前学得更好更轻松。
  设计意图:学生在运用记忆规律学习材料的过程中,先思考方法再记忆。与实际学习紧密结合,既是对记忆规律的再一次回顾梳理,又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实际应用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活动6:认识遗忘曲线
  师:同学们,有的同学用了我们找到的规律和方法进行复习,可是考试的时候还是出现了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回事。
  出示图片。
  男生:这个问题昨天刚复习过,现在怎么忘了?
  女生:哈哈,虽然这个古诗我没有复习,但是我小时候看到过,没想到现在用上了。
  师: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能不能和大家分享?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师:看来这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昨天刚记过的东西今天就忘了,很久以前记住的东西到现在还能说出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其实,根据保持时间的长短,我们的记忆可以分为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到达了长时记忆中的内容才能长久地被储存在记忆中。那么短时记忆中消失的东西去哪了?
  生:忘记了。
  师:是啊,遗忘是记忆最大的敌人。但遗忘也有它自己的规律,只要我们用得好,也能为我们的记忆服务。我们来看看心理学家的发现,(出示遗忘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了著名的遗忘曲线,通过曲线我们可以看出来,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在记忆之后的2天,我们记住的东西只剩下原来的20%上下了,之后就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那么,在我们忘得最快的这个时间内,我们要做什么才能不忘得那么快呢?
  生:复习。
  师:对,要及时复习。心理学家还研究出了8个记忆周期,分别是记忆之后的5分钟、30分钟、1小时、2小时、1天、4天、7天和15天。只要在这8个时间点及时复习,遗忘曲线就会发生变化,我们所记内容的86%都能被长久地储存在记忆中。看到这,你有什么想说的?
  总结:这是记忆的第四个规律:及时复习抗遗忘。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遗忘曲线,学生对自己平时学习中的遗忘现象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对遗忘曲线的变化建立直观印象,意识到及时复习、有效复习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及时复习,避免遗忘。
  四、总结收获
  师:同学们,愉快的一节课上到这里就快结束了,能分享一下你在这节课上的收获吗?
  学生谈收获。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老师还想告诉同学们的是,人的记忆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将学到的规律和方法坚持应用在我们的学习中,日积月累,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个记忆高手。最后,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幸福成长,快乐学习!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对全课的总结回顾,在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同时,也通过教师的提升总结,帮助学生再次感受记忆方法对学习效率的提升作用,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
  【活动反思 】
  对一节心理课来说,如果学生能够敞开心扉,无惧对与错,大胆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那么,这节课无疑是成功的。从这一角度来说,这节课的效果基本达到了,在背诵材料时,因为课堂时间比较短,有的学生并不能熟练背诵出来,但是学生纷纷举手展示自己的背诵成果,这说明学生已经通过教师的评价体会到,本节课意在感受记忆、体会记忆的规律,并不计较记了多少。在这节课中,几项活动的效果基本都达到了,学生通过食物大接龙体会重复的必要性,感受有趣的记忆方法;在后面的理解记忆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记忆方法的使用会使记忆过程更加有意思,激起学生使用记忆方法的动力;在认识遗忘曲线的过程中,从生活经历入手引发学生的共情,在此基础上介绍遗忘曲线,学生对及时复习的认识更加深刻,也更有可能将这一规律应用在自己的生活学习中。
  注:本课获得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及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2020年度优秀成果一等奖。
  (作者单位:1.山东省济宁市文昌阁小学,济宁,272000;2.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教育和体育局教研中心,济宁,272000)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其他文献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创新的新趋势。中小学生属于消极体验易感人群,危机处理能力较差,但是中小学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却面临着较大的建设困难。分析了新冠肺炎疫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诗经》,学界一般认为属于《鲁诗》。通过对海昏侯墓出土《诗经》中的传、故训、文字以及《齐论语》等其他竹简,结合传世文献记载,海昏侯墓《诗经》属于《
[摘 要]行动者、制度、秩序以及此三者间关系,是考察国家治理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因为通过前两者才能说明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秩序,而国家治理是属于秩序范畴的问题,但直接决定某种秩序状态的是相关领域的机制。在讨论国家治理问题时,有必要分开国家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而国家治理能力是由政府、市场、社会等在制度平台上通过竞争与合作,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公共问题的综合能力。正是由于这一点,治理又与信任密切相关,而国家治
高中女孩因为转学后适应不良,诱发焦虑情绪,易紧张,易疲劳,平时学习努力,但成绩越来越差,咨询师采用整合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观进行干预,通过4次咨询会谈,来访者焦虑情绪得到缓
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责任素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可帮助学生在集体中认清自己的责任所在,并自发为集体做贡献。通过文献的学习和课题的认真开展,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经验,从提高
“安政五国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日本锁国时代的结束,幕藩体制也随之分崩离析,这为日本海外移民潮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明治维新”在推动日本近代化的同时,也导致了大量剩
格奥尔格·诺赫夫(Georg Northoff)是国际知名的神经科学家、精神病学家和哲学家,现为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灵健康研究所心灵、脑影像与神经伦理学研究室主任、教授.他长期关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