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在儿童中多见,且多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家族史。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与皮肤屏障缺损、遗传易感性、环境危险因素及免疫调节异常等多个因素相关。研究发现,特应性皮炎与固有淋巴样细胞所介导的免疫反应相关,特别是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与该型细胞相关的白介素4、5和13等一系列细胞因子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进展可为特应性皮炎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机 构】
:
310009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310009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在儿童中多见,且多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家族史。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与皮肤屏障缺损、遗传易感性、环境危险因素及免疫调节异常等多个因素相关。研究发现,特应性皮炎与固有淋巴样细胞所介导的免疫反应相关,特别是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与该型细胞相关的白介素4、5和13等一系列细胞因子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进展可为特应性皮炎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其他文献
脂肪组织不仅是一种存储过剩能量的组织,也是一个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瘦素和脂联素等,这些物质称为脂肪因子,是体内营养状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介质。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均参与释放促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脂肪因子(脂联素、瘦素、抵抗素等)。其中,脂联素不仅与肥胖及胰岛素抵抗有密切关系,还具有抗炎及血管保护作用。
Wernekink连合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中脑梗死综合征,因中脑的小脑上脚交叉选择性受损而出现的以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及构音障碍(或腭肌痉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
目的 探讨将PBL和目标教学结合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将2009年的实习护生随机分为两组,采用PBL与目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与2008年采用目标教学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 反馈结果表明,2009年实习护生无论是自我评价还是测试成绩均较2008年实习护生为高.结论 将PBL与目标教学相结合,能有效地调动护生学习的兴趣,锻炼护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带教质量。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临床护理教学水平.方法 采用等组实验研究法,将138名护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运用传统临床护理教学法,实验组采
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显著降低了缺血性卒中的风险,甚至有望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功能转归.但是,在临床实践中,他汀类药物用于缺血性卒中治疗和预防还存在很多需要澄清
药物激发试验是确诊和除外药物过敏诊断的金标准,也是提供可替代药物安全有效的方法。国际上药物激发试验的操作方法尚未统一,目前的共识认为,在常规单日口服激发的基础上,使用长时程连续激发可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药物激发试验的阴性预测值高达90%以上,其安全性也很高,即使是儿童的长时程连续激发,阳性反应几乎均为出疹或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反应轻、易控制。诸多关于其诊断价值、安全性和患者接受度的研究结果提示可以
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发病以自身免疫反应为基础。这类有自身抗体参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在预后和治疗上均有其特殊性,常规的抗组胺药物治疗很难奏效。研究发现,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的发病原因与抗IgE及其受体的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精神因素等诸多因素有关。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患者体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水平增高,刺激产生抗IgE的高亲和力受体抗体和抗IgE抗体,与肥大
扎实的基础是每个临床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牢固的基础技能和知识,不仅临床护理质量受到影响〔1〕,护理人员的核心胜任力发展也受到限制〔2〕.根据卫生部制定的《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的规定,大、中专毕业生第一年主要轮回参加各主要科室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严格临床护理基本操作技能训练〔3〕。
医院保洁员大多来自农民及下岗工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卫生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1],往往把家里的卫生行为习惯带进医院,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对保洁员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纠正不良清洁习惯,对不正规操作行为干预,收到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