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s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起到很好的作用,从而调整学生的学习心理。在教学中,还可以凭借多媒体课件的声像手段创造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教材,开发思维。多媒体教学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有选择性地使用多媒体,切实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语文;创设情境;学生
  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21世纪的青年教师不应该再拘泥于旧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更合适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其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个极有效的新的教学模式。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记加上教师喋喋不休地传授,让很多学生感觉语文课枯燥而乏味,教学效率也是事倍功半。多媒体同时提供了图形、声音、语言等交互界面和窗口之间的交互操作,编制了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电脑程序,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适当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多媒体教学谈一些个人的见解。
  一、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语文教学方式是每一个人所熟知的,它条理清楚,便于学生记忆和复习;绘声绘色的讲解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不可否认,它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也有它的弊端,如:缺少生动形象的直观性,学生易感到枯燥乏味。例如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用来创设情境的常用方式是谈话导入,以此把学生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而且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如果课堂上仅凭教师一味地讲述,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别提让孩子喜欢学、愿意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这种种教学不便条件下,多媒体教学则通过它优美的声音、动态的画面、生动的形象把信息活灵活现地传递给学生。在教学中适当地采用这种方式不仅让教学方式不再单一,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还轻松地实现了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节课的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欢庆》一课時,笔者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适当地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动态的画面再配以教师动情的旁白,让学生们充分了解了祖国妈妈是如何过生日的,以及生日那天的热闹场景,从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可以简化教学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无论是识字教学还是写字教学,都要先记清字形。如何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认识并记住许多要学习的生字呢?一般通过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加深对字形的记忆。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把各式各样的识字方法适当地、有重点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特别是一些学生难以想象的识字方法,例如字理识字、象形字识字等。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地把这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做不仅大大节省了时间,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仍以《欢庆》一课为例,在识字环节中,笔者运用多媒体教学,适时地为学生介绍了更多的识字方法,直观、省时、有效地向学生呈现了这些信息。如果没有多媒体,那么教师在课前的备课工作将十分繁重,而且要在课堂上一一呈现出来,更是费时、笨重。多媒体简化了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点。
  三、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可以丰富识字测评方法,调控课堂气氛
  在传统的识字测评环节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出示小黑板开火车读,抽字卡读,也有“摘苹果”等一些游戏测评方法。在实际教学时,笔者在识字测评这个环节,把传统识字测评中的一些方法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利用多媒体的一些特性创设出生动、形象、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测评方法,使测评方法更加丰富,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例如在低年级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识字测评环节,笔者除了采用传统测评方式中的开火车读字外,更是根据不同课的具体内容,利用多媒体的特性,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识字测评方法。例如在学习《欢庆》一课时,采用的测评方法是“我为祖国妈妈放飞气球”的小游戏。当学生读对气球上的生字时,气球就会慢慢地被放飞。孩子们的兴趣提高了,兴奋劲起来了,整个课堂学习气氛浓厚了,当然最重要的是孩子们把生字记得更牢固了。
  由此可见,多媒体这种直观、动态、精彩的画面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抓牢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读字、识字、记字,从而轻松地完成了所要学习的内容。
  四、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当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十分强调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和预期性。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一般是: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的词语意思,概括段意,把握主旨,领会作者意图,辨别文体并得出问题的答案。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学生的想象力很难发挥出来。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
  例如在教学《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重点句“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笔者在教学时使用了多媒体这个好伙伴,非常直观地把各个场景展现给同学看,又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孩子了解到乡下人家的这处别有风趣的装饰。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进行作文教学时,笔者又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想象力,从而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如:教学作文《二十年后回故乡》时,学生对于二十年后的故乡很难把握,于是笔者就利用多媒体播放《回乡偶书》的生活情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然后对孩子们说:“也许二十年后,你们都已经身在他乡,功成名就了。今天我们就把你们想象的翅膀张开来,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题,写一篇习作。”由于有了前面的情形作铺垫,孩子们很快地写出了这篇作文。
  五、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可以愉悦学生的心灵,展示教材文字的语音美
  欣赏音乐能使人的想象插上翅膀,激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和潜能。贝多芬也说过:“音乐能使人的灵魂爆发出火花。”可见,音乐对于人类的影响之巨大是不言而喻的。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如果在语文课上,适当地运用多媒体,结合具体情境,播放一些音乐,能使他们的情绪变得愉快、轻松,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还能配合课文的学习,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笔者在教学《识字8》一课时,充分运用多媒体的特性,精心制作了课件。课堂上,在学生读好四个神话词语后,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一一呈现了这四个神话故事的插图,并配以抒情的音乐。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音乐产生的影响,愉悦了他们的心灵,学生对古代神话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对后面布置的“搜集神话故事”的作业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另外现代汉语是一种极其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具有很强的音乐性的语言。如《海上日出》、《鸟的天堂》等散文,都具有诗一般的语言,韵味隽永,富于音韵美和节奏美。怎样让孩子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除了充分理解句子的含义外,最重要的还是朗读,而且还是配乐朗读。可想而知,孩子们在优美、抒情的音乐中朗读课文,更容易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巨大的艺术感染,从而达到认知和审美的和谐统一。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使用多媒体这种现代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向学生传递信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也可以简化教学过程,使语文教学达到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感到轻松的同时,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教师正面临着一种新的挑战,多媒体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们不仅要从理论上更多更好地学习它的方法,而且要在精心设计教学的同时更努力地制作好每一教学的多媒体部分,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口语交际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为此,教师要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然而,在实际的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口语交际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并不浓厚。笔者认为,可以将色彩丰富、内容多样、脉络清晰的思维导图运用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以克服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有效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语文教学;口语交际  一
摘 要:在体操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不仅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手段发生变化,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笔者就如何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提高体操项目教学的效率进行了相关探索,研究发现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提高学生体操练习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体操教学;信息化工具;实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存在一些可能会
【摘 要】21世纪的科学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计算机高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科学信息技术的竞争。因此,为适应未来科学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应该从小培养幼儿对电脑和先进电子产品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那么,电脑游戏活动在幼儿发展中有哪些促进作用呢?这是值得幼儿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教育;电子游戏;电脑游戏活动;积极影响  当前,电脑、电视机、智能手机、IPAD基本是每个家
【摘 要】品行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部分。小学低年段的《品德与生活》教材,给小学生的品德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育内容。它的课程设置生动活泼,寓教于乐,让学生乐学爱学,但道德情操的培养却很少。怎样使学生一生中始终有个正确的方向,不迷失呢?传统文化是德育之根,加强传统文化学习至关重要。只有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有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品格行为。我们要让国学精粹扎根在小学生品行教育中。  【关键词】国学精粹;
【摘 要】粤剧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宝,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随着高科技时代、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国戏曲文化正在迅速走向萎缩。据调查,当代大多数学生都明确表示不喜欢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的相关知识更是了解甚少,这种现状让我们深感担忧:我国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得不到青少年的喜爱,会不会就此走向衰败呢?本文认为,要传承与发展我国的戏曲艺术,应尽快让中小学生接受并喜爱戏曲艺术。为达到这一目标
【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前提就是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故事教学法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文章从故事教学法的意义以及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故事教学法;应用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指
摘要:要有效地转化“待进生”,教师要用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善待“待进生”。爱学生是转化“待进生”的前提和基础,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爱,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与“待进生”诚挚沟通,尽可能与他们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待进生”的转化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的密切配合。  关键词:待进生;师生关系;转化策略  很多教师认为“待进生”是班中的包袱。他们有时确实十分令人怄气、无可奈何,甚至心灰意冷,于是,有的
【摘 要】教师对教材钻研的程度有多深,课堂深度就有多深。传统教学的做法是“教教材”,课改理念主张“用教材教”。不管怎样,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蓝本,是教学的载体和根本,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努力钻研教材,这样才能让师生进行更好的互动,让学生喜欢课本,喜欢语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效益;钻研教材  开车最怕路不熟,教學最怕教材不熟。教师只有深
【摘 要】我国文学经典是沉淀了几千年的文化基石,其中包含了许多适合小学生阅读,促进友善品质养成的精华。把友善品质培养融入经典阅读中,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我阅读感悟,家庭助力进行浸入式的亲子阅读,学校创设环境开展群体教育活动,将潜移默化地促进小学生的隐性友善品质的养成。  【关键词】经典阅读;友善心理品质;小学生  友善品质属24项积极心理品质之一,属仁慈与美德范畴。2012年,中共十八大正式提出
【摘 要】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并在长期的实践体验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善于处理突发事件的临场应变能力。当学生心理发展出现问题时,就需要教师发挥教育工作者的聪明才智,用高尚的情操引导他们,用平和宽容的心对待他们,教育他们,给他们自尊,给他们自信,给他们一个更为宽广的成长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巧妙发挥教育智慧,呵护学生健康成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