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诈骗犯罪中“故意上当”情形的法律定位

来源 :鄂州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houyu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害人明知陷入骗局,却甘愿上当受骗,是诈骗犯罪中的一种非典型样态。在这种情形下,关于实施骗术者是否构成犯罪、犯罪活动停顿于何种形态,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事实上,当被害人识破骗局之时,诈骗罪构成中"被害人错误认识"这一客观要素已经缺失,因而失去了意思表示不真实这一达成犯罪既遂的法理基础,最终的财产处分与诈骗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之间并不具备必然的因果联系。基于刑法谦抑性的考量,将其认定为诈骗罪未遂,对所涉财物则按照民法中的不当得利理论来处置,是较为妥当的处理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对鄂州市剖宫产率进行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鄂州市妇产医院203例孕产妇进行人口学调查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鄂州市剖宫产率高于我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