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脑等多媒体技术不断地向各领域渗透,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向现代化教学演变,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3-7岁是幼儿语言发展最重要的阶段,也是发展最快的阶段。因此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必将优化幼儿园的语言教学环境,激发幼儿对语言学习的浓厚兴趣,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是:利用电脑把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都数位化,并将其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幼儿从多媒体计算机上不但可以直接接触到老师的教学课件,还可以同时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媒体信息。从而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虚拟的问题现实化,使孩子更容易理解语言,更善于表达语言,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鲜明的表现出来,为优化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幼儿对语言学习的浓厚兴趣
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往往是激发他们学习的直接因素,正所谓“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声形并茂,生动形象,色彩鲜明,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语言活动中,由于孩子对于诗歌、散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较差,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很难使孩子领会诗歌、散文的美好意境。如在教授诗歌《我爱……》时,通过课前的了解发现,很多孩子没有见过长城、黄河等等,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通过观看图片,听录音,再加上教师的耐心讲解,孩子们也可能会机械的记住诗歌的内容。但这是一种机械的、被动的学习,孩子很难产生兴趣,正因为有了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通过网络搜索到雄伟的万里长城,汹涌奔腾的黄河等视频资料,当制成的课件在多媒体教室展现出来时,他们一下子被这壮观的景象所吸引了,随口说出了“我爱万里长城,我爱黄河……”。当画面切换到伴随着雄劲的国歌,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时,孩子们仿佛已经置身于天安门广场上,看着蔚蓝的天空,展翅飞翔的白鸽,孩子们欢呼雀跃,又是一阵高潮……整节课,孩子们一直都处在一种兴致盎然的状态下主动的学习,不但理解了诗歌的内容,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而且对祖国的大好山河记忆犹新,培养了爱国的热情。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表达
对于离现实生活较远、较抽象的事物来说,幼儿理解、表达的能力相对较差。那么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把虚拟的东西现实化,从而真正达到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是很难实现的。而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运用,就会使孩子很快理解、掌握。如在《求助热线》这节课中,为了使孩子首先了解什么叫做“求助”和“热线”,在设计课件时,我首先在多媒体上用音频给孩子播放了一串电话铃声,然后是一个紧急求助救火的声音,孩子们的警惕性一下子提到了最高,而后伴随着一阵警笛声,一辆飞驰而来的救火车,出现在一幢着火的大楼前。孩子们马上说道:“大楼着火了,消防员叔叔来救火了。”看完这一情节我问孩子们:“这里发生了什么事?”“遇到危险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大楼着火了”“赶紧打电话”“请求消防员叔叔帮忙”,然后我给孩子们作一个小结:当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我们可以向他人求助,通过拨打某个热线电话,就会得到有关部门的帮助。然后我又出示了离孩子生活较远的图片,如“工厂排放的大量的有毒的污水,小鱼都死了”、“森林被砍伐了,小动物们没有家了”,孩子们马上想到了,这些问题很严重,应该为他们拨打求助热线 ,请求得到有关部门的帮助。就这样孩子在一种很直观、很形象的情景当中,理解了求助热线的功能,并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了。
三、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语言教学效果
孩子对于故事是非常感兴趣的,但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以及展示一幅幅图片,已经不能满足孩子更高的探索需要了。在《鼹鼠的皮鞋车》这一故事当中,重点是能够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复述故事。而难点则是如何激发孩子“变废为宝”的创新意识。在设计教学课件时,把五幅图片扫描到多媒体,并加上了声音,孩子们像看动画片一样,被漂亮的画面,清晰的讲述所吸引,看到了一只又脏又破的皮鞋躺在草地上,小兔和小松鼠都没有要它,可小鼹鼠却像变魔术一样,把旧皮鞋变成了漂亮的皮鞋车,还为好朋友做了好多事,这时孩子们很容易就理解了故事内容,更主要的是孩子们更关注于“漂亮的皮鞋车是怎样变成的?”这个问题。于是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让孩子们欣赏了一些漂亮的玩具,再把早已录制好的制作过程,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孩子们的探索欲和创造欲,得到了充分的激发。课后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好多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玩具或生活用品,再通过一节生成活动课,把孩子的作品用手机拍照,传输到电脑上,让孩子向同伴介绍其制作过程、用法、玩法等,有意识地让孩子进行了说明性语言的练习。可以说非常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教学内容提升到一个更高点。
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经验告诉我,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中,适时、适量、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而且还能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个性,激发孩子学习语言的浓厚兴趣,开阔视野、发展词汇,激发创造力、想像力的优势,这是其他教学手段很难达到的优化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幼儿对语言学习的浓厚兴趣
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往往是激发他们学习的直接因素,正所谓“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声形并茂,生动形象,色彩鲜明,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语言活动中,由于孩子对于诗歌、散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较差,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很难使孩子领会诗歌、散文的美好意境。如在教授诗歌《我爱……》时,通过课前的了解发现,很多孩子没有见过长城、黄河等等,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通过观看图片,听录音,再加上教师的耐心讲解,孩子们也可能会机械的记住诗歌的内容。但这是一种机械的、被动的学习,孩子很难产生兴趣,正因为有了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通过网络搜索到雄伟的万里长城,汹涌奔腾的黄河等视频资料,当制成的课件在多媒体教室展现出来时,他们一下子被这壮观的景象所吸引了,随口说出了“我爱万里长城,我爱黄河……”。当画面切换到伴随着雄劲的国歌,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时,孩子们仿佛已经置身于天安门广场上,看着蔚蓝的天空,展翅飞翔的白鸽,孩子们欢呼雀跃,又是一阵高潮……整节课,孩子们一直都处在一种兴致盎然的状态下主动的学习,不但理解了诗歌的内容,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而且对祖国的大好山河记忆犹新,培养了爱国的热情。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表达
对于离现实生活较远、较抽象的事物来说,幼儿理解、表达的能力相对较差。那么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把虚拟的东西现实化,从而真正达到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是很难实现的。而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运用,就会使孩子很快理解、掌握。如在《求助热线》这节课中,为了使孩子首先了解什么叫做“求助”和“热线”,在设计课件时,我首先在多媒体上用音频给孩子播放了一串电话铃声,然后是一个紧急求助救火的声音,孩子们的警惕性一下子提到了最高,而后伴随着一阵警笛声,一辆飞驰而来的救火车,出现在一幢着火的大楼前。孩子们马上说道:“大楼着火了,消防员叔叔来救火了。”看完这一情节我问孩子们:“这里发生了什么事?”“遇到危险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大楼着火了”“赶紧打电话”“请求消防员叔叔帮忙”,然后我给孩子们作一个小结:当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我们可以向他人求助,通过拨打某个热线电话,就会得到有关部门的帮助。然后我又出示了离孩子生活较远的图片,如“工厂排放的大量的有毒的污水,小鱼都死了”、“森林被砍伐了,小动物们没有家了”,孩子们马上想到了,这些问题很严重,应该为他们拨打求助热线 ,请求得到有关部门的帮助。就这样孩子在一种很直观、很形象的情景当中,理解了求助热线的功能,并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了。
三、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语言教学效果
孩子对于故事是非常感兴趣的,但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以及展示一幅幅图片,已经不能满足孩子更高的探索需要了。在《鼹鼠的皮鞋车》这一故事当中,重点是能够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复述故事。而难点则是如何激发孩子“变废为宝”的创新意识。在设计教学课件时,把五幅图片扫描到多媒体,并加上了声音,孩子们像看动画片一样,被漂亮的画面,清晰的讲述所吸引,看到了一只又脏又破的皮鞋躺在草地上,小兔和小松鼠都没有要它,可小鼹鼠却像变魔术一样,把旧皮鞋变成了漂亮的皮鞋车,还为好朋友做了好多事,这时孩子们很容易就理解了故事内容,更主要的是孩子们更关注于“漂亮的皮鞋车是怎样变成的?”这个问题。于是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让孩子们欣赏了一些漂亮的玩具,再把早已录制好的制作过程,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孩子们的探索欲和创造欲,得到了充分的激发。课后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好多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玩具或生活用品,再通过一节生成活动课,把孩子的作品用手机拍照,传输到电脑上,让孩子向同伴介绍其制作过程、用法、玩法等,有意识地让孩子进行了说明性语言的练习。可以说非常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教学内容提升到一个更高点。
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经验告诉我,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中,适时、适量、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而且还能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个性,激发孩子学习语言的浓厚兴趣,开阔视野、发展词汇,激发创造力、想像力的优势,这是其他教学手段很难达到的优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