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目标教学与学困生的转变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lehi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是市直普通高中,生源较差。高中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基础课,教学方法的不同,会获得不同的教学效果。而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常常感到抽象、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以致削弱学生的求知欲,阻碍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化学课堂教学效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带来认知和理解能力的缺陷。因此,教学中我应用目标教学法,并积极转变学困生,旨在全面提高学生化学综合素养。
  一、目标教学
  (一)教学目标的建立
  制定教学目标就是根据《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认识规律,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把教学目标行为化、具体化。在制定课时目标的过程中要合理确定基础知识目标、能力训练目标以及扩展知识目标,并将它们分解为不同的水平层次,确保整体目标的达成。根据“目标教学法”对教学目标的分类,根据学科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将化学课程目标分为四个层次:
  1.亮标根据课程特点,展示相关学习的内容,明确学生对该章节所要掌握和学习的内容,由学生带着目的去学。在亮标的引导下,学生可以知道如何学,学什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述标述标即教师解读内容。在课堂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仅仅起到辅助作用。教师有目的性讲解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能记住、复述或再现有关化学基础知识。
  3.补标将化学概念、原理、定律等应用于实际,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化学问题。能够把某些化学问题、化学概念或解释某种化学现象等引入相关的问题中。
  4.达标能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解决某些较复杂的化学问题,通过适当的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当增加补标内容。
  教学目标也可分为课时教学目标和阶段教学目标。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不同水平的教学目标不一定都要制定,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实际而定。
  (二)课堂教学
  目标具有导向、定位、评价三种功能。教学目标既是老师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归宿。它是教与学、预习与复习、检查与评价、反馈与矫正等的依据。如何控制和设定教学目标是整节课的中心环节,是完成预定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关键。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兼容各种有利于目标实施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及课堂性质等,将各种教学方法融于目标教学中,在提炼、综合的基础上择优应用,以求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1.亮标课堂展现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大体了解该章节掌握和学习的内容,找出知识骨架。展示完教学目标后,组织学生进行阅读,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纲要式记录和总结,并对疑难问题做好标记。
  2.述标学生阅读完毕,教师展示述标,并对相关的内容做适当地讲解,当然也可以由学生对述标做适当的解释,教师适当的补充和纠正。要求教师精讲,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3.补标教学是一种方法,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在理解的前提下,对各方面的知识按一定的关系归纳、练习,适当扩充相关的知识,从而形成科学的教学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方式便于知识的编码、贮存、转化、输出。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归纳知识,让学生掌握归纳知识的方法,并学会应用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扩展书本知识,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适当地补充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例如对氯气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实际问题,如自来水消毒,氯气会导致物品的颜色脱色等,这些都是值得适当补充的内容,以提高学生思考能力。
  二、学困生的转化
  化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摸索到几点经验:
  (一)调查摸底是基础
  每接一届新生,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调查摸底,了解学生,如查看各科成绩,召开学生座谈会,调查问卷,与学生谈心等。调查了解中发现,导至学生学习差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学生和教师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这里既有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心理及智商因素,更有教师素质、教法等因素。差生一般都有自尊心强、求知欲低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三类:
  1.高能差生是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其智商高,反应能力、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暂时较差。以男生居多。特点是好动、贪玩,在学习上投入时间太少。
  2.智商差生成绩差是由于接受能力弱,学习效率低。但真正属智商差生者为数很少。
  3.偏科差生是指那些对化学不感兴趣从而学不进去,甚至放弃学习者,较普遍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对头。
  (二)对症下药是方向
  对于高能差生,采用“聚焦法”。这类学生脑子灵、反应快,稍微懂了就不愿听,注意力很难集中。
  教师只要想方设法把他们的精力“会聚”到学习这个焦点上来,即可摘掉差生的帽子。一般采取两种方法:
  1.吸收他们参加化学课外小组,组织他们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等第二课堂活动,以增强其学习化学的兴趣。
  2.鼓励他们参加化学竞赛,促使他们多看书、多练习、多动脑、多动手,把他们心思集中到钻研化学上来。偏科差生中以女生为多,学习上死记硬背多,灵活运用少。可通过观察和谈心帮助其改进学习方法,并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具体做法是:①对上课害怕回答问题的,尽量提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以增强她们的自信心;②预先培训后让其做演示实验,使其从成功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③让其担任课代表,利用青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促使其非学好化学不可。智商差生大都自卑,易“破罐子破摔”。一般采取感情倾斜法。具体做到:①不歧视,更多地关心这些学习上的“贫困”者;②促膝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③笑脸进课堂,以减少差生的心理压力。提问、练习多请差生上来,答好者给予表扬,答错了善言鼓励;④作业“高标准”,对差生的作业要求和优等生同样严格,多采用面批,当面纠正。
  总之,目标教学冲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则寓教于导,从上课开始到结束,从教师的导到学生的学,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应合理搭配,以导为教,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精讲和评价等环节,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达到师生在共同的“目标”指导下,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有疑而问,教师进行针对性解答,形成积极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思维情境,打破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实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目的,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推动化学教师素质的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针对纯中药制剂血尿胶囊临床治疗急、慢性肾盂肾炎,肾挫伤等引起的血尿症状疗效确切,但基础研究薄弱的现状,本课题以抗菌、利尿及提高sIgA含量对其活性部位进行筛选,并在整体水平上探讨血尿胶囊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作用和机制,为血尿胶囊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为血尿胶囊组方和制备工艺合理性及二次开发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小鼠体内抗菌实验、大鼠利尿实验、尿道sIgA含量的检测实验对系统溶剂法制备的血尿胶囊
学习兴趣是诸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养非智力因素的核心问题。实践告诉我们,它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直接关系。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事物,并参与该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巩固的过程。由于教学内容抽象,形式枯燥,逻辑推理严谨,使普通中学的好多学生感到乏味、厌倦,甚至有的一进校就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邓小平同志生前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是教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灵魂的塑造者。师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素质教育的成败。教师要把学生塑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教师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对学生起着熏陶和感染作用。因此,人民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是培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