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房企的人才策略

来源 :中国房地产·市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地产市场风云变幻,同台竞逐的数万家房企在激烈的竞争浪潮中浮浮沉沉,不断上演着兴起与衰亡的故事。残酷的竞争中,每一个房企都会面临这样的拷问:如何才能保持企业长青、在激烈的竞争中一枝独秀?——“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组建勇于奉献的团队,创建有竞争力的企业”应该是公认的答案,在此过程中人力资源战略越来越受到企业决策层的关注。本文将择选一些优秀房地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核心理念与实践,去了解房地产企业经营人才的奥妙。
  万科:不断升级的人才策略
  房企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行业老大万科领跑全行的“秘籍”之一无外乎是具有前瞻性地制定契合战略规划的人才计划,充分做到人尽其才,各司其职。回顾万科历史,不难发现,每到一个关键节点,万科均会采取大规模的人才引进和培训计划。自2007年实行“007海盗计划”仅3年后,2010年7月就加快了寻找新一批人才的步伐,号称业内最大规模招聘的“千里马计划”。为了配合持续发展的需要,万科还启动了旨在从其他房地产企业大规模挖人的“行业精英计划”。
  万科董事长王石一直试图通过国际化的人才策略使万科步入国际一流地产开发企业的行列。在王石的主导下,2007开始,万科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建立长期的人才引进和合作。迄今为止,已有数十位来自剑桥、牛津、哈佛商学院的硕士、博士加盟万科。万科总裁郁亮则公开表示,万科一方面坚持内部培养的人才策略,另一方面也在启动优秀人才的招募计划,“我们从各个地方挖了很多人才回来,这方面做了很多安排和准备”。
  中海:“内外兼修”的人才策略
  在中国地产行业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公司能从内部培养到外部吸纳均实行了系统化运作和品牌化管理,中海地产是其中的一家。中海地产在内部率先创立了学校社会双重人才吸纳机制,建立了企业招聘的品牌化运作,为整个业界所效仿,其培养的人才也成为众多业内人士竞相网罗的对象。
  早在2005年,“海之子”计划被正式确定为新接纳毕业生的代言符号和概念名称。同时,中海地产在“海之子启航班”(大学生入职培训)成功实施后,快速地延展并成功孵育出“招募计划”、“体验计划”、“实习计划”、“启航计划”、“锤炼计划”等子品牌。中海地产重视对社会中高级技术人才的吸纳和再造,并通过规模化、系统化、可持续的“海纳计划”,吸引行业精英人才的加盟,实现对公司品牌和人力资源管理品牌的理念推广。
  恒大:高门槛、高薪酬的人才策略
  近年来,恒大在发展的同时,几度不惜重金用于纳才,启动了大规模的全国招聘计划,招聘范围几乎涵盖了房产公司所涉及到的所有岗位。企业的发展必须要优质的人力来支撑,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设置高门槛、高薪酬,既对优质人才产生吸引,又能筛选到人才。
  目前,恒大已拥有一支年轻化、高学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92%以上的管理人员拥有本科或以上学历。恒大特别注重对于国内重点大学优秀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的吸收,将校园招聘作为企业人才培养、人才储备的重要方式。
  恒大的人才战略不仅仅体现在高准入制度上,更重要的是公司任人唯贤、赏罚分明,具有成熟系统的职业规划培养体系。这些具有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通过完善的培训制度和严格的业务锻炼,逐步成长为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熟悉公司运营和业务模式的人才团队,从而形成稳定的、持续的用人机制。
  在行业竞争越发激烈的背景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在探索企业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各房企应从人才引入、员工培训、绩效考核和保障员工权益等方面创新机制,为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源头活水”,构筑人才战略高地。
  作者系本刊记者
其他文献
体育教学是我国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不仅仅要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加强身体的锻炼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自己学习均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通识教育教育课程在大
钢琴的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品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主动接受知识,有助于提高演奏能力。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越强,对钢琴理解的就越深,演奏效果越好。本文针对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做
工商银行江阴市支行是地处苏锡常金三角中心的一个县级市支行.2002年,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全面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实
老巫婆上當了
期刊
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一项中心工作和重要工作,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对于教师和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要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合理有效的班级工作计划
自2005年江苏省新一轮课改开始,高中历史课的教学模式就应发生改变,作者认为新的教学模式应该是老师的“引导”、师生的“互动”与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三者相结合。怎样充
本文通过作者亲身经历,表达一个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者对孩子平等对待,发自内心的培养孩子成长的故事,在自己努力付出的背后换来对教育事业绝对的忠诚和热爱。 Through the a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