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经脾蒂上缘间隙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5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89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89例患者中,42例未经脾蒂上缘间隙离断脾蒂设为A组,147例经脾蒂上缘间隙离断脾蒂设为B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联合手术、手术时间(不包括联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不包括脾脏储存血量)、中转开腹例
【机 构】
:
430033 武汉,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普通外科,430022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肝胆外科,430022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肝胆外科,430022 武汉,华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脾蒂上缘间隙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5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89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89例患者中,42例未经脾蒂上缘间隙离断脾蒂设为A组,147例经脾蒂上缘间隙离断脾蒂设为B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联合手术、手术时间(不包括联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不包括脾脏储存血量)、中转开腹例数。(2)术后情况: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3)随访情况。术后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有无长期并发症等。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8月。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1)手术情况:189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患者中,136例联合行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3例联合行LC,9例联合行腹腔镜肝肿瘤RFA,26例联合行腹腔镜肝组织取材病理学检查。A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18±31)min,术中出血量为(80±38)mL,中转开腹2例;B组患者分别为(70±22)min,(50±28)mL,1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579,-8.516, χ2=4.912,P<0.05)。(2)术后情况:A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2±10)h,术后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3.1±1.3)d,8例发生术后并发症(胰瘘2例、腹腔出血2例、无症状门静脉血栓2例、肺部感染1例、腹腔感染1例),术后住院时间为(9±3)d;B组患者分别为(23±11)h,(3.8±1.8)d,1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胰瘘1例、腹腔出血2例、无症状门静脉血栓5例、肺部感染2例、腹腔感染3例),(8±3)d。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02,0.745,0.583,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9,P<0.05),其中胰瘘、腹腔出血发生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021,5.812,P<0.05),无症状门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发生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391,0.396,0.865,P>0.05)。术后并发症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3)随访情况:189例患者中,156例获得术后随访(A组33例、B组123例),随访时间为1~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随访期间,13例患者再发呕血、黑便,其中A组3例,B组10例;8例经保守治疗停止出血,3例再次手术行近端胃切除术后停止出血,2例因出血过多、器官衰竭死亡。
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经脾蒂上缘间隙使用切割闭合器处理脾蒂的方法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中转开腹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其他文献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病死率极高,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治疗方案。影像学检查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术前评估十分重要。准确的肿瘤分期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可根据分期选择合适治疗方案,并判断患者的预后。近期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对胰腺癌分期标准进行了更新,主要更新点在T分期和N分期,本文旨在从影像学角度对AJCC第8版胰腺癌TNM分期更新要点进行解读。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5年12月至2015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32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术前肿瘤分期、分型并制订治疗方案。观察指标:(1)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2)治疗及病理学检查结果。(3)随访和生存情况。(4)预后因素分析:性别、年龄、术前最高血清TBi
胆汁酸不仅能乳化脂肪,促进脂溶性物质吸收,也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通过作用于胆汁酸受体发挥重要生理功能。G蛋白偶联受体5(TGR5)是胆汁酸膜受体,活化后激活G蛋白效应器,促进第二信使表达,继而激活各种信号转导途径,发挥生理功能。梗阻性黄疸时,胆汁酸通过激活TGR5,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TGR5在梗阻性黄疸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综述TGR5在梗阻性黄疸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最新研究进展,为探
由于传统经验外科理论和技术的局限性,肝内胆管病变的手术治疗遗留为腹部外科领域跨越世纪的难题,其复杂性主要源自肝内胆管在解剖、生理和病理学改变以及治疗技术上存在的高度"不确定性"。笔者团队集成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传统医学方法,系统优化和创新胆道外科理论和技术,构建了以可量化、可视化、可控化为基本技术特征的精准胆道外科范式,显著提高了胆道外科实践的"确定性"。精准胆道外科技术体系的创立破解了肝内胆管病变
目的探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联合食管癌腔镜三切口手术的临床疗效及新辅助同步放化疗与手术的安全间隔时间。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11例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联合食管癌腔镜三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68例患者新辅助同步放化疗与食管癌胸腹腔镜联合三切口手术间隔时间<8周,设为<8周组;43例患者新辅助同步放化疗与食管癌胸腹腔
近年来食管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对于进展期食管癌,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具体包括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疗、新辅助放化疗等。对于各方案的疗效及优劣仍存在诸多争议。笔者探讨目前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的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目的探讨弧形切割闭合器联合经口置入钉砧头系统在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06例Siewert Ⅱ型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行AEG根治术,施行三阶段顺时针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入路、总体手术时间、钉砧头放置时间、食管空肠
目的探讨术前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5月至2016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69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69例ICC患者中,24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有淋巴结转移,设为有淋巴结转移组;45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无淋巴结转移,设为无淋巴结转移组。术前检测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AFP、CEA、前列腺特异抗原(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癌术后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56例行颈部食管胃吻合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全组患者行Sweet手术或Mckeown手术。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2)影响术后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分析。(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狭
目的探讨EUS检查评估T3期食管鳞癌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733例术前经EUS检查评估为T3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733例患者均行食管癌根治术,以术后病理学检查分期为金标准,评价术前EUS检查评估临床分期的准确率、过高分期率和过低分期率。观察指标:(1)术前EUS检查评估临床T分期与术后病理学T分期的比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