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生气呢?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up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1. 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当我们选择第二种反应时,我们认为别人应该认错和受罚——这是我们生气的原因。当我们选择第三种反应时,我们专注于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用心体会着自己,而不再分析别人犯了什么错。我们越是用心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也就越能留意到自己的心理活动。
  假定我们约了个人,时间到了,她却没来。如果彼此的关系处于比较微妙的时期,我们可能会忧心忡忡。如果我们看重的是诚实守信,我们也许会觉得不耐烦。反之,如果我们想休息一会儿,我们可能就不会介意她来晚了。因此,同一件事情,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感受。一旦意识到自己的需要——不论是友谊、诚信还是休息,我们就可以更加体贴自己。我们可能会有强烈的情绪,但不再生气。可是,如果意识不到自己尚未满足的需要,一心只考虑别人的过错,我们难免就会生气。除了专注于自身的感受,我们还可以选择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此時,我们也不会感到生气。我们无需压抑愤怒,只要我们专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愤怒也就不再存在。
  ——【美】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其他文献
1   心血来潮收拾屋里大大小小的柜子、抽屉,翻出来一堆摆件,我随口说:“怎么那么多看起来没什么用处的许愿瓶?”一抬头就迎上了我妈热切的目光。  “没用就赶紧扔了,还有那只大熊,太占地方了。”说着,她几欲行动。我当即扑过去:“不准动!”  那些七零八碎、五彩斑斓、可能好多年都无人问津的、占据了很多空间的东西,全是从小到大别人给我的礼物,赠予我的人早就走失在了时光和人海。  可我依旧很珍惜它们。礼物
[1]  第一次遇见小博,是在我们学校新迁移过来的阅览室中。那时阅览室才新开张,我就进入里面开始四处寻找可以“啃”的书。当我的目光扫到《中学生博览》时,也并没有多大想看的欲望,只是因为“博览”二字。有“博”有“览”,里面一定是一些无聊至极的文章,便将目光从其身上跳过。[2]  再次“遇到”小博,已經是半个多月后了。我们阅览室中的书并不多,我把认为有趣的书都看了个遍,最后实在无聊,就在书架上乱翻乱找
语嫣的访前一叨  有的时候,暗恋他的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那个最糟糕的时刻他帮我说了一句话,仅仅一句不带任何情绪的话。  可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一场并不美丽的误会。  [1]  “因为长得不好看,因为胖,因为萝莉音听起来超级嗲,所以暗恋一个人有错吗?”  “有。”  [2]  踏入高中校园的那一刻,我是很开心的,从镇上的初中,来到了县里,我觉得像是打开了一扇魔法世界的大门。  只可惜,这扇大门在我自我
“Is She your mother?”  “Yes.”  海关大叔打量着我们一家三口,笑着敲章放行,属于我的塞班之旅由此开始。  飞机降落的同时意味着我的时间往前推了两个小时,于是走出机场就刚好遇上塞班的日出。这是一座海岛,而我在还未看到那片蓝色汪洋之前,就已经被这儿的天空俘获。如淡水彩一般铺散开去的朝霞,明动得不染任何尘埃,让无论到了哪儿都渴望逃离的我,终于平静了下来。塞班的海,是能让人忘却
陈含一搅动着杯子里的芒果牛奶冰,这杯冰已经化成水了,杯子外壁像雪一样的冰霜,顺着杯子滑到了陈含一的手臂上,一丝凉凉的触感带动了皮肤的某根神经,于是她鬼使神差地舔了一下粘到芒果冰的手指。  陈含一抬起头,这家店门口有一棵木棉树,当时在这里上学的时候它就在了。每年3月,这棵木棉树跟图书馆门前那两棵一样,开出大朵大朵的花,一树的火红,当时的陈含一坐在窗前,下课的时候总是找各种角度给它们拍照。也有讨厌的时
长路漫漫,烟雨朦胧。门口小巷,那个手持青花伞的孩童早已长大。我站在窗前,望着窗外三三两两散发着青春气息的学生们,不禁想起了曾经这样虔诚地为复旦長途跋涉的日子。  我从初中开始就一直在读《中学生博览》,那时年少不知天高地厚,却被书中的复旦大学深深地吸引。“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从那以后,复旦就真的在我心中长出了萌芽。  我来自教育并不发达的小镇子。中考的时候,是靠定向名额上高中。一中的定向名额有8个
前几天晚上12点收到一个学妹的微信,大致意思是说她非常想上进,但是总有闺蜜找她聊天,朋友找她出去玩儿,还有无穷无尽的社团和学生会活动,让她想学习都不能。  收到微信时,要知道,我已经撂下了三天前就该写完的作业,正在赶舞会主持稿,内心毫无波澜。  但我在高中不是这样的。大学的活动多到令人发指,因为活动本身就是大学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高中虽然也强调多样发展,但着眼现实,最主要的还是学习。所以在这里跟你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鹿鹿,一个简单平凡的15岁女孩,却因与父母间无休止的对峙,产生无法摆脱的成长烦恼……  【第一幕】争吵  旁白:一年半来,鹿鹿一次次地旷课、逃学,成绩下降成了母女俩的主要矛盾。  妈妈:鹿鹿,起床了!起床了!  鹿鹿闷哼一声。  妈妈:6点20了!早饭准备好了,再不起床,上学又要迟到了!  鹿鹿:知道了。  妈妈:都40了!开门!是不是又想翘课?! 
前几天收到一个名叫喵呜的女孩的来信,她在信里告诉小荷,她失恋了,她知道自己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可是她怎么也集中不了精神,心中充满了无助,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什么都做不好。她对自己的否定到了极点,哪怕别人一句小玩笑都会让她琢磨许久——那是不是在諷刺自己?同样的,对别人一句无意间的小小认可,她都会觉得是很大的鼓励和肯定,能让她的心感到安慰和平静。  她还说,她时常有一种感觉,仿佛自己在通过一个长长的
[1]  笃——笃——笃——  钢珠磕碰在桌上的声音。  沙——沙——沙——  0.5mm子弹头划拉稿纸的声音。  哗——  有人翻动书页。  翻书……嗯?翻书!我一个咸鱼翻身,在座位上直起腰板,充分利用颈似鹅脖的优势扭动曲项朝四周巡察一圈。俯仰之间尽是一片四周乌压压、中心白旋儿的发海,唯一能瞧见脸的女士鼻间架个黑色半框眼镜,自上而下铁灰色全套西服,半靠在讲台边饶有兴致地翻弄一本花花绿绿的杂志,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