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题设计“三性”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jnqejbr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下的小学语文试题设计应是课标指引下的新评价方式的体现。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促使学生产生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理想的语文试题设计应做到“三性”。
  一、着眼语感训练,突出技能性
  小学语文试题设计,要紧紧抓住“语感”这一语文素养之魂,捕捉语文知识点和技能训练点,考察学生对语言的感受,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在灵活应用的过程中转化成一种永恒的语文能力。
  (一)根据语境理解词句
  理解词句主要依靠学生对词句的“感觉”。拥有这种语言感受,就能从语感上把握词句,运用词句。
  例1:写出“才”所强调时间的不同意义。
  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长)
  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 )
  才六点他就来了。( )
  六点了他才来。( )
  例2:“__”大家都很生气,异口同声地责问向导。向导没办法,抱起小龟,把它引向大海。那只嘲鸫也颓丧地飞走了……选择你最满意的句子填在横线上。
  ①你不能见死不救。
  ②你可以见死不救。
  ③你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分析]例1中“才”的含义是多元的,通常的考法是提供几种意思,让学生结合句子选义项。这样学生可能碰运气,选对了。上述试题让学生结合语境照样子用一字写出“才”字的意思,强调语境中的感悟。例2为什么选择句子③?不是因为反问句有“语气强烈”的特点,而是因为它适合句段的环境。这就需要比较准确地把握这一反问句的语气、语调,体会其内在的情绪情感。(二)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试题设计要立足教材,立足基本知识和基础能,但并不意味着命题要指向死记硬背。课本中静态的知识只有在动态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内化成能力,所以命题要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
  例3:(文略)
  ①请你用“_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⑦请给过渡句找到合适的位置。( )
  A.填在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之间。
  B.填在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之间。
  C.填在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之间。
  ③联系上下文,在第四自然段的“__”上填上合适的过渡句。
  [分析]上述三道试题都涉及过渡句的考察,但是第一题仅停留在知识的浅层记忆,第二题则是考察对过渡句的理解,第三题是考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正确运用。命题时,我们不妨采用第三种形式,让学生在灵活应用中建立“过渡句”的整体概念,真正体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新课程理念。
  (三)准确感悟重点语言
  文本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最基本、最重要的凭借。命题时应有针对性,从文本出发,把引领学生感悟重点语言作为“超越”的起点,让语文试卷充满语文味。
  例4:根据《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文意,选择加横
  线的三个词语填在括号中。
  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
  1.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
  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
  2.她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地隐退。( )
  3.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
  [分析]此句是文本的中心句,而青春、信念和生命又是句中的中心词,也是文本的重点词。此命题以句解词,以词解句,巧妙融通,引导学生准确地感悟文本的重点词句。
  二、坚持纵横贯通,讲究整合性
  一份优秀的语文试卷,应能全面、综合地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各类语文知识的相互关联
  语文能力的发展是综合地、整体地向前推进的,因此命题时应减少单个知识点的试题,尽可能地将单项题纳入综合题中,引导学生在联系中构建知识,考察学生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
  例5:在本学期的语文书中,我们不但欣赏了( )的燕子和( )的荷花,认识了( )的阮恒和( )的西门豹,我还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可贵的沉默》告诉我:__;《 》让我们明白了__。
  [分析]这道题目覆盖面广,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归类,综合考察学生对多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和中心思想的体会,同时还考察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多种语文能力的巧妙整合
  学生的语文能力涉及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在一份试卷中,要关注多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例6: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走!别等他们醒来。”
  1.选择文中带“口”字旁的词所表达的不同意思(填序号)。
  ①思考②解释,安慰③认同
  “嗯,是个问题!”( )
  “嗯,你看怎么办?”( )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
  2.画“__”的句子该用__的语气来读,画“~”的句子该用一的语气来读。
  3.写话练习。
  如果孩子不抱回来:____
  如果孩子抱回来:____
  [分析]第一小题考察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第二小题是朗读能力的考察,衡量学生对句子表达的不同方式的理解。第三小题考察学生的写话能力与想象能力,在写话中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的高尚情操。
  (三)三维教学目标的彼此渗透
  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我们不仅要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还要渗透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检测和引导。
  例7:小英子认为爱就是掌声和鼓励.好汉查里认为爱就是__,金吉娅认为爱就是__,我认为爱是__。
  [分析]学生边答题,边感受语言魅力,边领略人文情怀,潜移默化地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于阅读理解、语言运用的考察之中。
  三、培养运用能力,注重实践性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运用语文的能力。
  (一)知识与技能的迁移
  在设计语文试题时,可以依托文本,把文本中最有特色的语言样式提取出来,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回忆再现、理解揣摩、迁移运用,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学法、形成能力的目的。
  例8:词语模仿秀。
  “别”有多种类型,长久分别叫“阔别”。不愿分别叫“惜别”。照样子写出三个带“别”的词语:
  例9:句子模仿秀。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短文中画线的句子多有特色啊!我要仔细读读.体会表达方法,然后再仿写一句:____
  [分析]例8中的照样子写词语,不是简单的“别”字的开花组词练习,而是更上一个台阶,依据样式进行理解与运用。例9中的句子是文本中最具特色的语言样式,让学生发现语言上的秘密后再仿写,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二)思维与想象的拓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十分重要,而语文学习中的“创新思维”则更多的是想象与联想。这方面的测试可以将想象与表达结合起来,提供有利于引发学生思维的话题,让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然后写下来。
  例1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善于观察,就会发现问题;只要不断发问.追根溯源.就能把“?”拉直变成“!”。写一段话介绍自己或者他人把“?”拉直变成“!”的小故事。
  [分析]这个话题的创立是从课文中迁移过来的。学生学了课文后,知道了观察、质疑的重要性,此时教师水到渠成地提供与本课主题切近的话题,学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生活中碰到的类似的事例,就会妙笔生花、真情流露。
  (三)积累与运用的糅合
  学生背诵名言警句或诗词、谚语不能仅仅停留在积累上,还要会应用,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11:根据意境巧填古诗句、名言警句或谚语。
  ①初春,我信步来到郊外,瞧,各种各样的花儿竞相开放,红的、绿的、紫的……我不禁吟诵起朱熹的诗句:“____。”
  ②有的同学不读书,虚度光阴,我就用古诗句“__”劝说他。有些同学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我会用“__”这句名言告诫他。
  ③清晨,霞光万丈,我正准备去香山玩,妈妈说:“今天你就别去了,有一句谚语说得好:__。”听了妈妈的话,我留在了家里,中午果然下雨了。
  [分析]诵读经典在各地得到了普遍重视,但学生背得快也忘得快。如果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把语言积累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回忆、理解、感悟、运用中,用自已的语文能力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就会记得更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试题的设计要尽可能多地体现课程目标,努力突出技能性,讲究整合性,注重实践性,力求通过科学的设计试题,全面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教师改进教学实践。
其他文献
整理课确是一种创新。它最大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可能最大的意义就是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观念。我们的教学论最大的转变,就是把老师从自己的教回归学生的学。整理课的知识可能没怎么增加,还是原来知识,但是它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整理。整理课尤其加强了三维目标中“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课型。  (省教研室副主任 柯孔标)  我们省教研室负责小学教学的所有同志一起
有调查发现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较多的现实问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量大,课时紧,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开学后要学近两个月的汉语拼音才能进行生字教学,赶不上急用;根据小学生的思维记忆特点,他们对汉字的识记属于机械记忆,虽记得快,但忘得也快;教师一般采用读、认、写三种方法教学汉字,比较枯燥,因此学生不感兴趣,参与学习的兴趣不高。  针对上述状况,笔者认为低年级识字教学,应通过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充分
“美丽的风景”美在哪里?  王震亚    在《邓小平爷爷植树》(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第3课)有一句话:“‘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那么,“美丽的风景”美在哪里?  首先,树长得非常茂盛,特别漂亮,美景当然是美的。其次,81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小柏树,“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小树苗带着他的希望和心愿茁壮成长,就好像我们小朋友成长似的,能不美吗?再说,邓小平爷爷是
关键词:排球;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2-0020-01  棠张实验小学坐落在美丽的郎溪河畔,是一所省级排球传统特色学校。学校以“文体兼长,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文”:文化修心养性;“体”:体育强身健体)。以排球为抓手,以校本教材、大课间、课外活动、运动训练竞赛为突破口,量体裁衣,以打造出的“一校一品”排球活动特色为支撑
[缘起]    前不久,听了一堂古诗教学课。教师执教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秋思》。这是首极本色、自然的诗,借家书临发又匆匆开封的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的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教师的设计紧紧围绕一个“读”字展开。先要求学生自由地读,把诗读通、读熟,再让学生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用诵读的方式表现出来。整堂课尽是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中间穿插教师的范读。课后我与授课教师作了交流。她的设计理念是“以
被视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最具活力的文字。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起点,把汉字写正确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一、“亡羊补牢”现象剖析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小学生“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要求第一阶段的学生会写“常用汉字800-1000个”。这个数量占了整个小学阶段写字量的40%,可见低年级写字教学的重要性。经过几年的教学研究,笔者发现学生在书写汉字的
关键词:海淀体育;骨干教师;论坛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推进海淀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搭建助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2020年12月25日上午,由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主办、中关村第三小学承办的海淀区“成长中的骨干教师”系列论坛活动在中关村第三小学成功举另办。此次论坛以“做有思想的体育教育实践者
关键词:我是体育教师;送教活动;学习心得  中图分类号:G633 .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 (2020) 02-0041-01  有幸参加学习了2019《我是体育教师》送教雷波活动,感触颇多。首先感谢活动团的老师们,是你们给了深在凉山的我们机会,其次感谢我们学校学识渊博的李龙校长,是您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此次的培训跟以往不同,所有送教教师都身体力行,知无不言,
一、为什么阅读教学需要“整体感知”?    1、从一道阅读竞赛题说起  去年底,我县举行了一次六年级阅读知识竞赛。赛后,我对县城几所学校考生的考卷进行了分析。其中有一题令我大吃一惊,错误率高达96.7%。这道题目要求简单,只是让学生将一句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放回到原文当中。结果学生没有理解原文中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答案五花八门。从这道题可以看出,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极其薄弱。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
关键词:亲子运动会;办学理念;分司厅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5-0088-01  2019年4月16日,伴随着春天的氣息,北京市东城区分司厅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阳光体育、共享成长”体育节拉开了序幕,师生及家长迎来了此次体育节第一个篇章——二年级亲子运动会。  在启动式上,随着哨声响起,参赛小运动员与父母并肩同行,一起参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