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一扇扇“课外阅读”的窗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bra4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个部分。课程表上的一个个小方框就像一圈圈围墙,方框内安排的语文课堂好像墙内的小天地,学生在这小天地里阅读课文。如果在墙上开启一扇扇课外阅读的窗,把课文学习与课外阅读自然而紧密地联系起来,学生就将领略到墙外大语文广阔世界的无限精彩。
  窗口一:同一体裁
  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例,从体裁上来看,有记叙文,如《但愿人长久》《我给江主席献花》等;有诗歌,如现代诗《老师,您好!》、古诗《望洞庭》等;有议论文,如《说勤奋》;有说明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等;有神话传说,如《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等等。不同体裁的文章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我适时抓住不同的体裁,进行课外阅读的推荐。例如,学习《开天辟地》时,我鼓励学生阅读其他的神话故事。一时间,一股读神话风在我们班级盛行,于是,我组织了神话故事阅读交流活动,《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很多故事至今还被同学们津津乐道。
  窗口二:同一对象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两首》(包括《望洞庭》和《峨眉山月歌》)都是以“月”为主题的。学完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月亮是历代文人墨客所热爱的对象。刘禹锡月下观景,李白月下出行,你还知道哪些诗人笔下的月亮呢?赶紧去找来读一读吧。连续两周时间,《静夜思》《古朗月行》《望月怀远》《月下独酌》……一首首与月亮有关的诗被写到了班级的“怡园诵读”专栏,晨诵、午读月亮诗歌不绝于耳。
  窗口三:同一主题
  从主题上看,课本中有描写自然景观的美文,如《泉城》《九寨沟》;有记叙重大历史事件的文章,如《虎门销烟》;有赞美美好品质的故事,如《诚实与信任》《九色鹿》;有反映民风民俗的文章,如《春联》。教材编写时,编者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分组,每一单元的主题都相对集中,但毕竟课本中的内容是有限的,教学中我总是考虑如何进行适当的拓展。例如学习完第三单元《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后,我们班开展了“跟着名篇游名胜”活动,我们跟着杨逸畴去了世界最深最长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跟着杨其力欣赏了神奇的五彩池,跟着碧野前往七月的天山,跟着老舍欣赏桂林山水……再比如,学完《春联》后,学生和我一起约定,过年时,他们会帮着爸爸妈妈挑选对联;去亲朋好友家拜年时,他们会记下门上的对联……
  窗口四:同一作者
  教材中有一些文章注明了作者。对于一些名家,我总会顺势引导学生阅读他的其他作品。比如,学完《珍珠鸟》后,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冯骥才笔下那可爱淘气的珍珠鸟,我顺势说道:“冯骥才还有一本好玩的书——《俗世奇人》,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拥有让人叹为观止的绝活,其中的每一件事都令人匪夷所思,但绝对又都是真人真事。”很自然的,我把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推荐给了学生。
  窗口五:同一篇章
  很多文章都有一定的写作背景,了解其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与情感。所以,我鼓励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都要从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入手,而这个了解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课外阅读信息筛选的过程。例如学习《江雪》一诗,一定少不了阅读有关柳宗元的生平事迹,只有阅读其境遇,才能理解柳宗元借山水景色寄托自己不同流合污的清高与孤傲的情感。
  语文课本里包含着不同体裁、不同对象、不同主题、不同作者、不同篇章的精彩,但毕竟只有二三十篇。如果通过教师的巧妙创设,在语文课堂的墙上开启不同的窗口,就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更多精彩。我相信,随着窗口的洞开,学生的阅读积淀、语文素养也会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
其他文献
期刊
【设计思考】  今年我校读书节的尾声,正值圣诞节。这一节日虽然源于西方,但它已经是一种属于全世界的文化,尤其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如何抓住机遇,过好双节?经师生讨论,“圣诞·读吧”悦读活动由此展开。  “读吧”含义有二:其一,号召学生们时刻不忘阅读;其二,借圣诞之际给学生们提供一个特定的“悦读”场所——读图、读诗、读文、读影视……  【活动过程】  一、 读海报,引入圣诞  师:一只快乐的小兔子把我们
我斗胆建言,我们能不能先不急于谈种种时尚的新理念,能不能先从我们耳熟能详的教育箴言去反观我们的教学——也许,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正途就藏在人人共知的常识之中。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刚听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便觉得这是典型的夸张句,是在刻意突出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然而,随着生活阅历的加深和对语文教学的实践思考,我越来越觉得这一句平实的描述,道出了语文的内涵,没有丝毫的夸张和做作。那么,语文教
大道至简,梦想原本可以很简单。从事小学语文教学近二十年了,我一直追寻着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梦想:做孩子们快乐的同行者。  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我们已经习惯了师道尊严,正襟危坐的教师形象早已定格在许多孩子心间。有不少孩子,行走在路上,远远地看到了教师,有人开始躲闪,有人择路走远;课前的教室里热闹非凡,每个孩子都有着生动的表情,灵动的眼神,而恢复安静却只需要一瞬间,就是老师出现的那一刻。  课堂需要纪律的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必须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去思考、体验、感受、交流,获得语文基本素养,就像园丁种花一样,默默地“等待花开”。  一、 花开在“何时”  一般来说,“等待”策略的使用有两个前提:第一是教师做好等待的前置;第二是文本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当这两个前提满足了,就到了花开的时机。  以《林冲棒
【设计思考】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1《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儿歌,作者巧妙地将十个数字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充满儿童情趣,同学们十分爱读。结合本班学生平时诵读的《数字歌》《对数歌》等,我决定开展“数字儿歌”系列阅读活动。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愉悦地、创造性地诵读和欣赏数字儿歌,充分感受其节奏感、趣味性和生活性,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提高学生语言感受力,激发学生对数字儿歌的兴趣,在课
学好汉语拼音是小学生语文学习入门的关键一步。根据学生爱动、爱唱、好奇的心理特点,我在拼音教学中,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 教学儿歌,激发学习兴趣  有兴趣才有动力。为了在入学时就让学生对拼音字母有感性认识,我教给学生《拼音字母用处大》的歌曲,并配合舞蹈动作,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学6个单韵母和四声,抓住单韵母的发音口形和声音特点,让学生学习《韵母最爱戴帽帽》的歌曲和舞蹈
【设计思考】  苏教版小语三年级课文《哪吒闹海》选自中国古典巨著《封神演义》,可否把这样的长篇带给学生?思考之后,我选择了连环画。  《封神演义》连环画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较青少版更易走进三年级学生的阅读视野。  我把这套连环画带进班级,学生人手一本,利用两周时间交换阅读。这节课就是交流学生的阅读情况,旨在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交流过程】  一、 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