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老师”的灵活运用可以提高幼儿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能力。我在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开展了多年的“小老师”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小班的孩子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小老师 幼儿教学 灵活应用
一、在小班上学期,由于孩子的年龄比较小,这时候只能在孩子“头上戴个好看的帽子”叫“小老师”,从而来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事情:
(一)在孩子心目中树立“小老师”的形象
孩子刚来幼儿园时,会有哭闹现象。这时,老师就要讲给他听:我是老师,你看,老师和你一起上幼儿园,老师都不会哭,以后你就是我的“小老师”,做“小老师”也不能哭哟。这时,教师就立即称呼他为:“小老师”,孩子便会融入这个大家庭里。
(二)运用“小老师”培养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个阶段的孩子年龄比较小,只能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从而培养师幼的感情。如:教师可有意识地说:“某某小老师,帮我把那个本子拿给我”、“某某小老师,帮我拿杯……”这样可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小老师”的运用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刚入园,孩子各方面的习惯还没养成,如:当他们玩完玩具时,作为教师就要用“小老师们”来称呼,你们帮我把玩具送回家。午睡时,告诉“小老师们”我们玩了半天了,应该安静地睡觉了。下午,小老师们还要起床玩玩具呢。这样,既培养了孩子收拾玩具的好习惯又培养孩子养成午睡的好习惯,同时也让孩子树立起自己是个“小老师”的形象。
在这个时期,我向家长简单调查了孩子在家的情况,大部分的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经常这样对着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说:“我是小老师,我来帮你们拿杯子……”“我是小老师,玩具要送回家休息,我也要早点睡觉,明天小老师还要上学呢。”从这些调查中可以看出,“小老师”的运用不仅改正孩子上幼儿园哭闹的行为,而且,帮助孩子初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以及养成好的习惯。
二、小班下学期,孩子对“小老师”这一词并不陌生了,所以,我就以下几点来培养他们:
(一)游戏活动课上“小老师”的运用
在活动课上,我让孩子模仿老师的样子到前面领读数字或字宝宝,这样不仅培养孩子的模仿能力和增强孩子的自信,还可以巩固孩子所学的知识,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10分钟启蒙阅读时,我让一个孩子戴着耳麦做小老师,这样可以起着带头领读的作用,而且对阅读的兴趣更浓。
(二)“小老师”在纪律中的运用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并且和同伴之间的交往都很熟,所以他们不管是午睡还是进餐的时候都喜欢和同伴叽叽喳喳地交流,这时,我就请个小朋友做“小老师”来管理,叫孩子们不要说话,要安静休息、安静地吃饭。这样,下次你才会有机会做“小老师”。
(三)“小老师”在生活中的运用
当我们的孩子要用到幼儿用书的时候,教师可以指派几个孩子做“小老师”发书、收书;进餐前可以让孩子发筷子、端饭……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小老师”的重要性。
(四)“小老师”在节日活动中的运用
当每个节日要到来时,教师应该在班上举行庆祝活动,这时,我让孩子轮流做“小老师”在集体面前做大胆的表演:语言表演、舞蹈、儿歌等节目,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节日的气氛以及培养他们大胆、自信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那么,在这个学期中,我也向家长做了一个调查,孩子们在家里模仿“小老师”,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坐在沙发上,由她做“小老师”表演儿歌、舞蹈等,并且在家里的各方面表现都比以前有所进步,以前吃饭慢的甚至不想吃的,晚上不想睡觉的,现在总认为自己是个“小老师”,就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
由此可见,“小老师”在小班孩子身上的运用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我们还要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来合理地利用“小老师”这个身份来让孩子融入这个大家庭里,来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等,从而,让孩子们喜欢上幼儿园。
【关键词】小老师 幼儿教学 灵活应用
一、在小班上学期,由于孩子的年龄比较小,这时候只能在孩子“头上戴个好看的帽子”叫“小老师”,从而来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事情:
(一)在孩子心目中树立“小老师”的形象
孩子刚来幼儿园时,会有哭闹现象。这时,老师就要讲给他听:我是老师,你看,老师和你一起上幼儿园,老师都不会哭,以后你就是我的“小老师”,做“小老师”也不能哭哟。这时,教师就立即称呼他为:“小老师”,孩子便会融入这个大家庭里。
(二)运用“小老师”培养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个阶段的孩子年龄比较小,只能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从而培养师幼的感情。如:教师可有意识地说:“某某小老师,帮我把那个本子拿给我”、“某某小老师,帮我拿杯……”这样可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小老师”的运用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刚入园,孩子各方面的习惯还没养成,如:当他们玩完玩具时,作为教师就要用“小老师们”来称呼,你们帮我把玩具送回家。午睡时,告诉“小老师们”我们玩了半天了,应该安静地睡觉了。下午,小老师们还要起床玩玩具呢。这样,既培养了孩子收拾玩具的好习惯又培养孩子养成午睡的好习惯,同时也让孩子树立起自己是个“小老师”的形象。
在这个时期,我向家长简单调查了孩子在家的情况,大部分的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经常这样对着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说:“我是小老师,我来帮你们拿杯子……”“我是小老师,玩具要送回家休息,我也要早点睡觉,明天小老师还要上学呢。”从这些调查中可以看出,“小老师”的运用不仅改正孩子上幼儿园哭闹的行为,而且,帮助孩子初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以及养成好的习惯。
二、小班下学期,孩子对“小老师”这一词并不陌生了,所以,我就以下几点来培养他们:
(一)游戏活动课上“小老师”的运用
在活动课上,我让孩子模仿老师的样子到前面领读数字或字宝宝,这样不仅培养孩子的模仿能力和增强孩子的自信,还可以巩固孩子所学的知识,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10分钟启蒙阅读时,我让一个孩子戴着耳麦做小老师,这样可以起着带头领读的作用,而且对阅读的兴趣更浓。
(二)“小老师”在纪律中的运用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并且和同伴之间的交往都很熟,所以他们不管是午睡还是进餐的时候都喜欢和同伴叽叽喳喳地交流,这时,我就请个小朋友做“小老师”来管理,叫孩子们不要说话,要安静休息、安静地吃饭。这样,下次你才会有机会做“小老师”。
(三)“小老师”在生活中的运用
当我们的孩子要用到幼儿用书的时候,教师可以指派几个孩子做“小老师”发书、收书;进餐前可以让孩子发筷子、端饭……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小老师”的重要性。
(四)“小老师”在节日活动中的运用
当每个节日要到来时,教师应该在班上举行庆祝活动,这时,我让孩子轮流做“小老师”在集体面前做大胆的表演:语言表演、舞蹈、儿歌等节目,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节日的气氛以及培养他们大胆、自信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那么,在这个学期中,我也向家长做了一个调查,孩子们在家里模仿“小老师”,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坐在沙发上,由她做“小老师”表演儿歌、舞蹈等,并且在家里的各方面表现都比以前有所进步,以前吃饭慢的甚至不想吃的,晚上不想睡觉的,现在总认为自己是个“小老师”,就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
由此可见,“小老师”在小班孩子身上的运用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我们还要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来合理地利用“小老师”这个身份来让孩子融入这个大家庭里,来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等,从而,让孩子们喜欢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