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女性读者读请照词首先被词中描绘的一幅幅充满情趣的生活图景所吸引,在我眼前不时掠过一个女词人高贵的身影,那种种风雅的举止,或品茶,或饮酒,或赏花焚香,或游山玩水,似把人带到女词人的身边,与她共享富有情趣美的生活。
1. 品茶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摊破浣溪沙》)
酒阑更喜团茶苦。(《鹧鸪天》)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转调满庭芳》
以上几例词都谈及饮茶之事。中国历代讲究茶艺者甚多,以宋为盛。宋人都喜好饮茶,而文人雅士更藉赛茶的好坏和泡茶的技术,号称“斗茶”。斗茶必须精于茶理,且多取上品为之。生长于书香门第的李清照则惯于此戏。词例中“分茶”“活火”两个行家的话,表现了李清照在茶艺方面的造诣。李清照饮茶、斗茶,其目的当然不在解酒,而是一种怡情养性的艺术活动。想象着,其实又似欣赏着李清照平心静气、慢条斯理的煎茶,分茶,及至终于满怀惬意地饮茶时,你还会觉得“饮茶”仅仅是吾辈们解渴的行为吗?女词人的“饮茶”其实是“品茶”,真是别有意趣的美!
2. 饮酒
历代文人雅士多与美酒结下不解之缘。李清照虽然是一位女性文人,她对酒的爱好却毫不比男士逊色。“酒”在李清照词中是重要素材之一。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转调满庭芳》)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菩萨蛮》)
但李清照的酒量不大,她在词中也不时提到“病酒”的种种情况。如上例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又如“新来瘦,非干病酒。”(《凤凰台上忆吹萧》)
李清照对饮酒的各种趣味都能深刻体会,酒是在她日常生活中,用以排愁解闷的消遣活动之一。中国古代文坛上,女性作家中,有李清照这般好酒的,恐不多见。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真一世奇女,一个女子,喝得晕乎乎的,连回家的路都找不着了,即使在今天,也不多见。但李清照又是绝非滥酒之人,以词中所写,某日黄昏,一个妙人儿,独自驾着小船,一边游湖一边品酒,那该是一种多么浪漫惬意的情景啊。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女词人的魁首,而其爱酒之深,亦可与李白、苏轼同列。在李清照笔下,酒与她的诗词一样,随着她人生经历的跌宕起伏而变化,显得多姿多彩。早期,李清照的词主要是写少女情怀的浪漫,以及与赵明诚的相亲相爱。此时,清照词中的酒,也是一种浪漫、潇洒与祥和的美丽,前面这首《如梦令》便是例证。另外还有“雪里已知春有意,寒梅点缀琼枝腻……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女词人高举酒盏,为超凡脱俗的梅花所倾倒,宁愿拚着一醉。“莫辞醉”显示出不怕失态、无所顾忌的人间至情和豪放性格。
3. 赏花、焚香
大凡女人十之八九是爱花的,李清照也不例外,而且李清照把感情完全融注在花的世界中,她的词几乎都有“花”的出现,或是以花为题。桂花、梅花、菊花、牡丹在词中时有出现。
暗淡经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花妒,菊花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鹧鸪天》)
这首词题咏的是桂花。李清照不喜欢那种大红大紫艳俗的名花,她欣赏桂花那种淡泊、自在、不汲汲于世俗荣利的高洁品性。这实际是她自己人生态度和审美观念的折射,是一种审美移情。她敢于批评屈原“无情思”,显示出一种不同凡响的勇气。
在众多花卉中,李清照最爱梅,在她的词中,带梅字的词汇最多。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
这是一首咏梅词。上阙关联紧密,意象逐层推进,由冬“雪”转向“寒梅”,再转向更细的视象“香脸”,然后以一个新鲜意象——玉人出浴——刹住。寒梅、玉人,均与雪的氛围关联,有凉感。女词人把凌寒吐艳的梅花人格化,塑造成一个有生命、有呼吸、冰清玉洁、超群绝俗的美人。“香脸半开娇旖旎”,很有情味,“半开”比全开更有含蓄的魅力,更增一种娇羞的美感,有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犹抱琵琶半遮面”所含蕴的美感,令人望风怀想。下阕则拈来玲珑月光,烘托出月夜、雪霁、梅花的美妙氛围。女词人高擎酒盏,为这性格高洁、超凡绝俗的梅花所倾倒,宁愿拼着一醉。这里流露出作者对美的性格,美的品质,美的事物有着执着的追求和钦羡。“莫辞醉”显示出不怕失态,无所顾忌的人间至情和豪放性格。中国人爱梅,恐以宋人为最,“梅妻鹤子”的传说,成为千古佳话。李清照的爱梅,也许受了这一风气的影响。读者朋友们也会因女词人爱梅而更爱梅吧。
在李清照词中或明或暗多次写到焚香。古时官宦人家,多讲求焚香,以增加生活情趣。李清照的闺房之中,朝夕是香烟缭绕。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满庭芳》)
寒日箫箫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未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鹧鸪天》)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醉花阴》)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孤雁儿》)
以上几例都提到焚香(有关词语已加着重号),它是李清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细节,不仅如此,焚香也是女词人精神情绪的寄托释放,词人或喜或悲,或忧或愁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从这香烟缭绕中窥见一斑。
4. 游玩
李清照描写游玩题材的词数量也不少,这些词大多写于她的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语言活泼秀丽,感情真挚自然,读来饶有意趣。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怨王孙)》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
前两例女词人写的都是游玩大明湖,她沉醉于美丽的大自然风光。在古代女子中,能够走出深闺大院与大自然共相亲已属极雅的生活情趣,尤其那“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和“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两句,令人联想,女词人心灵之玲珑剔透,与天地精神独往来,与大自然灵犀相通的活泼天性,她是何等的一个妙人儿。第三例本是描写女子玩荡秋千的平常游戏,一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绝妙地刻划了少女一段心事,她靠在门边,回头偷窥,露出恋恋之情,有意全似无意,又全含在无意之中,少女的情思跃然纸上。
当然,李清照词带给人的美的享受绝不仅限于词的题材所折射出的美的生活情趣,还有更多的美的特质可寻,本文不再涉及。
(兰溪市第六中学)
1. 品茶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摊破浣溪沙》)
酒阑更喜团茶苦。(《鹧鸪天》)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转调满庭芳》
以上几例词都谈及饮茶之事。中国历代讲究茶艺者甚多,以宋为盛。宋人都喜好饮茶,而文人雅士更藉赛茶的好坏和泡茶的技术,号称“斗茶”。斗茶必须精于茶理,且多取上品为之。生长于书香门第的李清照则惯于此戏。词例中“分茶”“活火”两个行家的话,表现了李清照在茶艺方面的造诣。李清照饮茶、斗茶,其目的当然不在解酒,而是一种怡情养性的艺术活动。想象着,其实又似欣赏着李清照平心静气、慢条斯理的煎茶,分茶,及至终于满怀惬意地饮茶时,你还会觉得“饮茶”仅仅是吾辈们解渴的行为吗?女词人的“饮茶”其实是“品茶”,真是别有意趣的美!
2. 饮酒
历代文人雅士多与美酒结下不解之缘。李清照虽然是一位女性文人,她对酒的爱好却毫不比男士逊色。“酒”在李清照词中是重要素材之一。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转调满庭芳》)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菩萨蛮》)
但李清照的酒量不大,她在词中也不时提到“病酒”的种种情况。如上例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又如“新来瘦,非干病酒。”(《凤凰台上忆吹萧》)
李清照对饮酒的各种趣味都能深刻体会,酒是在她日常生活中,用以排愁解闷的消遣活动之一。中国古代文坛上,女性作家中,有李清照这般好酒的,恐不多见。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真一世奇女,一个女子,喝得晕乎乎的,连回家的路都找不着了,即使在今天,也不多见。但李清照又是绝非滥酒之人,以词中所写,某日黄昏,一个妙人儿,独自驾着小船,一边游湖一边品酒,那该是一种多么浪漫惬意的情景啊。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女词人的魁首,而其爱酒之深,亦可与李白、苏轼同列。在李清照笔下,酒与她的诗词一样,随着她人生经历的跌宕起伏而变化,显得多姿多彩。早期,李清照的词主要是写少女情怀的浪漫,以及与赵明诚的相亲相爱。此时,清照词中的酒,也是一种浪漫、潇洒与祥和的美丽,前面这首《如梦令》便是例证。另外还有“雪里已知春有意,寒梅点缀琼枝腻……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女词人高举酒盏,为超凡脱俗的梅花所倾倒,宁愿拚着一醉。“莫辞醉”显示出不怕失态、无所顾忌的人间至情和豪放性格。
3. 赏花、焚香
大凡女人十之八九是爱花的,李清照也不例外,而且李清照把感情完全融注在花的世界中,她的词几乎都有“花”的出现,或是以花为题。桂花、梅花、菊花、牡丹在词中时有出现。
暗淡经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花妒,菊花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鹧鸪天》)
这首词题咏的是桂花。李清照不喜欢那种大红大紫艳俗的名花,她欣赏桂花那种淡泊、自在、不汲汲于世俗荣利的高洁品性。这实际是她自己人生态度和审美观念的折射,是一种审美移情。她敢于批评屈原“无情思”,显示出一种不同凡响的勇气。
在众多花卉中,李清照最爱梅,在她的词中,带梅字的词汇最多。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
这是一首咏梅词。上阙关联紧密,意象逐层推进,由冬“雪”转向“寒梅”,再转向更细的视象“香脸”,然后以一个新鲜意象——玉人出浴——刹住。寒梅、玉人,均与雪的氛围关联,有凉感。女词人把凌寒吐艳的梅花人格化,塑造成一个有生命、有呼吸、冰清玉洁、超群绝俗的美人。“香脸半开娇旖旎”,很有情味,“半开”比全开更有含蓄的魅力,更增一种娇羞的美感,有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犹抱琵琶半遮面”所含蕴的美感,令人望风怀想。下阕则拈来玲珑月光,烘托出月夜、雪霁、梅花的美妙氛围。女词人高擎酒盏,为这性格高洁、超凡绝俗的梅花所倾倒,宁愿拼着一醉。这里流露出作者对美的性格,美的品质,美的事物有着执着的追求和钦羡。“莫辞醉”显示出不怕失态,无所顾忌的人间至情和豪放性格。中国人爱梅,恐以宋人为最,“梅妻鹤子”的传说,成为千古佳话。李清照的爱梅,也许受了这一风气的影响。读者朋友们也会因女词人爱梅而更爱梅吧。
在李清照词中或明或暗多次写到焚香。古时官宦人家,多讲求焚香,以增加生活情趣。李清照的闺房之中,朝夕是香烟缭绕。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满庭芳》)
寒日箫箫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未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鹧鸪天》)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醉花阴》)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孤雁儿》)
以上几例都提到焚香(有关词语已加着重号),它是李清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细节,不仅如此,焚香也是女词人精神情绪的寄托释放,词人或喜或悲,或忧或愁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从这香烟缭绕中窥见一斑。
4. 游玩
李清照描写游玩题材的词数量也不少,这些词大多写于她的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语言活泼秀丽,感情真挚自然,读来饶有意趣。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怨王孙)》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
前两例女词人写的都是游玩大明湖,她沉醉于美丽的大自然风光。在古代女子中,能够走出深闺大院与大自然共相亲已属极雅的生活情趣,尤其那“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和“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两句,令人联想,女词人心灵之玲珑剔透,与天地精神独往来,与大自然灵犀相通的活泼天性,她是何等的一个妙人儿。第三例本是描写女子玩荡秋千的平常游戏,一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绝妙地刻划了少女一段心事,她靠在门边,回头偷窥,露出恋恋之情,有意全似无意,又全含在无意之中,少女的情思跃然纸上。
当然,李清照词带给人的美的享受绝不仅限于词的题材所折射出的美的生活情趣,还有更多的美的特质可寻,本文不再涉及。
(兰溪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