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重整“平抛运动”实验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利用手机视频慢拍、现场投屏播放、随时停帧观察等信息技术手段,将“平抛运动的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论证过程记录下来,供大家参考,让各位物理同行在课堂上重现实验过程,更好服务于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平抛运动;物理;实验;慢拍;投屏
  2017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物理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学本质,增强科学探究能力。随着生活中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直观性、丰富性、可重复性等特点,突破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器材、技术的限制,巧妙地化抽象为形象,变动态为静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使教学的目标得以实现。
  本文以作者开设的一堂市级公开课《平抛运动》为教学实例,介绍应用信息手段来突破原有实验论证的瓶颈,将教学过程实录成文,供大家探讨和交流。
  一、 教材提供的实验论证方法
  作者使用的教材是山东科技出版社的高中物理《必修二》,在“第三章第3节:平抛运动”教学中提供两个实验论证,第一: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平抛运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動。
  教材在这两个实验论证中,应用“图一”所示的平抛器材来论证第一个结论,其论证的依据为观察到“两小铁球同时到达E处,发生碰撞”,即得证;应用“图二”示的“平抛竖落仪”、“图三”示的“频闪照相”两种方法来论证第二个结论,其论证的依据分别“听到两个小球同时落地”、“看到频闪照片两球在同一时刻的高度相同”即得证。
  二、 上述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困难
  以上3个实验,从理论上都可以很好地进行实验论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存在一些不足:第1个实验,由于两个小铁球从平抛到相碰的所用时间极短,两球碰撞的那一瞬间捕捉也较为困难,特别是后排的大部分同学不易观察;第2个实验只听其声,无法观察其过程,缺乏过程中任意位置两球的对比,学生不一定信服;第3个实验“频闪照片”确实能非常好地展现出运动过程中的两球位置关系,但由于频闪照相机器材费用贵、拍摄暗室环境要求高、冲洗照片技术麻烦且论证周期长等因素,大多数的中学无法实施等问题。
  基于以上的原因,作者结合日常生活所用的信息技术,为本节课的实验呈现方式重新开发与整合,做到过程透明、直观,结论自然而然,令人信服,具体过程如下:
  三、 实验硬、软件要求
  (一) 实验所需器材
  具有视频慢拍功能手机一部(如苹果、乐视等手机)、iTools3.0电脑软件(下载地址https:∥www.itools.cn/),笔记本电脑一台,J2154平抛运动实验器(网络购物平台有售),无线路由器一台。
  (二) 投屏环境要求:
  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必须连在同一个wifi下才能投屏,wifi可以不连接网络。
  (三) 投屏操过流程
  (1) 在笔记本上安装itools电脑软件,完成后打开;
  (2) 确保笔记本的wifi连接和手机wifi连接使用的是同一个局域网;
  (3) 打开itools电脑端,在“工具箱”找到“录屏大师”入口,点击进入;
  (4) 开启手机,手指从手机屏幕的底部向上滑动,拉出“控制界面”,点击“屏幕镜像”选项,选择需要连接的电脑,成功后就可以将手机屏幕投影到笔记本电脑上;
  (5) 打开手机的照相机功能,选择“慢动作”拍摄,手机摄像头相当于移动投影仪。
  四、 实验的论证过程
  实验论证一:“平抛运动的水平方向的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一) 实验仪器J2154(图四)简单介绍
  1. 电磁铁C、D、E通电时,具有磁性,能够吸引小铁球,开关控制电磁铁C、D同时接通和断开电源。
  2. 接通电源,在电磁铁C、D上各吸住一个小铁球,然后断开电源,两个小铁球从同一高度同时滑落,当两小铁球分别滚落到其水平轨道时,它们的水平速度相同,此后B轨道上的小铁球近似地作匀速直线运动,A轨道上的小铁球离开水平抛道后,将作平抛运动。
  (二) 实验操作过程简要记录
  1. 按投屏操作要求连接好手机和电脑后,打开手机“慢动作”视频拍摄功能,设置成1秒钟拍摄240帧,正常播放速度1秒钟24帧,这样就相当于在播放时,视频放慢了10倍。
  2. 请一个同学上台协助控制电磁铁的开关,教师给予开始的口令,进行视频拍摄,全班同学也可以通过投屏功能,在班级大屏幕观察拍摄过程,拍摄完成后,马上进行现场播放。
  (三) 视频播放的两种方式
  1. 视频直接投屏播放:点开录制的视频,直接播放,由于放慢10倍,大家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两个小球在运动过程中,视觉能捕捉的各时刻,两球基本都处于同一竖直线,并且两个小铁球最终碰在了一起。
  2. 手动控制逐帧播放:点击一下已拍摄的视频,在视频下方会出现拍摄的连续帧,用手按住帧进行拖动,并可随时停帧观察,随意多停几个位置,可见两个小球都在同一竖直的线上(图五),并且可以拖出相碰在一起的帧进行清晰展示。
  实验论证二:“平抛运动的竖直方向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
  首先介绍电磁铁C、E和光控开关M的工作原理:光控开关M挡光时自动切断电磁铁E的电路,滑离水平轨道的小球作平抛运动的同时,使被吸在电磁铁E上的小球作自由落体运动。
  教师重复上述过程中的慢拍过程、视频直接投屏播放、手动控制逐帧播放等过程,学生清晰得看到两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在同一高度,直至两球相碰,进而使“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为自由落运动”得到验证(图六)。
  为了更好地对比,在三个电磁铁上均吸住小球,重复以上操作,可观察到平抛运动的小球在任一时刻与自由落体的球在同一水平面,同时与匀速运动的球在同一竖直线上,并且三个小球最终同时碰到了一起(图七),让论证更完美。
  以上是平抛运动实验论证部分的文字实录,在教学过程做的三个演示实验,每个实验实际完成时间约为0.3秒,加上与学生一起慢放观看、重复观察、停帧对比等操作,每个实验实际用时不到1分钟,总共用时不到3分钟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利用手边的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达到了文化知识上的理解、学习欲望上的提升、处理问题上的开拓、实验态度的严谨等效果,也正符合当前教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五、 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去研究如何利用新技术突破原有的教学瓶颈,即使所作的突破似大海中的一滴小浪花,但只要大家都去探索与改进,一定可集慧成河,终流成海。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及其基本原理[J].教育研究,2002.
  作者简介:
  许林民,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闽侯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余秋雨先生将《文化苦旅》中的每个篇名都起得典雅而带有风韵.倒不是说花了很多的精力去构思,而是大部分的山水和人文都处于江淮和江南地段,其本身的存在就带有着一种小家碧
期刊
新课改的指引下,中小学设定的德育教育日渐拓展。依循了“每天读书半小时”这样的校训,展开关联着的德育培育。养成优良习惯,培育更为健康的平常生活习惯。每天读书半小时特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初中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微课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正是由于微课在教学内容上能抓住重点且简练的教学特点,以及微课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方便并没有特殊限制、在学习中的应用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可以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微课在教学中的发展和应用才会越来越普遍。由于微课对广大群众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大一部分初中地理老师已经将微课引用到课堂教学过
摘 要:在一段时间内国内外所发生的大事件便是时事政策,在高中政治学习的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生可以对当前的时事政策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从而强化对高中政治课本内容的理解程度。由于高中政治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而通过对时事政治的学习可以弥补高中政治教材中的局限性,同时将时事政策与高中政治知识相融合还可提高高中生的政治思想水平,从而有效提高政治学习能力。本文探讨了时事政策在政治学习中的重要性。  关
现代社会已进入大众娱乐时代,流行语的使用更是广泛,每年的流行语层出不穷,这些流行语反应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关注点,甚至是时代背景各方面的信息。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流行语的性质特
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而且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里,规律教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物理规律教学要联系过去的与将来的知识,得出并建立物理规律的理论依据,掌握怎样研究规律的手段,从而使学生理解相关的物理意义;认清所研究的物理规律与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激发和安排学生掌握用物理规律、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难题。在物理规律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掌握物理的规律,还要让学生掌握物理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升观察事物、动手作实验的能力,同时提高独立思
一大早从中国北京上车,下车后到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上班,当天晚上还可以再回到北京,这在未来不久将是完全可能的事情。美国一家公司正研制一种真空管道运输系统,建成后北京到纽约
【摘要】高校管理工作是高校发展的关键环节,对高校的健康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以高校管理为研究对象,对新时期我国高校管理中存在的共同障碍与对策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高校管理 障碍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23-02  一、前言  当前,我国高校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共同障碍。近年来,我国高校频繁被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