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古诗文活动的推广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xyj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观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诗教历史的国家,诗教思想一脉相承,诗歌节奏始终激荡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中。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輩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中华经典古诗文,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笔者想起曾看过的文章片段:“何为‘文化’?文化,就是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处的修养,无需他人提醒的自觉,以约束自我为前提的自由和站在他人的角度能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的原因
  “少年若天成。”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目的在于打好人生的底本,可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样,新课标要求一年级至六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强调“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还有,江西省南昌县教研室出版的《书香童年》读本集中为县域小学生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阶梯式地储备知识,积累学识,拓展视野。这些都足以证明,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要让这些站在新时代三尺讲台,并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项历史使命,就必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其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前行前进,迸发力量。
  鉴于这些,笔者在班级中尝试着开展“诵读经典古诗文活动”的推广,旨在通过耳濡目染,直面经典的方式,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使融合在经典古诗文间的中华民族的大智慧、正风骨、宽胸怀,以及严明的道德准则和向上的人生信念,润物细无声般扎根于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在享受“与书为友,与经典为伴”的吟诵乐趣中,真正提高人文修养,积淀人文功底,为孩子们营造人文的童年,经典的童年,诗意的童年。
  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的方法
  这两年来,笔者通过尝试并有效地开展诵读经典古诗文活动,在此与大家分享拙见。
  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小学阶段(6-12岁)是人一生中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而在儿童的记忆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水平的基础。”由此可见,加强古诗文的背诵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进行古诗文的诵读将对丰富学生的语言、思维和智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活动初期调查问卷中,教师发现孩子们脑中记得最深、口中背的最多的是电视广告,唱得最广的是肤浅庸俗的流行歌曲。倘若我们用经典的古诗文取而代之,这将成为孩子们学习的精神食粮,其间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笔者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适时地推广古诗文,增加学习的趣味,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这当然对语文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的人文性 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人格的养成,奠基就在童年。趁早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接触最具道德、文化价值的古诗文,定能渐启智慧,养其品德。同理,教师所面对的学生,首先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独立的人格,他们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在他们的身上都蕴藏着独立的潜能。所以,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文明礼仪的教育无不渗透着经典文化的传承,让学生从古典诗文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用古诗文的精华来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使民族文化世世代代都能散发出浓郁的芬芳,四溢的书香气息,这也正体现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的恒久性 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作为重要目标之一;此外,新课标也要求,阅读必须是为提升学生精神生活的活动,为养成学生终身读书习惯,培养阅读兴趣和终身持续发展的奠基。基于这两点,南昌县教研室为全县语文教师配备的《书香童年》读本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需求“授渔”,渗透古诗文的教学,陶冶诗意情操,满足学生学习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鉴赏美、追求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均衡学习,培养良好习惯,享受学习快乐,全面自由发展。
  结束语
  毋庸置疑,在小学语文教研的道路上,开展诵读古诗文、推广古诗文,是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的,是符合人文的精神内涵的,更是顺应时代的前进步伐。古人云:“为人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因此,对于学生,学好基础知识,铺垫桥梁,用心吟诵古诗文,浸润经典,传承经典,可积累丰厚底蕴,可造就文化人生。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振兴路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我国璀璨的民族文化长河中,古典诗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着炎黄子孙乃至国外友人,同时也成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明珠。诵读,是语文教学中最有活力,最具感染力,最先震撼力,最富创造力,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本文旨在从如何开展古诗文教学活动进行一定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氛围重点拓展  在我国璀璨的民族文化长河中,古典诗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着炎黄子孙乃至国外友人,
随着改革的深入,给我国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危机。社会结构的调整和控制模式的变化,在整个社会人群中形成了众多不稳定因素。转型期中国已进入危机频发期,危机的爆发呈现出多
目的探索温度敏感原位凝胶作为内耳局部给药载体的可行性,为其治疗耳聋提供依据.方法以泊洛沙姆407为基质制备地塞米松磷酸钠(DSP)温度敏感原位凝胶,测定其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
目的建立测定左羟丙哌嗪血药浓度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并研究其在犬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拉丁方设计,对6只犬均给予3种剂量的左羟丙哌嗪溶液,给药后采集一系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快乐情感,学生就会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就会爱上语文学习,就会自主高效地学习语文。  在预习中体验学习乐趣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苏教版小语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针对四年级小学生特点,可采用“快乐课堂”教学范式。即“三习三导”程序:学生自习,教师
提高课堂效率,这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它关注的是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关注的是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关注的是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高效课堂的构建,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高效课堂的构建,使师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教师方面的“以人为本”  
学校需要一定的物理空间,但更需要教育空间。尽管学校有很大的校园,很高的楼房,很优的设施,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精良的教师队伍,科学的教育方法,学校的教育空间会很小很小。  学校不论大小,只要有先进的办学思想,确立起适合于自己学校发展的教育理念,一定能开创出较大的教育空间。学校不搞产业化,不为金钱办学,但要管好钱,用好钱,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育人的关键处;千万不能搞形象工程。学校教育无大事,从捡起脚下
日前,湖北省竹山县麻家渡镇中心幼儿园开展“盆景园里看四季”的主题教育活动,开辟班级“观察角”,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培植花草盆景,以了解四季植物的特征。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
目的 建立快速、灵敏的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氟桂利嗪的浓度方法取0.25mL血浆样品经液-液萃取后.以乙腈-水-甲酸(80:20:0.5)为流动相,Zprbax SB C18柱分离,通过大气压化学电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