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xf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元化教学主要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此提升教学思维与教学性质的多元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有效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多元化教学方法主要是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实施全面的改变,着重对学生思维发展进行有效培养,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施多元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着重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比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先让学生了解阅读内容,再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此过程中,多元化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阅读文本的思想情感进行有效分析,使其思维方式从根本上实现转变,为培养其创新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再比如,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写作进行有效引导,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创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下面从两个方面具体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教学气氛的营造
  在语文教学中,由于一些知识点的学习较为枯燥,这就需要教师注重教学气氛的营造,以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轻松、多元环境中学习知识。
  比如教《桃花源记》时,教师应結合实际情况,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对《桃花源记》进行阅读,以此营造教学气氛。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如默读、朗读等。比如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这几句,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学生体会到的感受也是不同的:通过默读、朗读,学生可能只是被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景色迷住,而通过分角色朗读,学生就会更容易察觉到作者笔下景物描写与情节叙述的交替穿插,以及景物描写中层次与视角的变化,能更快地进入教学情境。
  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在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中,应用较多的是情境教学方法,在情境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之间的性格差异,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比如,在进行《威尼斯商人》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不同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好地进入情境。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小组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以此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再比如,教师在讲解《济南的冬天》一课时,需要通过多媒体展现济南冬天的雪景以及趵突泉等著名景点,用图片或者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就能够将文章描绘的景色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毕竟与抽象的语言相比,具象的图、影、音可以更加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济南的美,这样学生学习文章的效果也就大大提升了。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教师要从不同方面如教学方式、课堂氛围、教学内容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束缚,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
其他文献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甚至连十二钗中的某些年轻女子也不及她这个老妪。她的神采独具魅力,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简而言之,刘姥姥形象可用三个字来概括:真、智、善。她头脑灵活、随机应变、大智若愚、风趣幽默、心地善良、见义勇为,知恩图报又不辞辛劳,善于应酬又不失纯真,是个极富个性魅力的老人。  刘姥姥,虽是一位乡间老太太,却具有非凡公关才能,是贾府兴衰荣辱的见证人。一进荣国府,刘姥姥谨小
阅读策略是指读者为达到阅读目标,在阅读过程中所采用的阅读技巧及方法。就整本书阅读教学而言,阅读策略既是教学内容,也是教学手段;既是教学过程,也是教学结果。分析、提炼科学、有效的阅读策略,能够为阅读教学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合理运用阅读策略,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能够有效推进深度阅读,更好地开启学生独立阅读的门径,提升其语文素养。  下面以传记小说《渴望生活:梵高传》、散文集《孩子,你慢
[摘 要:经典诵读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契机,将其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文字魅力,帮助学生明辨是非、陶冶情操。本文主要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展开研究,为小学语文教学营造良好的诵读环境,为教师提供教学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经典诵读;实践探究]  经典是经过长期发展继承下来的历史精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诵读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大的作用,在小学
一、用思维导图展示语言思维活动过程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材无非是例子。”这句话深刻地指出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吸收理解现成知识的过程,更是让学生学习作者对事物的认知方法并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李海林先生进一步阐释了语文教材的双重价值: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原生价值就是文本原本客观存在着的、作为阅读客体的价值;教学价值则是这些文章进入教材后在保留原生价值的同时又增加的“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教材所增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不断增强,课堂变得更加开放,生成的问题也更加多样化、复杂化。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节奏和教学氛围,甚至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教学的效果。因此,重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问题,智慧应对这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  预设是教师课前的准备,即备课或教学设计。生成是教学中发生的、教师没有预先设计的内容。所谓“生成”,是指在
[摘 要: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学流行,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稍显衰微之势,推广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势在必行,那么要增强人们对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兴趣,就必须多方发力、营造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氛围,创新方法,改变经典读物的展现方式,引导大众注意力转向经典作品,促进汉语言文学经典作品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在保持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与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阅读的有效性  关键词:网络;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推广]  
2011版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阅读古代诗词,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能力,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的能力。”淮安市2017年中考《考试说明》明确指出:能正确解读诗歌中较浅层次的内涵和意蕴,注重培养学生体味和感悟意识,强调学生诗歌阅读、欣赏素养基础的形成与发展。根据淮安市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笔者发现目前农村初中诗歌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村学生缺乏必要的诗歌积累  根据小学
多年来,学生作业大多停留在抄、写、背、读等传统形式上,枯燥乏味,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是语文学科综合性极强,没有抄、写、背,语文基础很难夯实。我想,这应该是多年来语文作业形式单一的弊病难以改变的原因。什么样的作业既能夯实学生的基础,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基于这些思考,在教学中我们将作业的形式做了以下尝试。  一、 综合性作业  语文学习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语文能力
【真题传真】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李愬还军文城,诸将请曰:“始公败于朗山而不忧,胜于吴房而不取,冒大风甚雪而不止,孤军深入而不惧,然卒以成功,皆众人所不谕也,敢问其故?”曰:“朗山不利,则贼轻我而不为备矣。取吴房,则其众奔蔡,并力固守,故存之以分其兵。风雪阴晦,则烽火不接,不知吾至。孤军
奇妙的汉字、动听的音节、朗朗上口的文章、美丽感人的诗篇……这些中国文化的元素无一不让我们心生热爱,从心底涌起文化自信。身为语文教师是幸福的,能够细细品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博雅美丽,并能将它血脉相传,带领学生一同走进中国文化的瑰丽世界,品读古人的情感、智慧,领略先贤的品格与精神。  高中学生学习任务多,功课繁忙,如何让他们静下身心,认真品读国学典籍,增长自己的见识和智慧呢?2018第三届中华之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