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方文化差异浅窥人性

来源 :青春期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nt_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传统人性,在后天的教化中,虽然被“化”,却也或多或少在接近“伪”,接近人性的迷失。而在西方基督文化中,讲求的是原罪与救赎,西方文化认为人生来是为了自身的原罪与劣根性赎罪的。
  人不能称之为人,直到有了人性。亚当与伊甸园的一切没有本质区别,直到他的肋骨偷吃了禁果,有了一双辨别善恶的明眼,同时也有了所谓的人性。
  有了人性,就区分了人与其他动植物。有了对理性的趋近与追逐,就有了某种意义上的羞耻心,也就划分了人的具体种类。诚然,在中西方文化中,人性是有差别的。中国由于长期儒家思想主导,人性是由道德与礼教束缚的,而西方,人性是由理性支配的。
  特洛伊和关羽的英雄形象的区别,就在于特洛伊这个英雄人物形象更具人性,这也是西方英雄人物的共性。而关羽,则是一个被近似神化了的英雄,虽然也有七情六欲,但大多由于儒家道德与礼教等的束缚而被潜移默化。
  中国的传统人性,在后天的教化中,虽然被“化”,却也或多或少在接近“伪”,接近人性的迷失。传统与道德相比之与理性,近乎类似于今天的法律制度,是靠束缚与条条框框在“吃人”,吃的不是人而是人性,因为传统与道德追求的不是人性,而是神性。而在西方基督文化中,讲求的是原罪与救赎,认为人生来是为了自身的原罪与劣根性赎罪的。西方的人本主义,实质上是在认同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的同时信任人的发展性。
  人是分为肉体和灵魂的,在某种程度上来看,肉体是趋恶的,灵魂是趋善的,所以说人是一半魔鬼一半天使的结合。由于肉体的欲望不断膨胀,肉体必定向恶,正如《冒牌天神》中的男主角,权利与欲望成正比地膨胀,最终在他得到了绝对自由的同时也丧失了自我。正是由于人的欲望,所以有了禁欲,然而有时这“禁”就像伊甸园的禁果,越禁越容易引起欲望,因为得不到而痛苦。所幸的是,灵魂是向善的,有对于类似神气的理性的追求,来帮助肉体得到救赎,正如西方基督文化中的自我救赎直到自我解放。
  《楚门的世界》,就是一个自我解放的过程,同时也是找到人性与解放人性的过程。在《理想国》第七卷,柏拉图作了一个著名的比喻,人们一般称之为“洞穴喻”。当洞穴里的囚徒将影子当作真实的东西,将回声当成影像所说的话时,他们以为这面壁的倒影就是整个世界。当有人走出洞穴并习惯了光明,见到了真实的世界时,他会庆幸自己在认识上的变化而对洞穴里的同伴表示遗憾。他已见到了事物之本身,便宁愿忍受任何痛苦也不愿回到洞穴过囚徒生活。然而,如果他复回洞中,那些同伴不仅不信其言,还会觉得他到上面走了一趟,眼睛就坏了不能对“影像”如从前那样辨别了。洞里洞外就构成了另一个楚门的世界。从不知道自己的被“议程设置”,活在洞穴的影像中,直到解放了自我,走出了洞穴。这是楚门人性解放的过程,也是整个人类人性解放的过程。然而洞穴里的一切,都仍然在那片黑暗影音世界里自娱自乐,没有光明,也没有痛苦。
  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名叫亚当。耶和华神在东方的伊甸园立了一个园子,园子当中有生命树和分别善恶的树。耶和华神吩咐亚当说,园子中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耶和华神又用亚当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领到他面前。女人在蛇的引诱下吃了果子,又给亚当吃了,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裸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作裙子。
  耶和华神发现后,对蛇说,你既做了这事,就必你必用肚子行走,终身吃土。又对女人说,我必多多加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又对亚当说,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你必汗流满面才能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编辑 高龙辉)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探究、对话、合作等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教师在专业素养、教学风格等方面存在着普遍的差异,因而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深度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具体策略,以期对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深度学习;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
绘本是专门为幼儿设计,以丰富多彩的图画结合少量精炼文字的一种图书,具有生动直观的艺术形象和历久弥坚的精神内涵。在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将读物的艺术力量呈现给幼儿,滋养幼儿心灵。本文以绘本《彩虹色的花》为例,探讨教师可以通过哪些策略支持幼儿的深度阅读。一、突显矛盾,挖掘故事中的情感冲突点,激发幼儿的思维碰撞  绘本《彩虹色的花》叙述了一个温馨的故事:一朵美丽的花儿在春天绽放
2013年11月,笔者有幸参与了宁波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社会政治)修订的命题工作,深刻地感受到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命题设计要抓住情境、思辨、立意三个关键因素,以彰显命题的信度、厚度、长度。  一、情境——让生活近一点儿,提高命题的信度  “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同样也是命题设计的基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难点和重点。阅读能力弱、质量低、思维逻辑性差、语言表达不准确等经常使学生们在阅读中陷入困境。这就要求教师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方方面面思考,仔仔细细分析,认认真真对待他们阅读中遇到的困难,耐心辅导,细心地处理每一个细节。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枯燥无味的阅读变得饶有趣味。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所面临的困难  1.教师教学中面临的困难  
在央视《挑战不可能之加油中国》节目中,武警国宾护卫队驾驶70辆摩托车,行云流水、整齐划一依次摆出:“1949-2019”“70”以及“心形”“中国”的字样,用他们的方式预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直角漂移、极限甩尾、以80公里时速快速处置路面出现的可疑障碍物……震撼人心的绝技表演,让电视前的观众热泪盈眶。  被誉为“中华第一骑”的武警国宾护卫队是“中国外交的礼仪名片”。近几年,他们完成了APEC 会议
时光像流水一样哗啦哗啦地流过,永远不知疲倦。转眼间,走上讲台已经4年,撇去了刚毕业时的年少轻狂,我对自身的定位更加务实,也有了较为明确的职业规划。扎根于这所百年学府的沃土,我迅速实现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在繁忙工作的同时,所见所闻,让我感慨,让我思索:究竟,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从披星戴月的日子里,从一个个忙碌的身影里,我读出了答案:敬业。只是细细想来,我的脑海中浮现的,却是校园的静像——不仅
程式,看似强制的规律化,但倘若在固化的形式下,持久地对程式贯彻并执行,就会形成一种惯性,变为条件反射。此时,那些本来无一物的泛泛一语,就会开始着陆,在无意识和不自觉中显露,成为你的戒律。  这正是初级教育的形式。如同父母嘱咐孩子餐前洗手,日久天长,孩子就餐前便会观照自己的行为,自行修正。  程式便是这样的养分。  终究,人与生俱来写入骨血的东西,少之又少,而程式给人的自控,因被纳入规则化,从而获得
政治课是学校对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平台,然而,政治课在学生心目中曾有“催眠课”的“荣誉”称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政治课理论性太强,内容抽象、枯燥;另一方面是部分政治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教学手段刻板生硬,缺乏灵活生动的教学艺术,常常台上“昂昂然”,台下“昏昏然”,效果令人扼腕。为改变此尴尬局面,政治教师就必须构建自己的魅力课堂,进行魅力教学。那么,政治课的魅力从何而来呢?笔者认为,政治课的魅力取决于以
烟花一瞬,散尽繁华。  ——题记  烟花散后是铺天盖地的空虚,那片刻的剪影却模糊了两人渐行渐远的背影。  那是我的十一岁,记忆中那一年的春节前所未有地令人心痛。年前的一天,爸妈把我叫到房间里,用一种我从未听过的沉重的语气告诉我,年后不久他们将去外地打工,家中只会有姥姥陪伴我。听到这些话后,我没有哭闹,因为,我不忍让他们年轻的生命因为我而愈见苍老。  临行的那一天,空气中依稀可以闻到一缕淡淡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