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缺血性肠病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enmeme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研究与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缺血性肠病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08年6月~2011年1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32例疑似IBD患者,于患者疼痛发作24 h内抽血检验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诊断后比较IBD患者与非IBD患者指标情况。 结果 132例中11例诊断为IBD,其余121例排除IBD可能。比较IBD患者与非IBD患者各指标情况,两组患者凝血指标与炎症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BD患者与非IBD患者D-二聚体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BD患者D-二聚体检测结果均呈阳性。 结论 D-二聚体检测方法方便、经济、快捷,对于IBD的及早发现有很大价值,有助于诊断及改善预后。
  [关键词] D-二聚体;缺血性肠炎;诊断;预后
  [中图分类号] R57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2-111-02
  缺血性肠病(ischemic bowel disease,IBD)是临床少见的急腹症,由于该病起病急、发展快、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导致该病诊断困难、预后差[1]。本资料对132例疑似IBD患者进行血液检验研究,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IBD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2011年1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32例疑似IB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3例,女59例,年龄43~78岁,临床症状均为突发性的剧烈上腹及脐周腹痛,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排空现象,并有老龄、便秘、糖尿病、动脉硬化、低蛋白血症、心血管疾病等IBD高危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肾性血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2011年确诊为肾小球肾炎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检测肌酐、尿素氮、24h蛋白尿和尿红细胞数等;并予以尿
[摘要]1995年建成的澳大利亚资格框架是澳大利亚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它的建立实现了澳各教育系统间的分立与贯通,为学生在不同教育系统之间的转学或继续深造提供了权威性的保证,文章总结其成功模式,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资格框架资格证书  [作者简介]谭佳(1981- ),女,重庆人,重庆文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比较教育。(重庆402160)  [中图
护理风险管理是医院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信任危机、职业性损害、操作方法、法律意识等因素都可是护理风险产生的因素。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基础,建立完
[摘要]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急诊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和职业暴露的防护。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6例艾滋病患者急诊手术的术前检查及准备、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针对性的处理和手术防护情况。 结果 26例患者急诊手术后经正确处理均获得痊愈,无死亡病例,无职业暴露发生。 结论 艾滋病不是急诊手术禁忌,虽然有些患者情况差,免疫功能低下,但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及各项准备工作,科学的制定手术方案,严格遵守感
[摘要] 目的 目的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探讨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提高医学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 方法 以应用创新思路指导高等医学教育,实施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结果 经过改革可促进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 结论 应用创新思路指导高等医学教育,是提高医学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医学教育;创新模式;循证医学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C[文章
随着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出
从灾害社会工作的角度看,此次新冠疫情虽有其相当复杂与特殊之处,究属于一场灾害;而如同其他灾害应对中社会工作表现出独特的专业优势一样,新冠疫情防控中它也已表现出自己的
[摘要] 目的 研究进展期胃癌术中肝固有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术野5-氟尿嘧啶缓释剂(中人氟安)植入对预防术后胃癌肝转移及局部复发的作用。 方法 将2005~2009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患者,治疗方案为术中区域灌注化疗联合D2根治手术及中人氟安植入,对照组40例患者,治疗方案为单纯D2根治手术。术后两组均予常规相同化疗治疗。治疗后随访3年。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