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语感训练之我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3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论述了提高语感能力的三个途径,即培养读书兴趣,采用联系语境、联系生活及通过词语替换等方式揣摩语言,通过作文、说话等方式运用语言。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语感训练 训练途径
  语文教学改革虽然开展了二十多年,但仍未走出困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笔者参与了《体验学习与语感形成母语教学实验》课题教学研究工作,很受启发,联系高中语文教学实际,认为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关键是教师没有针对学生语言积累不够特别是语言感受能力偏低的实际,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呢?
  一、培养读书兴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的高中生特别是理科生大多对语文不感兴趣,以至于任何课文都读不进去,更谈不上体验。所以提高语感的前提是自觉读书,有体验的动机。
  1.读课外读物。学生不愿读教材里的文章,但多数人对课外读物感兴趣。教师应该以此为突破口,推荐优秀文学作品,但不要布置任务。有一位学生曾扬言什么书都读不进去,通过几次交流之后,我向他推荐了巴金的《家》。结果,他不仅读完了,还对文学作品产生了极大兴趣,又读了《三国演义》、《简·爱》等。
  2.不设置预习题。以往的阅读教学都设置预习题,目的是让学生带着老师事先设计的问题去阅读,把自己的思考强加给学生。其实,这样的做法违背了阅读的自然规律和本意。试想:在平时的阅读中哪一个人是带着问题去读书?平常读书一般是喜欢就读,读了有所感悟和思考,有所启发和教育,从而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在讲课前,可以给学生介绍或印发关于作者或者写作背景等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资料,但切忌在学生阅读之前就提出问题逼着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走。阅读教学的第一阶段应该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给学生静心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质疑、自主思考—为合作探究创造条件,储备能量。
  3.以多种方式诵读课文。中华民族素有重视诵读的优良传统,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尤为典型。近来洪镇涛老师在长期语文教改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语文教学本体改革的理论框架,也特别重视朗读和背诵,主张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涵泳品味、感悟融通、积淀言语,并视之为语料积累和语感习得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这种与古代语文教育中“虚心平气、优游品味”传统一致的阅读教学法,不但朴素有真味,而且特别能激发学生兴趣。特别对于文学作品教学,这种以诵读为主的语感型教学法甚为相宜。
  比如“角色诵读法”,请学生在阅读课文、感受人物思想性格的基础上,分别扮演一定角色,通过这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的角色诵读法深入体验人物的精神世界。再如“美读感染法”,可以在听名家配乐朗诵的基础上,借助吟、诵、唱(古典韵文)等多种形式,并以各种体态语相协调配合,在如醉如痴、如泣如诉的过程中,全身心沉浸到诵读对象中,与其水乳交融,尽情感受和领悟弥漫在字里行间的特定氛围和情愫,以及语言表层下漾动的文气和语势。
  二、揣摩语言
  揣摩语言,就是反复思考推究语言的意味。具体来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辨析词语的深层含义,二是品味语言的感情色彩。当前语文教学这方面做得很不够,多数是学生答不准,教师图省事,干脆直接给答案。笔者认为必须在这方面肯花时间、讲究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感。教师可以标出重点字、词、句,指导学生浅吟深咏,只有“涵泳得深,体味得切,才有得益”。
  1.联系语境。紧密结合语境而对言语作细细体悟,于吟诵中赏析作者在言语过程中“辛苦经营的功力”(叶圣陶语),进而升华到对言语美的一定高度的自觉。它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可以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提升。
  语境包括外部语境和内部语境两种。外部语境,指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际关系等;内部语境,指文章中心、上下文等。
  外部语境,如《拿来主义》,要体会“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的奚落意味,就要了解鲁迅所处的社会背景。又如,中国人读外国作品,常常因为不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而影响阅读效果;外国人读中国作品也会遇到这种情况,这说明了文化背景对话语的干涉。至于人际关系对话语的干涉更常见,如所谓“得体”,指的就是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间、在适当的地点说适当的话。
  内部语境,如理解《拿来主义》中“拿来主义”的含义,联系上下文就可以找到答案,即“占有、挑选”。
  2.联系生活。这是培养语感的高级层次。它的完成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个性体验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获得。需要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帮助他们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借助思维,对语言材料进行品评与鉴赏。这是学生与作者在生活体验上的一种沟通。它需要学生不仅充分领悟语言文字的字面意义,还要领悟语言文字的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如果单靠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积聚得多了,了解得就越深切。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的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这时学生的语感能力便会产生质的飞跃。
  3.词语替换。教材的课后题和高考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经常有这类题,如《荷塘月色》一文课后题:薄薄的轻雾浮起在荷塘里。其中“浮”换成“升”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这就是“炼字”的问题,学生课堂上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既训练了语感,又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其他如“删除法”(针对叠音词)、“模拟情境法”等,教师可以在实践中探索总结。
  三、运用语言
  揣摩语言是指品析词语、句子的描写作用及表意、抒情、音韵的作用特别是美感作用及对于揭示主旨所起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即学以致用。比如品析完《荷塘月色》里的比喻句,立即布置学生仿写比喻句,然后交流评价。课余时间坚持练笔,如写日记、写读书笔记等。课外活动可以组织辩论、演讲等活动进行说话训练。
  总之,语感训练,应落实一个教学主旨:感受课文、触发语感—品味言语、形成语感—发展语感、言语实践。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对作品言语敏锐、准确的感悟能力,从纷纭繁复的言语现象中发现金子般的亮点,撷取其烁烁逼人的光彩。
其他文献
社会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尤其是经济生活的现代化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宗教观念,导致宗教神圣性逐渐衰退,亦即世俗化.这使得传统的宗教价值体系正日益减弱,并进而对宗教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肠胃康颗粒与西药联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178例,采取数字表随机分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要想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竞争实力,就需要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与管理,其中,电力检修一直以来都是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说,素材虽然有点陌生,但是却极为重要,毕竟素材是搭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联系的重要桥梁。因此教师要从小学数学课堂出发,契合学生思维,精心选择素材,
咽喉是肺的门户,呼吸的通道.春天天气干燥,喉咙常常于哑瘙痒,造成很多咽喉问题.rn中医认为春季气候干燥,外界燥邪易侵犯肺部,导致津液耗伤、肺失滋润、清肃失司,从而出现咽喉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学校开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一直是教育方面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笔者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一、按学生已有知识
期刊
本文以历史的眼光,通过对基督教起源的追溯,意图发现形成神秘主义的诸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早期的基督教神秘主义思想.
摘 要: 随着我国中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语文原有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学生学习的需求,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从而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让教师更好地发挥自身教学优势。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促进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