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Ⅳ)-I^--RhB水溶液中纳米粒子的形成及其光谱效应

来源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arcau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激光散射(LLS)及透射电镜(TEM)技术研究了Te (Ⅳ)-I--RhB水溶液中液相纳米粒子在自然状态下的聚集行为及粒径分布,并用共振瑞利散射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该液相纳米体系的光谱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0.8 mol/L HCl介质中,当Te(Ⅳ)浓度为4、8、12、16、20 μg/L时,Te(Ⅳ)-I--RhB体系平均粒径分别为192、228、262、278、300 nm;纳米粒子的形成及其聚合行为导致RhB在558 nm处的吸收峰(A558)的减色效应及598 nm处的发
其他文献
以水溶性聚乙烯醇(PVA)为粘合剂,以异位法制备的颗粒尺寸为100nn的AgBr乳剂作光敏元,考察了苯亚磺酸钠(SBS)的用量、增感时间和增感温度对光敏热成像(PTG)材料照相性能的影响
本文以聚酰胺-胺(PAMAM)树形分子为模板,原位制备AgI纳米簇.系统地研究了AgI纳米簇制备过程中各种反应条件如树形分子端基、反应时间、Ag^+与PAMAM摩尔比等对AgI纳米簇粒径的影响,
用稳态荧光探针法研究了Ca2+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Ca2+与SDBS在一定条件下产生沉淀.将芘探针溶在有沉淀体系中所测得的第一峰荧光强度I1与第三峰荧
提出了一种基于灰度投影与位平面匹配的图像全局运动估计算法,并将其应用于无人机图像稳定系统中.算法采用灰度投影获取全局运动,用网格检测和灰度切分图精确匹配的方法获取更准确的运动数据.由于算法中使用自适应性的灰度切分层选择和基于灰度投影的运动估计缩小搜索区域,使算法效率在空间复杂度和时间复杂度上得到提高,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和对影像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