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冲着“红粉”两个字来猎奇的读者恐怕会失望了,张耀杰的《民国红粉》一书,论及女性22名,有太后、作家、学者、革命家,而其中唯一称得上有十成红粉气的,算是阮玲玉。她的一生,却又是个大悲剧,戏里戏外一般凄苦,甚至连死法,都和她所饰演的角色相同。
关于阮玲玉的死,最著名的说法是“人言可畏”,其锋芒直指社会。诚然,社會历来是怪兽,尤其是在男女平权远未实现的民国时期,黑暗是社会见怪不怪的常态,因此怎么批判都不过分。但张耀杰要强调的却是,在批判社会的同时,有两条不应无视。其一,不可用虚言和假语为武器,冲无物之阵施放冷箭。其二,不可全然抛开个人应当承担的责任。
这里,虚言假语指的是,阮玲玉的遗言“人言可畏”,是绯闻男主角唐季珊伪造的。连鲁迅他老人家当时也被蒙在了鼓里,因此他奋而敲出来的动静,就不可能与事实合辙。而且,在张耀杰看来,面对大富豪唐季珊“阮玲玉同样表现出喜新厌旧、嫌贫爱富”。其实,这是人之常情,我们没有权利指责。但是,我们却有权利了解真相。真相就是,阮玲玉抛开曾相濡以沫共同走过困境的爱人张达民,投入了茶叶商人唐季珊的怀抱。随后,发生法律诉讼,这是有案可查的。随后,报道铺天盖地,就像今天的八卦新闻。你用一句伪造的“人言可畏”来为阮玲玉的死开脱,就把水搅浑了,好像是记者的笔戮死了她。事实,并非如此。
从真遗书中可以发现,阮玲玉的直接死因,是唐季珊移情别恋和家庭暴力。人言固然有压力,审判固然不好面对,但对阮玲玉及绝大部分女性来说,若有一个坚实的臂膀可以依靠,她们的韧性足以助她们挺过难关。但唐“那天打我,今天又打我”,阮玲玉的心已经冷了,斯世何世,趣味全无。死,就成为她必然的选择。
也许是因为阮玲玉漂亮,也许是因为她的演技实在好,我们很容易就天然认定她是无辜的受害者。同情、理解、支持,一古脑地献给她。因此,她死,就一定是别人的错。实在找不到哪个具体的人顶包,那就是社会的错。张耀杰则颠覆了这一切:让事实简单地回归事实,让法律问题简单地归于法律。
正是沿着这样一种思路,张耀杰逐一剖析诸多民国女性。我们可以发现,张耀杰可不是什么女性解放的无条件鼓吹者。比如,他在书中,就没有写到秋瑾。秋瑾着男装、扮豪侠,基本上是把自己当男人使的。与秋瑾不同,中国第一位女校长吕碧城就认为,女人爱美而富感情,女性解放,不必把自己解放成男人,“言必苍生,思不离廊庙”,就显得矫枉过正了。张耀杰认为,这一点,正是吕碧城比秋瑾高明处。
在本书中,最缺红粉气,名气最小的就是李超。但通读全书,却可以发现,张耀杰对李超寄情最深。她没有兄弟,父母过世,家产就全部归了堂兄。李超想读书,堂兄一分钱不给,李超只能靠姐夫勉强支持。她个性拘谨,一切苦都深埋于心,终于贫病交加,于1919年病死在北京,时年20余岁。
这样一位普通学生的死,却牵动了大批人的关心,胡适为她撰《李超传》,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蒋梦麟、罗家伦、张国焘等众多名流为她操办身后事。有数千人参加的追悼会,最后演变成了声讨会。受北京影响,李超家乡广西梧州,更有不下万人举办追悼会,控诉吃女人的恶制度。
实际上,女性解放,女权主义,这些词,个个歧义丛生,每个人都会附加自己的偏见于其上。因此,张耀杰在书中强调的是平权,而不是平等。平经济之权,平政治之权,用法律加以保障,这才是女性运动的进步实质。
红粉是噱头,张耀杰真正要表达的是:女性的平权与解放,不是转而变为男人,去上战场,去当高官,或者像毛时代一样,妇女能顶半边天,要像男人一样劳动和斗争。这样,就完全无视了女性的特点,其结果,不是把女人当成男人,而是把她们当成牲口一样来使唤。
因此,真正的男女平等,或可这样表述:在法律保障下,男女拥有同等的政治与经济权利,在此基础上,男人更像男人,女人更像女人。
比如在日韩这类国家,并没有经历过轰轰烈烈的“女性解放”运动,可今天她们不也活得好好的?
总之,张耀杰写“红粉”,怜香惜玉处不多,冷静解剖则毫不客气。这种“谁也没有豁免权”的态度,倒也是一种彻底的男女平权。
关于阮玲玉的死,最著名的说法是“人言可畏”,其锋芒直指社会。诚然,社會历来是怪兽,尤其是在男女平权远未实现的民国时期,黑暗是社会见怪不怪的常态,因此怎么批判都不过分。但张耀杰要强调的却是,在批判社会的同时,有两条不应无视。其一,不可用虚言和假语为武器,冲无物之阵施放冷箭。其二,不可全然抛开个人应当承担的责任。
这里,虚言假语指的是,阮玲玉的遗言“人言可畏”,是绯闻男主角唐季珊伪造的。连鲁迅他老人家当时也被蒙在了鼓里,因此他奋而敲出来的动静,就不可能与事实合辙。而且,在张耀杰看来,面对大富豪唐季珊“阮玲玉同样表现出喜新厌旧、嫌贫爱富”。其实,这是人之常情,我们没有权利指责。但是,我们却有权利了解真相。真相就是,阮玲玉抛开曾相濡以沫共同走过困境的爱人张达民,投入了茶叶商人唐季珊的怀抱。随后,发生法律诉讼,这是有案可查的。随后,报道铺天盖地,就像今天的八卦新闻。你用一句伪造的“人言可畏”来为阮玲玉的死开脱,就把水搅浑了,好像是记者的笔戮死了她。事实,并非如此。
从真遗书中可以发现,阮玲玉的直接死因,是唐季珊移情别恋和家庭暴力。人言固然有压力,审判固然不好面对,但对阮玲玉及绝大部分女性来说,若有一个坚实的臂膀可以依靠,她们的韧性足以助她们挺过难关。但唐“那天打我,今天又打我”,阮玲玉的心已经冷了,斯世何世,趣味全无。死,就成为她必然的选择。
也许是因为阮玲玉漂亮,也许是因为她的演技实在好,我们很容易就天然认定她是无辜的受害者。同情、理解、支持,一古脑地献给她。因此,她死,就一定是别人的错。实在找不到哪个具体的人顶包,那就是社会的错。张耀杰则颠覆了这一切:让事实简单地回归事实,让法律问题简单地归于法律。
正是沿着这样一种思路,张耀杰逐一剖析诸多民国女性。我们可以发现,张耀杰可不是什么女性解放的无条件鼓吹者。比如,他在书中,就没有写到秋瑾。秋瑾着男装、扮豪侠,基本上是把自己当男人使的。与秋瑾不同,中国第一位女校长吕碧城就认为,女人爱美而富感情,女性解放,不必把自己解放成男人,“言必苍生,思不离廊庙”,就显得矫枉过正了。张耀杰认为,这一点,正是吕碧城比秋瑾高明处。
在本书中,最缺红粉气,名气最小的就是李超。但通读全书,却可以发现,张耀杰对李超寄情最深。她没有兄弟,父母过世,家产就全部归了堂兄。李超想读书,堂兄一分钱不给,李超只能靠姐夫勉强支持。她个性拘谨,一切苦都深埋于心,终于贫病交加,于1919年病死在北京,时年20余岁。
这样一位普通学生的死,却牵动了大批人的关心,胡适为她撰《李超传》,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蒋梦麟、罗家伦、张国焘等众多名流为她操办身后事。有数千人参加的追悼会,最后演变成了声讨会。受北京影响,李超家乡广西梧州,更有不下万人举办追悼会,控诉吃女人的恶制度。
实际上,女性解放,女权主义,这些词,个个歧义丛生,每个人都会附加自己的偏见于其上。因此,张耀杰在书中强调的是平权,而不是平等。平经济之权,平政治之权,用法律加以保障,这才是女性运动的进步实质。
红粉是噱头,张耀杰真正要表达的是:女性的平权与解放,不是转而变为男人,去上战场,去当高官,或者像毛时代一样,妇女能顶半边天,要像男人一样劳动和斗争。这样,就完全无视了女性的特点,其结果,不是把女人当成男人,而是把她们当成牲口一样来使唤。
因此,真正的男女平等,或可这样表述:在法律保障下,男女拥有同等的政治与经济权利,在此基础上,男人更像男人,女人更像女人。
比如在日韩这类国家,并没有经历过轰轰烈烈的“女性解放”运动,可今天她们不也活得好好的?
总之,张耀杰写“红粉”,怜香惜玉处不多,冷静解剖则毫不客气。这种“谁也没有豁免权”的态度,倒也是一种彻底的男女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