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德育隐性课程,提高德育管理效能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课程有显隐之别,德育隐性课程是指广泛存在于课内外、校内外潜藏的、内隐的,以教育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等方式存在的,未明确陈述的课程,是通过学生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映起作用的德育影响因素。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隐性课程在教育过程中具有更特殊的意义,是对显性课程的丰富和补充,它可以利用模仿、暗示、感染、认同和内化等方式,通过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协调、统一机制,有效地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二者在功能上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只有通过相互融合才可能获得较佳的德育实效。
  一、创设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充分利用隐性德育课程的“活教材”
  在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实践中,我校注重从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挖掘好这个隐性德育课程的“活教材”。一方面我们通过完善教师的政治学习制度,加大师德的教育力度,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使教师具有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严谨的作风和健康的心理,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师表形象,赢得学生在情感上的认同和尊重,使其“尊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加大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改变传统的“权威主义的课堂”,使教师由传统的知识占有者、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并在教学中能做到走向学生,深入学生实际,尊重学生,接纳每一个学生,使教师的理性权威与学生主体性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此外,有目的地加大对学生交往的指导力度,使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的“守纪、理解、团结、互助”成为共识,并在实践中付诸行动,同时注重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惑。教师对学生的关怀、期待容易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产生积极的体验。同学间的友谊、帮助也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样,学生在这种关爱、团结、相互尊重的氛围中得以健康成长。
   二、加强“文化渗透”,大力打造校园环境隐性德育课程
  校园文化环境蕴含深厚的校园风格和文化内涵,校园文化环境包括物质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是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我们首先通过环境渲染,利用环境生成“文化”,用审美化的校园文化孕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我们通过对环境文化的内涵的挖掘,力图使校园每一处场景都能说话,我们通过加强校园的美化、绿化、净化、静化,通过对班级环境的美化,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我们通过对校内郑镜鸿先生塑像和中外名人塑像的创设,通过对学校各个校区的宣传标语的设置,通过学校政教处、团委会、宣传栏、学校卫生室及学校各科组的宣传墙报的创设,从而激励学生遵纪守法、乐观向上,勤奋拼搏。校园文化像一个博学的长者,引领全体师生走进和谐的人生殿堂。
  其次,通过舆论宣传,营造学校精神氛围中的正确价值导向。通过新生入学训练、校史室、荣誉室定期的开放,以及校刊、师生论文集等的出版,使学生明确我校是一所广东省较早创办的侨校,是省、市、县的文明单位。这样“求实向上、严明勤奋”的校风,“创特色、争一流”的学校奋斗目标,铭记在学生心中,使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这有利于正确引导、激励学生品德生长的作用,教育效果明显。同时,我们注重根据德育隐性课程的内隐性,形象性的特点,注重隐性德育课程的生成性,在进行舆论宣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参与意识,提高教育效果。如创建市绿色学校时,我们并不满足于口头宣传,而是发动全体同学共同参与,如学校环保宣传橱窗,都是学生的作品,如班级环保名言,都是各班在本班学生广泛征集,由班委择优录取,制成挂图,悬挂在教室门口,这种主体参与式的自我教育活动充分体现了隐性德育课程生成性,取得较好效果。
  三、创新德育评价,合理开发制度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现代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和优化教育过程,提供信息和依据,是改善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手段”。可见,学校的德育评价具有鲜明教育性特点,具有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及发展性功能。而我们原来的德育评价难以充分发挥这些功能,不利于德育管理效能提高,主要是因为原来的评价制度忽略了作为道德主体的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我校强调评价制度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给予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检查、自主监督、自主评价的习惯和能力以及自主负责的态度,促进学生对学校制度的认同。为此我们先从创新德育评价思路入手,将评价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评价、班级班风学风的评价、学生的道德素质的自我评价等,这使学生既直接参与了“教育”活动,有利于其主体道德的发展,同时也间接参与了“管理”活动,有利于学校德育实践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责任编辑 龙建刚
其他文献
做班主任,最伤脑筋的是后进生转化工作。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面对“与众不同”的一个个学生,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尤其是面对一个个后进生更应深入了解他们。用爱去感化他们,让他们同样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一、爱要实在才能抚慰他们的心灵  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将自己的爱心倾注给
初中生天性好玩、爱动,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政
结合隧道工程实例,介绍环境水为软水水质条件下,对混凝土掺入适量粉煤灰和减水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耐蚀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机理分析,给出了双掺配合比的确定以及混凝土的
课堂提问是老师与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提问方式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因此,课堂的教学效果怎么样,很大程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数学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是数学教学高层次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创新欲望    创设活跃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引发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以奇
对中国东、中、西部区域各自的地理及经济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探讨,以求掌握未来公路建设以及道路货物运输可能的发展规模和程度.认为应根据不同区域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