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正越来越受到国家、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关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比例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形势的需要和学生的要求,不少高校纷纷开设了创业课程,进行创业教育。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来说,目前国内还鲜有开设创业培训课程的。实际上,中职生在条件充分的情况下也可以自己创业,而且有能力创业。针对创业教育的产生,对中职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创业教育,本文进行了一些阐述。
一、开展创业教育的背景
1.创业教育的来源
创业教育产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国际就业形势不断严峻,人们开始反思教育发展的经验,认为学校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不能适应形势变化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为学生的就业采取措施。在这样的背景下,1989年11月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柯林·博尔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2.国家鼓励创业
有关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至今仍然有10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2008年仍未就业的毕业生有150万人;2009届更有600多万大学生毕业,再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失地农民、企业下岗职工等,都表明了当今的社会就业形式异常紧张,整个社会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积极提倡全民创业。如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3.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校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关注创业教育,并陆续开展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实践。如KAB创业教育、SYB创业教育、创业大讲坛、学生组织的创业园区、创业实践等。在政府倡导、学校组织、社会支持以及全民参与的创业大环境里,创业话题也越来越被关注。而大学生们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创业。有关数据显示,大学生选择创业的比例由2006年的7%大幅度增长到2007年的20%。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就业寒潮里,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比例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形势的需要和学生的要求,不少高校纷纷开设了创业课程。
二、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它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突出强调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是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全面提高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自觉性的教育活动,也是帮助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及其身心特点实现顺利就业、创业,并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过程。
三、对中职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鲜少有开设创业培训课程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中职学生的就业率一直居高。如2002年以来,中职学生的就业率超过90%,其中2006年达到95.6%,2007年达到96.3%,甚至部分职校毕业生达到100%(数据引用上海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的比例大大超过了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生。不少骨干专业的中职生在校期间就被企业预订一空;另一个原因是人们普遍认为中职生的学历层次低,缺乏创业者具备的一些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在就业率高的情况下没有必要自己进行创业。
但是我们分析,现在的中职生虽然受教育程度比不上大学毕业生,但是他们所接受的信息决不逊于大学生,他们对于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有清晰的想法,他们希望能通过一定的途径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发展,得到体面的工作,成为社会中一名积极的公民。而且学校里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群体,他们的家族有自己的事业,学生从小就有志于自己创业,通过创业教育可以让学生掌握创业必备的一些知识和技能要求,提高学生创办自己企业的能力。
创业教育可以从两个层次上理解:从广义上讲是专门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通过相关的课程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是一种首创精神的培养;从狭义上讲主要是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通过学习如何创办企业等知识促使少数学生在毕业后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直接实施创业行动,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为他人、为社会创造新的岗位,同时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之,无论最终是否创业,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讲,接受了创业教育,可以站在更高的层次来要求自己。创业教育的展开与深入,将对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可以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思路,提高就业能力。
四、中职学校创业教育的实践
2002年以来,我们椒江职业中专就开始了对学生的求职指导和创业教育,由于课程的课时较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是进行求职指导教育,在创业教育方面,教师自身没有创业实践经验,所以一般以讲座的形式进行知识性讲解。一直到去年——2008年“浙江省首届创新创业大赛”的开展,由于大赛中有一个项目是创业计划书比赛,促使了我们学校真正开始了对中职学生的创业模式的探索实践。
在对学生的创业实践辅导中,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的步骤:
首先,提高学生对创业知识的一些理解。抽取三个班级——市场营销专业、财会专业、机械数控专业的班级,对学生的创业动机、创业看法等方面做随机访谈。访谈结果表明,被访问的这些学生对创业的看法不一致,65%的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开办新的企业和公司,20%的学生认为在已有的工作岗位上有所创新也是创业;80%的学生认为一毕业就立即创业不合适,应该在社会在先锻炼几年,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再考虑自己创业;95%的学生认为自己还不了解创办企业的流程和需要具备的一些知识技能,希望学校和相关的部门能够提供教育培训机会等等。根据了解到的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决定先让学生明确创业的含义,树立创办企业的意向。
其次,引导学生构思自己的创业项目。让学生留心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现象、问题,从中挖掘出相应的创业项目。因为是学生创业者,所以我们建议学生从小项目做起。同时对于所选择的创业项目进行企业分类,能够描述出企业性质,经营范围等,明确影响不同企业类型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和注意事项。
第三,运用分析的方法来仔细分析自己以及创业团队的创业动机和条件,比较自己的项目和目前市场上提供相类似和相同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确定自己企业的市场开发潜力。包括做市场调查,运用各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等。
第四,对创立的企业进行人员组织安排,规定不同结构层次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同时明确企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最后,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预测企业营运的流动资金、可能带来的效益以及风险等。
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创业项目的构思和市场分析,教师要举大量的案例来进行引导,一起帮助学生启发思维。同时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创业项目。例如,中职生一般有一技之长,而且实际操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所以建议在一些低端项目,如汽修、美容美发、幼儿园等服务性行业项目上进行选择,这样更有优势。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把自己当成一个创业者进行了创业项目的计划,最后成功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创业计划书。这些创业计划书经过学校一些领导和老师的考证,一致认为是具有可行性的创业项目。
五、创业教育的效果
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2008年浙江省首届创新创业大赛中,我们学校上送的是“一婴俱全”、“地龙企业”、“PAT俱乐部”三份创业计划书,分别获得省一等奖和省三等奖。当然,获奖不是最终目的,获奖证明了中职学生也具有创业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创业培训和做创业计划书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得到了很多启示,他们的思维开始由一个打工者开始上升到一个老板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考虑事情更周全了,甚至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有了新的见解。
通过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引导,对创业项目的选择,模拟创办企业的程序,营造了创业环境,让学生在创业之前,就能比较熟知创办企业的规则,能够训练把控渠道资源,包括资金,利用自己的家庭、朋友等人脉,选择有利的交通环境和经营环境,以一个管理者的身份要求自己,并实施创业。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创业教育结束的时候,对学生再次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你认为对中职生进行创业教育有必要吗?回答“是”的占89%。
六、创业教育的反思
经过学校创业教育的实践研究,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创业正在受到国家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关注
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量的学校毕业生、失业人员需要靠自己去谋得职业。中专生也不例外,在条件充分的情况下也可以自己创业,而且有能力创业。
2.创业是少数现象
因为创业毕竟涉及到人的创业性格特征、专业技能水平、综合管理能力以及财务实力等方面,要求高,难度比较大,风险高。所以在可以顺利就业的情况下,大部分的学生还是会先选择合适的就业,待到有一定的社会经验的累积后,其中有一部分人会选择自己创业。
3.了解了创业过程和难度
经过创业教育的学生,了解了创业过程和难度,他们会对职场的发展规律,比如行业发展和一些自己内行的专业给予更高的关注,会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不管是走出学校就业,还是过一段时间创业,在行业领域里相对成功率要高的多。
4.创业教育对教师来讲具有挑战性
传统教育的方法是强调专业性、知识性和理论水平的提升,但是对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综合性素质的培养不够,而这是创业过程中和创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本身要加强创业实践的学习。
对于中职校来讲,创业教育是新鲜的事物,如何在这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创业教育大潮中推动学生的创业精神,是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的。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市椒江区职业中专)
一、开展创业教育的背景
1.创业教育的来源
创业教育产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国际就业形势不断严峻,人们开始反思教育发展的经验,认为学校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不能适应形势变化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为学生的就业采取措施。在这样的背景下,1989年11月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柯林·博尔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2.国家鼓励创业
有关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至今仍然有10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2008年仍未就业的毕业生有150万人;2009届更有600多万大学生毕业,再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失地农民、企业下岗职工等,都表明了当今的社会就业形式异常紧张,整个社会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积极提倡全民创业。如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3.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校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关注创业教育,并陆续开展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实践。如KAB创业教育、SYB创业教育、创业大讲坛、学生组织的创业园区、创业实践等。在政府倡导、学校组织、社会支持以及全民参与的创业大环境里,创业话题也越来越被关注。而大学生们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创业。有关数据显示,大学生选择创业的比例由2006年的7%大幅度增长到2007年的20%。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就业寒潮里,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比例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形势的需要和学生的要求,不少高校纷纷开设了创业课程。
二、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它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突出强调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是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全面提高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自觉性的教育活动,也是帮助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及其身心特点实现顺利就业、创业,并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过程。
三、对中职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鲜少有开设创业培训课程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中职学生的就业率一直居高。如2002年以来,中职学生的就业率超过90%,其中2006年达到95.6%,2007年达到96.3%,甚至部分职校毕业生达到100%(数据引用上海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的比例大大超过了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生。不少骨干专业的中职生在校期间就被企业预订一空;另一个原因是人们普遍认为中职生的学历层次低,缺乏创业者具备的一些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在就业率高的情况下没有必要自己进行创业。
但是我们分析,现在的中职生虽然受教育程度比不上大学毕业生,但是他们所接受的信息决不逊于大学生,他们对于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有清晰的想法,他们希望能通过一定的途径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发展,得到体面的工作,成为社会中一名积极的公民。而且学校里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群体,他们的家族有自己的事业,学生从小就有志于自己创业,通过创业教育可以让学生掌握创业必备的一些知识和技能要求,提高学生创办自己企业的能力。
创业教育可以从两个层次上理解:从广义上讲是专门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通过相关的课程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是一种首创精神的培养;从狭义上讲主要是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通过学习如何创办企业等知识促使少数学生在毕业后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直接实施创业行动,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为他人、为社会创造新的岗位,同时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之,无论最终是否创业,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讲,接受了创业教育,可以站在更高的层次来要求自己。创业教育的展开与深入,将对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可以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思路,提高就业能力。
四、中职学校创业教育的实践
2002年以来,我们椒江职业中专就开始了对学生的求职指导和创业教育,由于课程的课时较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是进行求职指导教育,在创业教育方面,教师自身没有创业实践经验,所以一般以讲座的形式进行知识性讲解。一直到去年——2008年“浙江省首届创新创业大赛”的开展,由于大赛中有一个项目是创业计划书比赛,促使了我们学校真正开始了对中职学生的创业模式的探索实践。
在对学生的创业实践辅导中,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的步骤:
首先,提高学生对创业知识的一些理解。抽取三个班级——市场营销专业、财会专业、机械数控专业的班级,对学生的创业动机、创业看法等方面做随机访谈。访谈结果表明,被访问的这些学生对创业的看法不一致,65%的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开办新的企业和公司,20%的学生认为在已有的工作岗位上有所创新也是创业;80%的学生认为一毕业就立即创业不合适,应该在社会在先锻炼几年,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再考虑自己创业;95%的学生认为自己还不了解创办企业的流程和需要具备的一些知识技能,希望学校和相关的部门能够提供教育培训机会等等。根据了解到的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决定先让学生明确创业的含义,树立创办企业的意向。
其次,引导学生构思自己的创业项目。让学生留心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现象、问题,从中挖掘出相应的创业项目。因为是学生创业者,所以我们建议学生从小项目做起。同时对于所选择的创业项目进行企业分类,能够描述出企业性质,经营范围等,明确影响不同企业类型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和注意事项。
第三,运用分析的方法来仔细分析自己以及创业团队的创业动机和条件,比较自己的项目和目前市场上提供相类似和相同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确定自己企业的市场开发潜力。包括做市场调查,运用各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等。
第四,对创立的企业进行人员组织安排,规定不同结构层次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同时明确企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最后,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预测企业营运的流动资金、可能带来的效益以及风险等。
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创业项目的构思和市场分析,教师要举大量的案例来进行引导,一起帮助学生启发思维。同时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创业项目。例如,中职生一般有一技之长,而且实际操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所以建议在一些低端项目,如汽修、美容美发、幼儿园等服务性行业项目上进行选择,这样更有优势。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把自己当成一个创业者进行了创业项目的计划,最后成功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创业计划书。这些创业计划书经过学校一些领导和老师的考证,一致认为是具有可行性的创业项目。
五、创业教育的效果
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2008年浙江省首届创新创业大赛中,我们学校上送的是“一婴俱全”、“地龙企业”、“PAT俱乐部”三份创业计划书,分别获得省一等奖和省三等奖。当然,获奖不是最终目的,获奖证明了中职学生也具有创业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创业培训和做创业计划书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得到了很多启示,他们的思维开始由一个打工者开始上升到一个老板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考虑事情更周全了,甚至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有了新的见解。
通过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引导,对创业项目的选择,模拟创办企业的程序,营造了创业环境,让学生在创业之前,就能比较熟知创办企业的规则,能够训练把控渠道资源,包括资金,利用自己的家庭、朋友等人脉,选择有利的交通环境和经营环境,以一个管理者的身份要求自己,并实施创业。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创业教育结束的时候,对学生再次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你认为对中职生进行创业教育有必要吗?回答“是”的占89%。
六、创业教育的反思
经过学校创业教育的实践研究,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创业正在受到国家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关注
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量的学校毕业生、失业人员需要靠自己去谋得职业。中专生也不例外,在条件充分的情况下也可以自己创业,而且有能力创业。
2.创业是少数现象
因为创业毕竟涉及到人的创业性格特征、专业技能水平、综合管理能力以及财务实力等方面,要求高,难度比较大,风险高。所以在可以顺利就业的情况下,大部分的学生还是会先选择合适的就业,待到有一定的社会经验的累积后,其中有一部分人会选择自己创业。
3.了解了创业过程和难度
经过创业教育的学生,了解了创业过程和难度,他们会对职场的发展规律,比如行业发展和一些自己内行的专业给予更高的关注,会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不管是走出学校就业,还是过一段时间创业,在行业领域里相对成功率要高的多。
4.创业教育对教师来讲具有挑战性
传统教育的方法是强调专业性、知识性和理论水平的提升,但是对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综合性素质的培养不够,而这是创业过程中和创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本身要加强创业实践的学习。
对于中职校来讲,创业教育是新鲜的事物,如何在这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创业教育大潮中推动学生的创业精神,是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的。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市椒江区职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