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欧债危机导致的一系列的对于全球经济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宏观分析,针对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金融形势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欧债危机对我国产生的经济影响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应对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欧债危机;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影响;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2
一、欧债危机最新进展及未来走向
欧债危机通过贸易、金融等渠道导致了欧元区各个成员危机国的经济衰退与政治动荡,也对全球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冲击。金融风险已经从主权政府传递至全球的整个金融和银行体系,欧洲银行业正面临着极大的补充资本金的压力。另外,欧洲国家国债大量到期与欧洲银行大量补充资本金的双重压力,短期内前景仍不容乐观。
1.当前欧债危机面临的潜在问题
从短期而言,不论是金融层面还是实体经济层面,欧债危机对我国的影响都相对有限。但从中长期来看,如果欧洲采取债务货币化的手段解决债务危机,势必会与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一样,成为全球货币流动性泛滥的又一个源泉。我国也将面对更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有可能会成为欧债危机可能给我国带来的最大潜在问题和挑战。
2.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应对措施的分歧
从本质上,德国应该认识到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EMU)成员国地位给它带来的巨大利益,因此,很多欧盟成员国认为德国应该主动承受更多的责任分担。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主要以贷款的形式来表示,而经济调整的责任被直接置于债务人身上。近两年以来由于贷款变得越来越容易,各种不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渠道竞相出现。关于责任分担的辩论将继续,直到这场危机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得到解决。欧元区并没有计划去改变目前相当有限的责任分担的立场。根据新的财政协议,这次调整的责任将由那些债台高筑的主权国家来承担,其意图是去杠杆化将在很大程度上由实现可观初级财政盈余的主权国家所取得。
3.未来欧元区债务危机面临的措施选择
第一是面临欧元区解体的问题。这是当前对于形势的最悲观的一种预见的可能性。主要想法是否选择将希腊等不能满足欧元区条件的国家逐出欧元区,或者由德国、法国及西北欧一些财政状况较好的国家组成一个新的货币区。但是,这种情况可能性不大。首先,如果将希腊逐出欧元区第一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其次,一旦退出的弱国极可能会出现债务违约现象,如果这样会间接地影响所有欧元区国家,特别是会造成冲击各国的银行和金融系统,后果是不可控的。
第二是欧元区协同会做出一系列的强有力的承诺,通过发行“欧元共同债券”共同担负起相关债务,同时开始着手建立有共同货币及财政机制的联邦制。这是最为乐观的一种预见的可能性。这样做的好处是各国能够从此协调起货币与财政政策;投资者的信心可以逐渐得到恢复;各种问题可以从最根本的机制上得到解决。但这种情况在短期内发生的可能性也较小。
第三,继续目前的情况。即在市场持续波动和各重政治压力的情况下,各国以及欧洲央行不断地协商和妥协,并不断地推出零散的、短期的、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情况渐渐稳定,情况可能会向上面第二种可能的方向发展,即各国逐渐携手去建立一个长效的机制。在此市场情况之下,投资的策略应偏向于保守。在很大程度上应该以保有本金和維持一定的流动性为中心,而不应该急于追求回报。从全球范围看,相对于发达国家市场而言,未来,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应该面临更好的投资机会。
二、欧债危机对我国的经济金融形势的影响
1.欧债危机对国内金融业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我国作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受欧债危机影响我国出口行业受到的冲击最大;欧债危机导致的欧元持续贬值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另外受投资者对债务危机的忧虑所致,在未来一个阶段之内,我国的资本市场将会受到的冲击相对比较明显;这种影响之下也会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不小的影响。但如果从长远角度来看,欧债危机将会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格局发生根本的转变。具体来看,我国由相对依赖于出口的经济增长会逐渐演化成为扩大内需建设,从而有利于带来国内产业化经济格局的结构调整的变化。而欧债危机带来的影响结合我国国内实际情况来看,对审视我国国内债务问题也异常重要。
2.欧债危机对我国人民币汇率仍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对于我国而言,从对外投资角度看,欧债危机带来欧元资产的进一步贬值,将有利于有资金实力的中国企业海外“抄底”,以参与全球市场和技术竞争。从国家层面看,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将继续倒逼中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模式,进一步“向内”寻求增长动力。此外,未来如果欧洲重债国需要更多国际资金援助,中国可以考虑通过适当途径和方式参与,从而在全球经济治理舞台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拓展空间。从全球货币体系的演化角度看,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欧元这一人类货币史上的重大创举受到重创,再加上美元凭借储备货币地位“绑架”世界经济的内在矛盾,全球对一个“多极化”货币体系的需求更盛,人民币国际化的外部环境或将更为有利。
3.欧债危机对国内进出口贸易产生严重影响
受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以出口为导向的传统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出口受阻,生产出的商品境内滞销,银行不良资产或信贷违约率增加,国际结算欠款增长,实际失业率飙升,对金融、民生、经济、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三、当前面对欧债危机的应对策略和思考
1.政府要引导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为了应对欧债危机可能带来的一系列的冲击和影响,我国应着力构建扩大消费需求一系列的长效机制,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促进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并且在稳守国内市场的同时,通过自贸区形成更大规模的地区经济体,以避免动荡的国际市场带来的影响,从而减轻欧债危机导致的一系列的国际经济环境下不确定性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金融机构要主动应对欧元区贸易保护主义进行战略准备
我国的金融机构要做好一切主动的应对欧元区贸易保护主义的战略准备。危机的加剧意味着欧洲的进口需求会逐渐下降,整个欧元区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就会卷土重来。这就要求我国的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应当创新机制对可能产生的贸易保护主义提早进行战略准备,要积极改善出口结构,进而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3.政府要引导和改善我国进出口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鉴于欧元持续走弱,汇率大幅波动给出口贸易造成的风险,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策略。目前,我国企业出口相对集中在欧美等少数国家,在抗风险能力低的同时,也成为诱发进口国提起反倾销投诉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利于我国贸易的长足发展。因此,政府应积极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大力拓展东北亚市场、中东市场、东欧市场、南美市场,改变出口厂商低价竞争的局面,避免在短时间内对某个国家出口增长过快而造成贸易摩擦,避免出口过于集中在某些国家,从而降低这些国家发生危机时对我国出口的损失。
4.银行业要鼓励企业“走出去”要加强进出口贸易与金融的结合
对于投资欧洲市场,为此银行业针对我国出口企业提供更大支持额度的贸易贷款以及利率,以鼓励中国出口企业继续“走出去”。因为欧盟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占我国贸易总额的18%。欧洲市场是一个成熟的大市场,要大力加强出口产业与国内金融行业的结合。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战略进程中往往过度依赖自身在国内市场扩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应该加强对当地融资、审计、物流、合作伙伴的了解途径,快速適应欧洲的文化风土。要加强培养熟悉跨国并购的高素质人才以便中国企业在欧洲扎稳脚跟,加强产业与金融相结合。
四、总结
由于国际资本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度有限,中国金融机构对欧债的直接敞口也不大,再考虑到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等因素,即便欧洲资本出现大规模回撤,总体而言,也不会对中国带来严重冲击。但可能来自银行系统的风险会催生的全球资金风险出现偏好转移、避险情绪回潮等,而这种市场悲观情绪,未来一段时期内,可能还会进一步挫伤和延续投资和消费信心,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明洋.浅析欧债危机对山东省外贸企业的影响及策略[J].中国商贸,2011(02).
[2]石清华.欧元区体制缺陷对成员国债务的影响及对欧债危机的治理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1(12).
[3]罗巧云.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出口影响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2(12).
[4]张士铨.欧债危机性质和前景分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01).
[5]张曙光.解决欧债危机的关键在于财政改革[J].经济经纬,2012(02).
作者简介:高 伟,男,研究生,中级经济师。
关键词:欧债危机;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影响;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2
一、欧债危机最新进展及未来走向
欧债危机通过贸易、金融等渠道导致了欧元区各个成员危机国的经济衰退与政治动荡,也对全球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冲击。金融风险已经从主权政府传递至全球的整个金融和银行体系,欧洲银行业正面临着极大的补充资本金的压力。另外,欧洲国家国债大量到期与欧洲银行大量补充资本金的双重压力,短期内前景仍不容乐观。
1.当前欧债危机面临的潜在问题
从短期而言,不论是金融层面还是实体经济层面,欧债危机对我国的影响都相对有限。但从中长期来看,如果欧洲采取债务货币化的手段解决债务危机,势必会与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一样,成为全球货币流动性泛滥的又一个源泉。我国也将面对更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有可能会成为欧债危机可能给我国带来的最大潜在问题和挑战。
2.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应对措施的分歧
从本质上,德国应该认识到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EMU)成员国地位给它带来的巨大利益,因此,很多欧盟成员国认为德国应该主动承受更多的责任分担。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主要以贷款的形式来表示,而经济调整的责任被直接置于债务人身上。近两年以来由于贷款变得越来越容易,各种不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渠道竞相出现。关于责任分担的辩论将继续,直到这场危机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得到解决。欧元区并没有计划去改变目前相当有限的责任分担的立场。根据新的财政协议,这次调整的责任将由那些债台高筑的主权国家来承担,其意图是去杠杆化将在很大程度上由实现可观初级财政盈余的主权国家所取得。
3.未来欧元区债务危机面临的措施选择
第一是面临欧元区解体的问题。这是当前对于形势的最悲观的一种预见的可能性。主要想法是否选择将希腊等不能满足欧元区条件的国家逐出欧元区,或者由德国、法国及西北欧一些财政状况较好的国家组成一个新的货币区。但是,这种情况可能性不大。首先,如果将希腊逐出欧元区第一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其次,一旦退出的弱国极可能会出现债务违约现象,如果这样会间接地影响所有欧元区国家,特别是会造成冲击各国的银行和金融系统,后果是不可控的。
第二是欧元区协同会做出一系列的强有力的承诺,通过发行“欧元共同债券”共同担负起相关债务,同时开始着手建立有共同货币及财政机制的联邦制。这是最为乐观的一种预见的可能性。这样做的好处是各国能够从此协调起货币与财政政策;投资者的信心可以逐渐得到恢复;各种问题可以从最根本的机制上得到解决。但这种情况在短期内发生的可能性也较小。
第三,继续目前的情况。即在市场持续波动和各重政治压力的情况下,各国以及欧洲央行不断地协商和妥协,并不断地推出零散的、短期的、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情况渐渐稳定,情况可能会向上面第二种可能的方向发展,即各国逐渐携手去建立一个长效的机制。在此市场情况之下,投资的策略应偏向于保守。在很大程度上应该以保有本金和維持一定的流动性为中心,而不应该急于追求回报。从全球范围看,相对于发达国家市场而言,未来,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应该面临更好的投资机会。
二、欧债危机对我国的经济金融形势的影响
1.欧债危机对国内金融业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我国作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受欧债危机影响我国出口行业受到的冲击最大;欧债危机导致的欧元持续贬值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另外受投资者对债务危机的忧虑所致,在未来一个阶段之内,我国的资本市场将会受到的冲击相对比较明显;这种影响之下也会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不小的影响。但如果从长远角度来看,欧债危机将会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格局发生根本的转变。具体来看,我国由相对依赖于出口的经济增长会逐渐演化成为扩大内需建设,从而有利于带来国内产业化经济格局的结构调整的变化。而欧债危机带来的影响结合我国国内实际情况来看,对审视我国国内债务问题也异常重要。
2.欧债危机对我国人民币汇率仍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对于我国而言,从对外投资角度看,欧债危机带来欧元资产的进一步贬值,将有利于有资金实力的中国企业海外“抄底”,以参与全球市场和技术竞争。从国家层面看,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将继续倒逼中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模式,进一步“向内”寻求增长动力。此外,未来如果欧洲重债国需要更多国际资金援助,中国可以考虑通过适当途径和方式参与,从而在全球经济治理舞台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拓展空间。从全球货币体系的演化角度看,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欧元这一人类货币史上的重大创举受到重创,再加上美元凭借储备货币地位“绑架”世界经济的内在矛盾,全球对一个“多极化”货币体系的需求更盛,人民币国际化的外部环境或将更为有利。
3.欧债危机对国内进出口贸易产生严重影响
受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以出口为导向的传统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出口受阻,生产出的商品境内滞销,银行不良资产或信贷违约率增加,国际结算欠款增长,实际失业率飙升,对金融、民生、经济、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三、当前面对欧债危机的应对策略和思考
1.政府要引导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为了应对欧债危机可能带来的一系列的冲击和影响,我国应着力构建扩大消费需求一系列的长效机制,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促进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并且在稳守国内市场的同时,通过自贸区形成更大规模的地区经济体,以避免动荡的国际市场带来的影响,从而减轻欧债危机导致的一系列的国际经济环境下不确定性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金融机构要主动应对欧元区贸易保护主义进行战略准备
我国的金融机构要做好一切主动的应对欧元区贸易保护主义的战略准备。危机的加剧意味着欧洲的进口需求会逐渐下降,整个欧元区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就会卷土重来。这就要求我国的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应当创新机制对可能产生的贸易保护主义提早进行战略准备,要积极改善出口结构,进而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3.政府要引导和改善我国进出口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鉴于欧元持续走弱,汇率大幅波动给出口贸易造成的风险,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策略。目前,我国企业出口相对集中在欧美等少数国家,在抗风险能力低的同时,也成为诱发进口国提起反倾销投诉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利于我国贸易的长足发展。因此,政府应积极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大力拓展东北亚市场、中东市场、东欧市场、南美市场,改变出口厂商低价竞争的局面,避免在短时间内对某个国家出口增长过快而造成贸易摩擦,避免出口过于集中在某些国家,从而降低这些国家发生危机时对我国出口的损失。
4.银行业要鼓励企业“走出去”要加强进出口贸易与金融的结合
对于投资欧洲市场,为此银行业针对我国出口企业提供更大支持额度的贸易贷款以及利率,以鼓励中国出口企业继续“走出去”。因为欧盟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占我国贸易总额的18%。欧洲市场是一个成熟的大市场,要大力加强出口产业与国内金融行业的结合。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战略进程中往往过度依赖自身在国内市场扩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应该加强对当地融资、审计、物流、合作伙伴的了解途径,快速適应欧洲的文化风土。要加强培养熟悉跨国并购的高素质人才以便中国企业在欧洲扎稳脚跟,加强产业与金融相结合。
四、总结
由于国际资本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度有限,中国金融机构对欧债的直接敞口也不大,再考虑到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等因素,即便欧洲资本出现大规模回撤,总体而言,也不会对中国带来严重冲击。但可能来自银行系统的风险会催生的全球资金风险出现偏好转移、避险情绪回潮等,而这种市场悲观情绪,未来一段时期内,可能还会进一步挫伤和延续投资和消费信心,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明洋.浅析欧债危机对山东省外贸企业的影响及策略[J].中国商贸,2011(02).
[2]石清华.欧元区体制缺陷对成员国债务的影响及对欧债危机的治理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1(12).
[3]罗巧云.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出口影响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2(12).
[4]张士铨.欧债危机性质和前景分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01).
[5]张曙光.解决欧债危机的关键在于财政改革[J].经济经纬,2012(02).
作者简介:高 伟,男,研究生,中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