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w0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实践上着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探讨了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开展,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训练 延伸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03-02
  一、阅读教学中的课外延伸
  通过广泛而有序的课外阅读获取、筛选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应该引起人们的不断重视。课外延伸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与课上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采取适应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阅读。开展课外延伸阅读,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取的阅读材料形式多样
  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
  (二)注意学生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
  (三)提出明确目的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量急剧增加。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阅读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分类别、分层级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
  二、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相关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考、理解和记忆。此外,课文是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学生仅凭默读和教师的讲解固然也能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如果再辅之以朗读这一重要的声音因素,就可以通过语音的停顿、轻重、抑扬、急缓等,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也能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晰等。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掌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
  三、朗读教学中的训练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正确地读是指朗读要用标准的普通话,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得正确、清楚,做到不落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唱读(拖尾韵)。尤其是课文中的生字、多音字和轻声、儿化及“一”“不”“啊”等字的变调、音变,朗读时要能读得正确。流利地读,是指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读得通顺流畅,不顿读,不读破句子,不中断朗读,并能根据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确定合适的朗读速度。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朗读时经常出现顿读、中断朗读的现象。切不可只重视对少数学生的训练,而忽视或降低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
  四、朗读教学中的训练原则
  (一)整体性
  朗读训练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是吸收和表现相统一的过程:朗读与理解的关系;朗读与讲解的关系;朗读与默读的关系。
  (二)层次性
  阅读教学的不同阶段,朗读训练的目的、要求不同,初读课文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主要内容,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朗读训练的要求和指导要有所不同。基础较差的学生朗读时可能出现读错字音、读破词语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一些字词不熟悉,不理解。教师应帮助他们掌握生字生词,朗读的要求应着眼于正确、流利。
  五、结语
  提高閱读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教师,若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创造力,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语言训练项目,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是需要多鼓励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提问、回答问题中的一些火花,及时给予鼓励,给以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使自己成为创新型教师,为培养2l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按照叶老的观点,自主读书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这“你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丰富而深刻的内蕴是什么?叶老并不明示。笔者认为,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主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主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   一、能充分发挥“主
期刊
【摘 要】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的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学生吸收知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分层 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教材也相应的调整,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变。从传统的授课教学方法,到近几年来的"信息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整合"和"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目前,我认为
【摘 要】本世纪四十年代,一个少不更事的少女,为何冠以“李香兰”这个名字,她演绎的又是怎样一个戏剧人生。以中国人名字“李香兰”闻名于世,这种掩耳盗铃偷梁换柱的形象包装,其背后讲述的又是怎样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令我们深刻反思。日本武装侵略中国,不惜摧残和扼杀纯真少女的天性和良知,导演了一部历史闹剧。本文通过揭示其扑朔迷离的身世,很想进一步了解“李香兰”这个有争议的谜团一般的风云人物。  【关键词】李
甘草酸作为甘草的重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抗变态反应、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其中免疫调节作用备受关注.甘草酸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通路来调节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因而对甘草酸的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摘 要】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正在逐步改革和完善。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育注重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字】小学数学 教学方式 兴趣 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能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在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