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界精英 爱国奉献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一切是党、国家和军队给予的,我要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我是祖国大树上的一片绿叶,我要为祖国母亲竭诚奉献。
  ——廖万清
  
  从小立志,当一名解除病人痛苦的医生
  廖万清是“客家人”,祖籍在广东梅县。1938年,廖万清出生在新加坡。1941年,日本鬼子把战火烧到东南亚,为了把自己的“根”留在祖国,饱受战乱之苦的廖万清父母,把廖万清送回国内,交给自己的弟弟抚养。同年,廖万清的父亲去世,3岁丧父的他从此跟着叔叔一起生活。
  叔叔不负重托,“客家人”又有“崇文重教”的传统,到了廖万清上学年龄时,生活清贫的叔叔把他送进了小学。廖万清学习非常刻苦,成绩好,初中和高中的学费都是依靠“人民助学金”完成的。那时,他心里有个梦想:长大后像家族里的叔公一样,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为病人解除痛苦。高中毕业时,由于成绩名列前茅,廖万清被保送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来到四军医大的第一年,瘦弱的廖万清体重才39公斤,但他以强烈的报国之心和顽强的意志,克服了大西北的恶劣气候,胜任了超体能的军事训练。1961年7月,廖万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个月后来到繁华的大都市上海,成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皮肤科的一名军医。
  
  刻苦钻研,填补深部真菌病研究空白
  1979年,长征医院收治了一名高烧、昏迷的中年男子。在进行腰穿检查后发现,患者系隐球菌(一种真菌)性脑膜炎。当时,廖万清作为主管医生积极参与联合会诊及抢救。然而,由于患者病情十分危重,几天后便不治身亡。“起病急、来势凶、治疗难,让我备受刺激。”说起这段往事,廖万清至今记忆犹新。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隐球菌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的深部真菌病,有极高的死亡率,被大家喻为“夺命病”。遗憾的是,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医学在真菌病,特别是是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方面的研究基本为“空白”。
   没有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借鉴,意味着廖万清将比别人付出更多、更多。但是,病人需要他解决难题来拯救生命,这种为生命而学的感召力在他内心涌动。从此,他决定以此作为自己主攻方向,扎扎实实地进行原创性研究,探索其中的奥秘。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他每天骑着自行车去复旦大学微生物系学习,从基础理论、临床观察、科学实验,他深入真菌“家族”,一步步地识别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真面目,摸清它们的基本规律。
  那时候,医院的条件相当艰苦,要腾出一间房子搞科研是件难事。廖万清向领导提出把皮肤科门诊一间5平米的小厕所改造成为实验室。院领导被他的这种不畏艰难的探索精神所感动,当即拍板挤出一间18平方米的房子给他做实验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隐球菌专业实验室并开展相关真菌病研究的专家之一,廖万清深切地感受到肩头责任和使命之重大。
  实验需要大量的动物,廖万清就在实验室窗外吊一个笼子,自己养小白鼠。为了及时对培养、分离出的真菌进行显微摄影,廖万清经常骑车一个多小时到第二军医大学电教室拍照。上班时间不够用,廖万清就在家里整理材料。那时家里条件不好,没有书房,廖万清就坐在小凳子上,把膝盖当桌面,或者干脆就趴在床上写,这种习惯甚至延续至今。短短几年里,廖万清收集了大量的真菌标本。由于科研成果突出,1985年经卫生部批准,廖万清创建了全国唯一的中国医学真菌保藏管理中心“隐球菌专业实验室”。
   在这个实验室里,廖万清领衔的课题组重点对致病隐球菌的病原学及分型、流行病学、致病机理、诊治措施等进行系列研究。在研究中确立了病情凶险的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新方法,提出了对非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分期综合疗法,显著提高了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愈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廖万清为无数被死亡追逐的患者打开了一扇生命之门,赢得了他们及其家属的鲜花和锦旗。
  
   发现新菌种,拓展致病真菌防治研究
  凭着深厚的学术素养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廖万清在他的实验室里发现了6种新的病原真菌,解决了医学真菌的疑难杂症的诊治问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例如,1980年12月,廖万清首次发现格特隐球菌(S8012)引起的脑膜炎;1994年,廖万清进行顶孢头孢霉引起白毛结节病的研究;2004年,廖万清发现聚多曲霉引起的肺部感染,并成功治愈。
  1982年起,廖万清将研究领域拓展至各类高危人群致病真菌的防治研究,明确我国肾移植、烧伤、放射伤等高危人群真菌带菌谱主要有11属28种,其中又以念珠菌和曲霉为主,并证明其与感染的相关性,采用针对性防治措施后使肾移植病人真菌感染率显著下降。这一项项振奋人心的科研成果传颂海内外,廖万清也先后被邀请到美国、比利时、日本、意大利、德国等多国参加会议交流及讲学,他的科研成果为各国人民服务,成为人类的福音。而他培养的众多研究生和留学生,如今都成了各自单位的骨干力量,战斗在与真菌病抗争的第一线。
  
  献身国防,致力于军队真菌病防治研究
  作为文职将军的廖万清,一直致力于军队真菌病的防治研究,在主持完成对东南沿海舰艇部队、野战部队、空军、特种兵部队、海军陆战队及住岛部队等皮肤病防治研究中,明确了各种浅部真菌病的高发因素、主要致病菌种及引起非战斗减员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并联合研制了抗真菌药物,显著降低了部队浅部真菌病的患病率,有效保障了战斗力。
  由于在部队真菌病防治研究中解决了战备训练、卫勤保障等重要问题和贡献,廖万清先后获得“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并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总后勤部“一代名师”称号。此外,由廖万清主编的《真菌病学》在真菌专业人员的翘首企盼中出版问世,并获得中国图书奖二等奖。
  
   医生本色,陪伴他“真实、平和”的人生
  走过近半个世记的医学道路,面对不胜枚举的奖项和荣誉,廖万清非常谦逊淡然:“很简单,我是一个中国人,党这样信任我,我只是做了一份我应该做的事;我是祖国培养的,我要把我的一生奉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
   将军是他的军衔,医生是他的职业。廖万清对外总喜欢说自己是一名医生,这是他的本职,也是他的本色。廖万清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自身的肤色、气色,尽显皮肤科大家的“专业水准”,成了他专业成果的最真实“广告”。他睿智、平和,谈起日常养生,他有三点体会:
  1. 心情要好。人一生要遇到许多事情,无论多么艰难都必须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要拿得起,放得下。对同志要虚怀若谷,千万别斤斤计较,要快乐生活。
  2. 生活规律。日常作息时间要规律,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少吃油炸食品,多吃一些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绿色食品”。不抽烟、少饮酒。平常应劳逸结合。
  3. 适当运动。坚持各种运动,如旅游、饱览名山大川、慢跑、散步、体操等。平时,要有意识培养多种兴趣、爱好,特别是游览名山大川,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登高望远,陶冶情操,培养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
  如今,廖万清依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建立医学真菌病研究所,使之成为集诊断、治疗、科研及教学于一体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真菌病研究基地。而他带领的课题组正在开展有关“重要病原真菌分子生物学致病机制”的研究,以期破解相关致病机理,寻求更有效的诊疗措施,让真菌病不再是“夺命病”。
其他文献
* 1987年12月,英国伦敦最大的地铁站发生大火,火势吞噬了整个售票大厅,将数百名乘客困在里面,造成了30人死亡,80人受伤。  * 1981年6月,莫斯科“十月线”发生火灾,虽然没有公布相关数字,估计情况是非常严重的。  * 据不完全统计,日本从1961~1975年,共发生地铁火灾45起,每年平均3起。  * 韩国南部城市大邱2003年2月18日发生一起地铁纵火案,火灾事故造成126人死亡,1
张女士受精神症状的困扰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最近有加重的迹象。医生给她开了处方药,每天2片利培酮,半片氯氮平。没想到只过1个多月,体重就增加了4千克。由于害怕吃药会继续发胖,没有经过医生同意,她就把氯氮平停了。没过多久,又出现焦虑的感觉。于是偷偷吃起减肥药,结果却不理想。  哪些药物让你变胖?  现在,人们对自己体重的变化越来越关注,尤其是女性,希望自己保持身材苗条,光彩照人。可是,有的病人长期服用某
误区一:体检是老年人的事,年轻人没必要查。    分析:有些年轻人认为,自己身体很棒,吃什么都香,自费体检是花冤枉钱。其实不然。医学常识告诉我们,人的自我感觉并不完全可靠,因为许多疾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甚至毫无症状。比如,半数高血压患者是在体检时被确诊的;大多数癌症早期毫无症状,等有“感觉”时。病情往往已届中晚期。糖尿病、肾病等,都有类似情况。近年来,许多疾病都呈现年轻化趋势,年轻人切莫疏忽大意,
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逐步加强,定期做健康体检已被越来越多的百姓所接受。各体检机构为了方便体检者,也纷纷制定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体检套餐以供大家选择。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检查项目有所差异,价格从几百元、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由于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标准,体检机构在设置体检套餐时,往往“各自为政”,套餐内容五花八门,体检项目种类繁多,常令体检者无所适从,不知该怎么选。  作为体检者,应当怎样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2010年5月19日,广东潮州市潮安县磷溪镇4岁女孩娟娟(化名)被幼儿园园长接到学校后“遗忘”在车内,等到6小时后发现的时候,娟娟已昏迷不醒送治无效死亡。  ●2009年6月27日,成都一名“失踪”数小时的6岁男孩洋洋在亲戚家新买的轿车里被活活闷死。洋洋的两只鞋分别搁在两边车门旁,驾驶座的后背套上,有鞋踩过的痕迹,可能是他挣扎时留下的。   ●2007年8月8日,山东济南一家幼儿园5岁半的吴梓钰被
生活实例    刘先生5年前在医院就诊查出乙肝大三阳、HBV DNA 107拷贝/毫升,ALT(丙氨酸转移酶)正常,医生予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半年后,刘先生的HBV DNA降至104拷贝/毫升,以后每年定期数次检查至今,ALT正常,但仍为大三阳,HBV DNA始终不能转阴。刘先生今年29岁,至今未婚,5年的抗病毒治疗花费了近8万元,这让他经济上难以承受,心理负担极大,对治疗几近失去信心。  罗
就大多数情况而言,人到了65岁以后,心脏的功能就会逐渐减弱,有些人还会出现心力衰竭。通常,人们喜欢用“老态龙钟”来形容人的衰老,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上了年纪的人都会老态龙钟。  老态龙钟不是自然归宿    辅酶Q10,“强心”在先  那么,在衰老的自然规律面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事实上,通过加服辅酶Q10可以让心脏不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衰弱。有证据表明,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比如60岁)开始服用辅酶
生活实例    小余和小龙是大学同学,两人都很喜欢游泳,并且技术高超。尽管天气寒冷,他们依然经常光顾室内游泳池。为此,人们还戏称他俩是“鱼(余)龙入水”。  有一次,小余提出比赛。小龙想到自己右肩关节曾受过伤,觉得有些勉强,但经不住小余使用“激将法”,只好高声应战。只见他们在泳池内各占一道,双腿配合,交替扬臂,飞速向前游去,身旁泛起滚滚水花。周围学游泳的人都情不自禁鼓起掌来。就在两人奋力向前的时候
哪些慢阻肺患者适合此法    ·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标准,临床分期为稳定期  ·疾病程度分级为I、Ⅱ、Ⅲ级(由专科医生确定)    哪些慢阻肺患者不合适此法    ·分级Ⅳ级的患者(由专科医生确定)  ·存在严重肺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眩晕、认知功能障碍以及不适合运动锻炼的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疾病等。    锻炼场地如何选  ·在医院和社区、乡村卫生中心开展中医养生呼吸操锻炼时,应有专职医务
小时候,我住在上海浦东。当时浦东属乡下,胡蜂较多。第一次被胡蜂螫后,伤处肿得像乒乓球那样大,很痛。医生用醋酸液洗后冷敷后好一些,但还很痛,彻夜难眠。  高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在西安电瓷厂工作。厂子地方很大,也有很多黄蜂,比上海的还大。一天,我不巧又被黄蜂螫了,又肿起乒乓球那样大的包,剧痛。当时想起在《大众医学》上看到过:被蛇咬后要用嘴吮吸排毒……受此启发,我想到正好电瓷厂有很多真空炼泥机开着,不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