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融错的作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du38sbf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精彩的,在师生互动生成的过程中,其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创造的迸发……往往会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道亮丽风景线。不过,我们却容易忽略另一种“精彩”——“错误”,“错误”也常常会伴随着教学的始终,有它特有的“精彩”之处。暑假期间,我在“凤凰数学——教材研讨”QQ群里,聆听了华应龙老师的《课堂因融错而精彩》这一讲座,又不得不再次反思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的“错”。
  一、课堂没错会怎样
  有位老师教学四年级的《设计租车方案》,那节课设计得十分精巧,视角很独特,给我不少启发。课程进展得“异常”顺畅,整节课,老师没出一个错,学生也一个错没有。
  下课后,听课教师个别地问一名女孩:“这节课,你们学过了吗?”那女孩仰头看着老师,眼睛里充满着不理解,她小声地回答道:“这是第五遍!”那神情似乎在说:“这您还不知道吗!都是这样啊。”一堂课,全班学生没有一个差错,我们首先要怀疑这节课的真实性:“是不是第一次讲?是不是作秀?”
  如果一节课上学生没有一个错,请问这样的课还有上的必要吗?可能确定的教学内容已经存在于学生“已有发展区”内;可能是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只是几个优秀学生在表演,不是没有差错,而是学生的差错没有暴露出来。如果学生对一个学习内容,出教室时和进教室时是一样的,教学不能促进学生某些方面的发展,我们应该质疑这节课的有效性与价值。
  二、我们对“差错”的认识
  (一)
其他文献
一、引言  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性的综合实践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而本文主要探讨了生物标本如何更好地应用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产生探究兴趣并提升教学效能。  小学科学是一个有趣的探索性课程。为了使小学
在各种异形柱框架与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试验资料与工程实践基础上,论述了这两种结构形式的受力特点,并分析了各自的结构计算、构造的相关问题.
作为青年教师,常常觉得40分钟的数学课堂太快太快,总担心课堂上例题讲得不够透彻,学生思考没有达到要求,练习还不到位……同样课间的十分钟也总在匆忙中度过,批改学生订正、辅导个别学困生……感觉每天忙得团团转,但收效却甚微。这使我陷入沉思,需要找到改变的方法。通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请教多位有经验的教师同行,使我对有效课堂有了一定的了解,结合自己的烦忧,我豁然开朗,为什么觉得时间仓促不够用?为什么付出的努
小学英语是一门基础性的语言类学科,它主要包括了英语词汇的积累、英语句式的转变、英语文章的理解。在小学英语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各方面学习能力发育并不成熟,尤其体现在英语这门具有抽象化特点的语言类学科中。丰富的英语词汇量和多样化的英语句式要求学生掌握优良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而自然拼读法就可以增强学生的英语理解力和阅读能力,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意义。  自然拼读法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基础课,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自身成长的特点以及数学学科本身的特性,使得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效果一直不太理想。本文基于信息技术,以多媒体支持、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为基础,探索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旨在通过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一直是困扰数学